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以仁孝闻名,为何要恢复夷三族的刑罚,并诛杀新垣平三族?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2025-01-14 10:38:21

给新垣平定罪的是廷尉张释之,汉文帝刘恒只不过批准了而已。

新垣平不过是个为求自身富贵的术士而已,他给汉文帝上书说:长安东北方有神气,形状与人的冠冕相同,东北方是神明居住的地方,西方是神明的坟墓,现在东北方出现神气是祥瑞,应该立祀庙祭祀天帝。

当时的人都相信这个,汉文帝就批准了立庙祭祀,在渭阳建五帝庙,五帝庙南临渭水,北部横跨蒲地池水。

汉文帝封新垣平为上大夫,赏赐他千金。

第二年,新垣平找人在玉杯上刻字“人主延寿”,把玉杯放在各处献给皇帝的贡品处,又对汉文帝说:有宝玉气来到天下城门下。太阳在一日之内将会出现两个中午。

新垣平

这是一种光学现象,被称为幻日,太阳光穿含有水汽的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将太阳光分散并形成一个虚拟的镜像,出现在太阳的两侧,形成假太阳,这就是新垣平所说的“太阳在一天之内将会出现第二个中午”。

汉文帝于是改元,不久,新垣平又说:周朝的九鼎遗失在泗水,如今河水泛滥,我看到东北方汾阴地区有金宝气,难道是周鼎要出现了吗?

于是汉文帝命人在汾阴南边修了一座庙,紧靠河水而建,希望通过祭祀祈求周鼎的出现。

《史记 封禅书》:人有上书告新垣平所言气神事皆诈也。下平吏治,诛夷新垣平。

有人上书告发新垣平所说的种种望气事都是骗局,汉文帝把新垣平交给司法官员审理,张释之当时是廷尉,主管审案,判新垣平大逆不道,上报汉文帝,汉文帝同意了,于是诛杀新垣平,夷灭其三族。

《汉书 刑法志》:其后,新垣平谋为逆,复行三族之诛。

诛三族之罪秦朝就有了,汉朝建立之初也有,韩信、彭越等人就是被诛三族的,吕后执政时期,废除了诛三族之罪,到汉文帝时期,因为新垣平的大逆不道之罪,再次被启用,而且是被仁孝闻名天下的汉文帝启用的,这是为什么?

张释之判处新垣平大逆不道,诛三族

其实汉文帝的仁孝之名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的汉文景远远没有这么简单,而是个厚黑、薄情、寡义的人。

汉文帝的原配王妃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连姓什么都不知道,至于窦皇后,本是刘恒的妃子,吕后去世后,诸吕被杀,功臣和皇族拥立刘恒为帝,然后汉文帝的正妃莫名去世,连同汉文帝与正妃生的四个儿子,也在一个月内先后去世,死因不明,名字也没有,都是个谜。

然后窦皇后才被立为皇后,她与刘恒所生的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

汉文帝居进未央宫的当天,派人诛杀了他的兄长刘盈所有的儿子,还说这些儿子不是刘盈的,这是斩草除根。

汉文帝刘恒

刘恒庶长兄刘肥的儿子刘章和刘兴居诛灭诸吕有功,但他们俩人是刘襄的弟弟,只因为他们当初想立刘襄为皇帝,汉文帝就把刘章与刘兴居的功能压下去了,刘襄在刘恒继位的第二年病死,两年之后,刘章病死,同年,刘兴居起兵叛乱被杀,刘肥的三个儿子在两三年之内全部去世。

这是否与汉文帝刘恒有关,不得而知,史书没记载,但刘襄作为汉文帝的直接竞争者,他的死要说与汉文帝没关系,恐怕没人相信,至于刘兴居的谋反,更是莫名其妙,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为什么要谋反?

