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魂一魄方为人;魂魄便是人心阴阳两分的结果

人之书 2023-09-24 20:12:09

人人都有一颗心,心是人类一切精神意志的总称。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起源于己心。己心喜怒忧悲、热情、欢乐与否,都直接影响人生的所有过程与结果。

心是人类的本质,就像道是万物的本质一样,人心也看不见摸不着,它就好像完全不存在一样。一般人如果没有经历过一番挫折与锤炼,根本就无法把握己心、认清人心。

因此普通人大多就只会本能地去使用自己的这一颗心。

三人成虎、羊群效应、趋利避害、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弱肉强食等等,都是人们对己心的本能运用而已。

人类的一切行为皆源于己心。己心蒙昧,便只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自古以来,凡是有所成就者,必定先要进行修身养德、修心养性、明心见性等。

其实这本质上就是如何修心,如何提升自我的内在精神,如何把握己心、认清人心。

人如果从来都不曾修持己心,他就不可能真正把握己心,更不可能让己心如松柏般傲立风雪。

人心如水又如道。人心千变万化、诡谲难测,它就像水一样,你把它放在哪里,它就会根据环境变换成不同的样子,而自己却可能毫无察觉自己内心的这种变化。

己心、人心都像水一样,喜欢随波逐流、总是畏难喜易,只要有一点点缝隙,它就可以沿着这一点缝隙神游物外、魂游天外。

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皆可分阴阳。心分阴阳,便是魂和魄。魂字如果再分阴阳,那就是神和魂;神是魂之阳,魂是魂之阴。人们常说的神魂颠倒,实际应该就是心魂本身的阴阳颠倒。

中医所说的神魂意志魄——神魂属阴,志魄属阳。志气、气魄,都是阳,都是气,都是魄。它们都是对人心的细化、细分。

关于人心有四大理论体系:一是精神、二是意识、三是灵魂、四是心。这四种理论体系虽然大相径庭,好像毫不相干,但确实都是在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心加以论述。

这四种理论差别巨大,这给人们认知人心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和迷惑,但也给人们认知人心提供了更多的参照材料。

倘若没有这些理论知识的积累,面对己心和人心,人们就只能依靠本能随波逐流,而无法修心养德、明心见性。

世人大多只会以财物润身,以喜乐悦心而已。

却并不清楚心为何物,更不知道如何把人心进一步细分。正因为不知,所谓的修心养性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谈,人们也就只能依靠本能行事而已。

什么是人心?如何修心?

心是人类一切精神意志的总称。人皆有心,心分魂魄,进而细分为三魂七魄。

什么是魂魄?

魂魄,就是人心的阴阳两面。一阴一阳之谓道。道生万物,万物皆遵道而行,万物皆蕴含道,万物皆蕴含阴阳。心之阳,为魄;心之阴,为魂。

一静一动也是道。人心静则为魂,动则为魄。修心以静,则心安、魂安;修心以动,则心气足、魄力强。

魂魄是什么?魂魄不过就是人类心灵世界的阴阳两面、动静两面而已。

所谓修心,其实就是修魂炼魄而已。

在生活中,人们大多并不知道心是什么?魂魄是什么?只知道自己有一颗心。

有时候自己心乱了、心动了,不知道应该怎么让它平静下来;有时候自己心冷了、消极了、痛苦了,又不知道应该怎么让它温暖、热烈起来。

人心如道,己心就是己道。道分阴阳,大道始终蕴含阴阳。人心也需要始终蕴含阴阳、动静两面,才算是在道,才算是合道。

人如何才能算是修心?己心如何才能算是魂魄不离、阴阳不弃呢?

这就需要先把魂魄分离,针对魂和魄采用不同的修持方法。

心魂,喜欢清静、喜欢空灵、喜欢虚不受力;心魄,喜欢武动、喜欢充实、喜欢世间百色。

因此修魂的关键,就在于一个静字、一个空字;炼魄的关键,就在于心有所爱、心有所住。

人们常说的善良、慈悲、宽容、博爱、友爱、仁爱,其实都是炼魄的关键,它们都属于心有所住。人们只要心有所爱,则自己的心魄就不容易变得狭隘和萎缩。

当然人如果心有所住,人的行为很容易就会过犹不及,甚至会变得贪得无厌、贪婪无度。

魂魄本身就是一体,它们都是人心,彼此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分割。

当心魄过度充实满盈,它就会满溢至心魂,直至把心魂也填满。心魂如果也满实不空,人心也就会慢慢失去了静谧和空灵。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皆负阴而抱阳,万物皆蕴含大道,万物皆含阴阳。人心也蕴含大道,人心也蕴含阴阳。魂魄,便是人心阴阳两分的结果。

大道阴阳两分,以至于万物;人心也阴阳两分,化生出魂魄,以至于三魂七魄。

无论何种关于人心的理论,无论它叫什么名字,无论精神理论、意识理论、心灵理论、灵魂理论,或者佛学、道学、儒学,或者诸子百家,或者西方心理学、哲学,只要是关于人类的人文理论,它们最终都要回归到阴阳魂魄理论上来。它们本质相同,它们所差别的也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诸法以阴阳理论最接近大道,也最易理解和掌握。所以万法最终都会回归到阴阳魂魄。

众生皆不言魂魄,以为迷信、虚无。魂魄者,实则阴阳之道也。人之精神,为魂为魄,即是阴阳两面。世间虽不言魂魄,但是研究人心有所得之人,最终仍然把人心阴阳两分。

佛家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凡有所相,都属于阳,属于心魄;与之相对应的诸相非相,都属于阴,属于心魂。阳为有形之实,阴为无形之虚。化阴虚为实,化阳实为虚,便可见如来。这其实就是阴阳转换而已。

人生起初能看到的不过都是阳实之物而已,当你能看到诸法背后的空相,即见如来。

《心经》中有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谓空色,其实就是指阴阳、魂魄,它们本身就都是一体两面。只是用词不同而已。

人心有两大本相:一是空相,二是色相。空相为魂,色相为魄。空相为阴,色相为阳。一阴一阳之谓道。

禅宗讲求明心见性。怎么做才能明心见性?其实就是明见真我,明见己心之阴魂阳魄。禅宗所说的心就是指魂,性就是指魄。心代表大道之阴,性代表大道之阳。如果不能真正明白这一点,人就不可能真正明心见性。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其实王阳明所说的也是大道阴阳魂魄。只不过用词不同而已。他用“心”字代表魂,“意”字代表魄。

人皆有心,心分魂魄;万物有道,道分阴阳。心本来就是道,己心就是己道;明心见性,即是明心见道。

自古以来,所有的人文大咖,比如老子、孔子、诸子百家等,他们的核心理论最终都会指向魂魄、阴阳。无论他们的用词多么新颖、与众不同,其本质都离不开阴阳、魂魄。

魂,是心之阴;魄,是心之阳。这是十分简单明了的事情。

但是由于人们都不说“魂魄”,也很少讲“阴阳”,于是就只能寻找其它的字词来代替。于是佛家用空色二字代替,儒家用心意二字代替,道家用心念二字代替。

他们本质上都是在说人心之魂魄、大道之阴阳。关于人心的一切都逃不出魂魄二字。

所谓修心,其实就是修魂炼魄;所谓识人,其实就是观其心魂、看其识魄。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魂一魄方为人。魂魄便是人心阴阳两分的结果。然后再细分,才是三魂七魄。

4 阅读:110

人之书

简介:域内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