刘裕击桓玄灭南燕破北魏亡后秦北伐收复长安洛阳为何不能统一天下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2023-11-10 12:57:24

自衣冠南渡,整个东晋一百余年历史中,祖逖、庾亮、殷浩、谢安、桓温、刘裕先后北伐,然而最接近成功的是刘裕,刘裕两次北伐,一次攻灭鲜卑人政权南燕,一次灭亡羌人政权后秦,还击败了黄河北岸的北魏军,攻占洛阳与长安,占据了整个黄河以南。

祖逖北伐失败是因为得不到东晋朝廷支持,势力单薄,孤军北伐,失败在所难免;庾亮北伐失败是因为指挥失当,首战即遭遇重大失败,再加上朝廷大臣极力阻止,失败只是时间问题;殷浩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指挥不力,又遇姚泓叛乱,再加上朝廷利用其与桓温抗衡而内部矛盾重重,这样的北伐怎能不败?

谢安北伐主要依靠淝水之战取得的胜利趁势而为,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东晋朝廷内部争权夺利,掌权的司马道子阻止北伐,再加上谢安病逝,北伐无功而返;桓温北伐本是最有威胁的一次北伐,差一点攻破长安,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战略失误,没有趁蓝田之战的余威进逼长安,反而在灞上屯兵等待,导致粮食不足而退兵。

刘裕北伐

那么刘裕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为何他不能统一天下?

一、东晋内部矛盾重重

刘裕第一次北伐就灭亡了南燕,原本想趁势西进攻打后秦,但由于卢循、徐道覆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逼近了建康城,刘裕被迫率军南返,随兵率军击退了卢循与徐道覆的农民起义军,但起义军先后持续了12年之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卢循是孙恩的接班人,孙恩出身琅琊孙氏,孙恩起义失败后,卢循继续起义,卢循是东汉名士卢植的后人,出身范阳卢氏,他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成员大多数是三吴地区的贫苦农民,孙恩、卢循虽出身北方士族,但在江东已经失势,起义军中就有不少不受重用的地主阶级。

东晋是中国历史上豪门士族最为兴盛的时期,朝廷绝大多数时候被豪门士族所控制,王与马共天下,说的就是司马氏虽然是皇族,但也受王氏豪门士族控制,失势地主阶级则不受重用,江东豪门士族大肆剥削百姓,引发了寒门士族和贫苦百姓的不满。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门士族

东晋初年有四大豪门家族,轮流控制司马皇族,分别是:琅琊王氏(王导、王敦)、陈郡谢氏(谢玄、谢安)、谯郡桓氏(桓玄、桓温)、颍川庾氏(庾亮、庾冰),寒门很难崛起,这就是刘裕北伐时期的形势。

东晋内部是矛盾重重,皇帝被权臣控制,权臣为了家族利益想要获取更大的权益,寒族出头无望,百姓则忍受繁重的盘剥,豪门士族之间不断发生争斗,豪门与寒族之间也是斗争的关系,皇帝更是傀儡,不断利用豪门家族之间的斗争来平衡权力,百姓则是一切的斗争的牺牲品。

东晋的兵权主要依靠谢玄建立的北府军,北府军是由北方南下的流民组建的,是东晋最有战斗力的军队,最早控制在陈郡谢氏手中,后被谯郡桓氏控制,刘裕出身北府兵,自从刘裕击败桓温后,寒门出身的刘裕控制了北府兵,豪门士族自然不服气。

刘裕手下的军队主要是北府军

刘裕必须牢牢控制兵权,一旦稍有疏忽或者打了败仗,其内部的反对势力立即会吞没了他,这跟曹操时代有点类似,曹操率军在外征战之时,随时担心朝廷中的忠汉派拥立皇帝与他作对,这是东晋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没解决这些矛盾之前,刘裕北伐很难成功。

二、缺乏人才

刘裕北伐夺取长安后,准备经营关中地区,以此为基地继续北伐,结果后方建康传来了刘穆之病死的消息,刘穆之是汉高帝刘邦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的后代,刘裕则是汉高帝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22世孙,两人都是刘邦后裔,刘穆之成为刘裕的亲信和智囊。