刘恒继位为帝后,先是大封功臣,稳定局势,等到皇位坐稳之后,就开始打压功臣之首的周勃,周勃差一点就死在监狱之中,要不是汉文帝母亲薄太后出面,周勃铁定被汉文帝玩死。

刘恒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刘长,由吕后抚养长大,刘长被封为淮南王,仗着是刘邦儿子,汉文帝的弟弟,经常骄横不逊,汉文帝一直纵容这个弟弟,刘长杀了审食其,汉文帝赦免了刘长。

刘长最后莫名其妙地谋反,他跟柴武的儿子柴奇等七十人合谋,准备用四十辆大车起事,逊企图联络闽越、匈奴,这种势力谋反,无异于痴人说梦,最终被朝廷俘虏。

刘长谋反后绝食而死

谋反按汉律当诛三族,汉文帝再次想赦免刘长,但大臣们不同意,最终汉文帝决定把刘长流放蜀地,并用囚车押送他,

袁盎提醒汉文帝:刘长性格刚烈,这样有可能导致刘长在途中身染风寒患病而死。

袁盎表面说刘长有可能患病而死,实际上是说刘长有可能自杀,前面那句性格刚烈就是证据,否则性格刚烈跟染病有什么关系?

但汉文帝不在意,执意这么做,果然刘长绝食而死,汉文帝就把沿途各县负责收押刘长的有关官员全部弃市问斩,这些人白白做了牺牲。

这事细思极恐,仔细一分析就明白汉文帝是故意这么做的,就是逼刘长自杀,明明刘长是死罪,汉文帝还装模作样赦免了他,赦免就赦免,又将刘长游街式的流放,这就是逼刘长自杀而死,汉文帝这是达到了目标,还获取了名声,这种心机深不可测,这就是汉文帝,城府极深、薄情寡义。

不信,你再看汉文帝是如何逼死他自己的亲舅舅薄昭的。

汉文帝派人不断用哭丧的方法逼迫舅舅薄昭自杀

薄昭因为是汉文帝的舅舅,在为汉文帝继位时立下功劳,不断得到升迁,官至车骑将军,赐爵轵侯,薄昭因此骄横不法,周勃下监狱后,薄昭收取受贿,利用汉文帝母亲的关系为周勃说情,又拒不执行列侯到封国去的政策,还敢私自杀死朝廷使者。

薄昭犯的是死罪,汉文帝表面表现出不忍心杀薄昭的态度,又私下派人陪薄昭喝酒,暗示薄昭自杀,但薄昭不肯,汉文帝就不断地派大臣到薄昭处为他哭丧,薄昭明白这是皇帝的意思,无奈之下只能自杀。

看出来没有,薄昭是自杀的,与汉文帝没有关系,当时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还活着,依然阻止不了,因为薄昭是自杀的,汉文帝杀人就是这样,达到了政治目的,还获取了好名声,这是虚伪啊。

这样的汉文帝恢复诛三族的罪名有什么奇怪的,这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已。

再讲两个故事,是关于廷尉张释之和汉文帝的故事。

有一次汉文帝出行,突然有个人从桥下跑出来,惊动了汉文帝的马,汉文帝差一点被摔下马,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就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审理。

汉文帝这个人不简单

廷尉张释之经过审理,以“冒犯车驾”的罪名,判处那个“罚金四两”,并上报给汉文帝,汉文帝一看判决就很生气,认为判得太轻了,应该诛杀这个人。

张释之据理力争,认为那人是无意的,虽然犯了罪,但情有原,汉文帝最后同意了,但汉文帝的第一反应就是杀人。

还有个案子,有人偷走了汉高祖庙里的玉环被抓住,汉文帝把人交给张廷尉审理,张释之根据汉律,判处弃市,也就是在闹市区斩首,汉文帝大怒,认为应该诛三族,张释之再次据法力争,汉文帝和薄太后商量了很久,才被迫同意张释之的判决。

汉文帝如果真的仁孝,不会一生气就要杀人的,动不动就想诛人三族,这能叫仁孝吗?从这些例子也能看出汉文帝其实并不简单,表面上仁孝,实际上城府极深、薄情寡义,他儿子汉景帝也是一样的,至于汉文帝恢复诛三族之刑没什么好奇怪的。

0 阅读:39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