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人,49岁开始在长沙求学,之后前往法国留学,最后更是培养出四位中央军委,这位牛人是谁呢?她就是葛健豪。
葛健豪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幼时的她也跟着哥哥上过几天私塾,所以思想也很开通,在她看来,上学才是出路,只是,她的父母没有给她这个机会。16岁时,葛健豪依照父亲的遗愿,嫁给蔡蓉峰,然而,蔡蓉峰不学无术还好吃懒做,两人成婚后生下四个孩子,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还好葛健豪和曾国藩的小女儿交情好,让她给丈夫安排了一份差事。在上海,葛健豪见识到底层劳动者们的惨状,只是,她有心无力,只能常常在丈夫面前告诫他,一定要善待工人,可是,丈夫对此视而不见,葛健豪大为不满,和他据理力争。
葛健豪的娘家附近有一处藏书颇丰的地方,闲暇时刻,葛健豪就会带着儿子蔡和森、女儿蔡畅到这里学习知识,希望他们好好学习,未来学有所成报效国家。
葛健豪有两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唐群英和秋瑾,在他们二人的影响下,葛健豪的女性意识觉醒,她常常在孩子们的面前讲述秋瑾他们的故事,在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蔡和森和蔡畅年纪轻轻的就明白要热爱祖国,支持男女平等。
蔡和森打小喜欢读书,他的父亲却希望儿子日后能子承父业,日后赚钱贴补家里,葛健豪不愿意让儿子就此埋没,于是忍痛卖掉自己的嫁妆,给儿子凑钱送去学校。
在学校里,蔡和森接触了很多思想进步人士,之后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对于女儿蔡畅,蔡蓉峰也自有安排,她13岁时,他就要将女儿嫁给地主家里做妾,葛健豪不愿意女儿进入狼窝虎穴,私下里安排女儿去长沙投奔亲戚,蔡畅也足够争气,不但考进周南女校,还走上了革命道路。
葛健豪在培养子女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我提升,1914年,葛健豪带着孩子们去了长沙,但是,养成所的教员看着她已经49岁,而且还裹着小脚,担心她跟不上进度,还会拖累其他女学生,所以拒绝了她的报名。
葛健豪转而让儿子蔡和森写了一纸诉状,随后将学校告上公堂,最后,学校录取了葛健豪。
葛健豪自己也足够争气,次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当然,毕业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学费不足。
葛健豪自己淋了雨,也想着为别人撑伞,她回到家乡后,直接办了一所“观音阁女学堂”,蔡畅就是学校里的音乐体育教员。之后蔡畅因为嫁人的事,在母亲的帮助下逃离,此后再也没有回来。
至于前往法国留学的事情,葛健豪本人也犹豫过,她想着自己年纪大了,一时之间也筹集不到去法国的旅费,因此,她对儿子蔡和森说:“我已经50多岁了,去了恐怕回不来了。”
蔡和森笑着开导母亲:“妈,要知道,您一个中国老太太不远万里,去外国求学,追求真理,这是别人做不到的......”
儿子的一番话打动了葛健豪,她下定决心和儿女一块离开,1920年,葛健豪来到了巴黎。
在法国的几年时间里,葛健豪学到了很多东西,而后来不得不中断学习,也是因为蔡畅的女儿李特特出生,为了保住外孙女,葛健豪选择独自带着李特特回国。
葛健豪回国后,一边照顾年幼的孙子、外孙女,一边积极投身湖南的妇女解放运动,她用自己的方式为党工作,大革命失败后,葛健豪不顾危险传递情报,更是让人敬佩不已。
1931年,蔡和森牺牲,家人们担心老人受到刺激,于是将此事隐瞒了下来,1943年,葛健豪与世长辞。在有生之年,她培养出四位中央委员:蔡和森、蔡畅、向警予和李富春,拓宽了生命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