刘裕在前线率军作战,刘穆之在后方足兵足粮,并为刘裕处理朝廷政务,刘穆之就是刘裕的诸葛亮,刘穆之一死,朝廷中失去了刘裕的心腹,刘裕担心后方会在政治上出现问题,因此刘裕不得不率军南返。

刘穆之是刘裕的“诸葛亮”

而身在长安的刘裕部下也反对继续北伐,刘裕留下12岁的儿子刘义真及部分将领镇守长安,自己率军南归,刘裕一走,长安的群臣发生内讧,沈田子杀王镇恶,王修杀沈田子,刘义真杀王修,导致长安一片混乱。

关中发生内乱,刘裕也是有责任的,就是用人,刘裕离开前,是把关中交给王镇恶全权管理的,但他又不能完全信任王镇恶,又暗示沈田子如果王镇恶图谋不轨,可以自由行事,这样的用人安排导致长安发生内讧。

不久,夏国赫连勃勃率军攻打长安,刘义真战败逃走,整个长安的刘裕军队全军覆没,只有刘义真一人逃走,刘裕费尽心血打下来的长安城就这么丢了,引发这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原因就是刘裕的智囊刘穆之去世,这一事件是刘裕北伐的转折点。

刘裕北伐灭南燕

刘裕在朝中的亲信只有刘穆之一人,有能力并且信过得,还忠于刘裕的人只有刘穆之,这说明刘裕身边的人才太少了,战将很多,像萧何和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太少,刘裕打仗没有问题,智勇双全,如果后方没有能人镇守,刘裕是无法北伐的。

三、刘裕出身寒门,得不到豪门士族支持。

为什么刘裕会缺少人才?因为他出身寒门,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看重门第,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指的就是当时的人才制度,豪门士族垄断了人才与官制,掌控了舆论和经济,豪门与寒门之间有一堵无形的墙,豪门看不起寒门,也不会通婚,更不会支持。

当时的大多数人才都在豪门手中,豪门不支持刘裕,刘裕就得不到更多的人才,这还只是人才的一方面,其他还包括政治、兵员、经济等各方面,刘裕只是掌控了北府兵权,被豪门忌惮,阳奉阴违而已。

刘裕北伐灭后秦

刘裕是靠军功、能力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刘裕从平定孙恩、卢循起义开始,击破桓玄、攻灭南燕、平定荆江、灭亡谯蜀、吞并荆扬、北灭后秦,他最大的支持在军队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刘裕有点像曹操,但获取的支持还不如曹操,曹操有夏侯氏和曹氏等宗族势力支持,刘裕呢?并没有。

纵观历史,从底层社会依靠军功发展壮大的势力,想要统一天下,就必须有一个自己能够掌控的核心团队,比如刘邦,有萧何、韩信、张良三大杰出人才,还有丰沛那帮同乡加好友的核心团队,甚至还有吕后的家族势力支持,刘裕呢?他只有北府军。

再看朱元璋也是,朱元璋有淮西勋贵集团,是以同乡和亲戚、族人为主,是朱元璋的核心智囊团队,相比之下,刘裕也没有,刘裕缺乏广泛的支持基础,尽管他可以依靠兵权独揽朝政,甚至称帝,但刘裕并没有广泛的支持基础。

刘裕缺乏普遍支持

他所在的年代是一个乱世,是战争不断的年代,底层贫苦农民不断受到豪门士族的盘剥,也没有成为支持刘裕的势力,所以刘裕的北伐会失败。

四、刘裕年龄大了

刘裕于公元420年称帝,此时刘裕已经58岁了,随即刘裕准备北伐北魏,以刘裕的能力和实力,完全有资格北伐,并获取成功,此时的刘裕已经是皇帝了,与之前的权臣身份不同,刘裕在外北伐,朝廷之中仍然需要亲信为他处理朝政的,光有忠诚不行,还得能处理好政治,能够足兵足粮。

但这仍然阻止不了刘裕北伐之心,就在刘裕准备北伐之际,突然患病,三个月后就去世了,享年60岁,如果上天多给刘裕10年时间,相信历史可能会改写,但历史没有如果,刘裕的年龄大了,也是他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之一。

1 阅读:45

评论列表

苦咖啡不苦

苦咖啡不苦

2023-11-10 13:52

世家门阀拖后腿,其实东晋有好几次收复中原的机会,都是在内耗中失败的,你成功收复中原,这天下就得有人站在世家门阀头上拉尿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