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2月洪学智出生在河南商城汤家汇。小时候他常常在乡间放牛,体验了大自然的严酷与朴实。小小年纪便意识到生活的艰难,但他并未因此沉沦,而是在艰苦的劳动中逐渐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完成了小学教育后,洪学智便开始了学徒生涯,从事了各种工艺工作。
1928年冬,洪学智响应党的号召,投身于土地革命的洪流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地下党领导的农民武装联庄队,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这一时期洪学智深入农村,亲身体验了农民的疾苦和对变革的渴望。他坚定了为农民争取土地、改善生活的信念,并开始在斗争中不断成长。
1929年3月他加入了赤城游击队,担任分队长。同年5月洪学智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着他随赤城县游击队编入了红一军,并在多次战斗中锤炼了自己作为指挥员的能力。到了1929年12月他已经在红一军担任了班长、排长等职务,积极参与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参与了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战斗。
洪学智
1930年洪学智迅速升任红四军机枪连副连长、连长,并且担任了红四军支部书记和政治指导员。他所领导的党支部成为红四方面军的模范支部之一,为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树立了榜样。无论是黄安、商潢战役,还是潢光战役,洪学智始终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了作为指挥员的战略眼光和战术执行力。
1932年后洪学智的革命生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先后担任了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第一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务。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洪学智继续参加了众多关键战役,还被任命为红四军政治部主任,负责调动和激励广泛的红军力量。他率部参与了粉碎四川军阀“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的斗争,接连成功地抵御了敌人的围攻,确保了根据地的安全和红军力量的巩固。尤其是在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中,洪学智指挥得当,创造性地开展了群众工作,增强了根据地的战斗力。
1935年3月洪学智随红四方面军开始了艰苦的长征。在这一时期他指挥了部队强渡嘉陵江等重要战役,负责了红军后方的物资调度和粮草供应工作。
洪学智
在长征的过程中,洪学智还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开展民族工作,争取了少数民族头人的支持,为红军解决了大量的粮草问题,并有效扩大了红军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
1936年10月洪学智进入红军大学学习,开始了新的学习和工作阶段。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调往抗日军政大学,先后担任了抗大第三大队一支队支队长、第四大队副大队长等职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革命干部,洪学智迅速成为抗大一线的领导骨干。
1939年7月洪学智带领第三大队学员随抗大总校开赴太行山抗日前线,参加了百团大战以及粉碎日伪军大规模“扫荡”的战斗。这些战斗中,洪学智负责部队的指挥,积极参与策划和组织,确保了抗大学员队伍的作战效果和思想稳定。尤其是在1940年11月,他带领抗大总校华中派遣大队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成功到达江苏盐城。
洪学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洪学智的军事生涯迎来了新的阶段。作为一位经验丰富且具有战略眼光的指挥员,他被任命为中南军区第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员,以及广东军区副司令员。
广西自解放战争时期起,一直是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斗争的焦点。洪学智带领部队深入广西,在复杂的地形和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成功指挥了兵团的进攻。在战争期间,洪学智显示出极高的指挥才能和果断决策能力,他关心军事行动本身,注重民众的安抚和地方政权的建立,确保了当地治安的稳定。
紧接着洪学智又参与了指挥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为新中国南方的完全解放铺平了道路。海南岛的解放是解放军军事史上的一大亮点,而洪学智在其中担任了重要指挥角色。解放海南岛的战斗极为艰难,岛屿周围的海域复杂多变,敌军防守坚固。洪学智依然果敢出击,指挥解放军成功进行渡海作战,最终取得了这场决定性的胜利。他的战略眼光和对战场态势的精准把握,使得解放海南岛的战斗成为解放战争史上的一大胜利,且有力打击了国民党在南方的最后防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洪学智还亲自指挥了广东地区的剿匪行动,特别是在新的社会秩序建立初期,广东地区的治安形势复杂,许多地方武装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洪学智深知,只有通过坚决的军事行动和高效的政治整合,才能彻底稳定地方局势。他通过一系列精准的军事打击,成功瓦解了敌对势力,清除掉了残余的匪患。
1950年5月洪学智指挥了震动全国的万山群岛战役。万山群岛的海域复杂,敌军的舰队较为强大,然而洪学智并没有因此而畏惧。在一次关键战斗中,他通过巧妙的战术安排,率领部队成功击沉了敌舰4艘,并重创敌舰队司令,这一战术成功创造了“木帆船打军舰”的传奇。这场战斗的胜利,改变了敌军在该地区的战略布局,并且极大提升了我方的士气。更重要的是,这一奇迹般的胜利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毛主席亲自嘉奖了洪学智。
1959年以后洪学智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段特殊时期,经历了工作上的重大变化。他被免去了后勤部部长的职务,从原本的军事和后勤领域到地方工作,洪学智面临着巨大的角色转变,之前的职务与新的岗位相比,显得落差较大。对于这一变动,洪学智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情绪波动,他依然按照党的安排,从容接受了这一调动,并且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坦然和清醒。
洪学智
虽然这次职务变动意味着他需要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和职务要求,但洪学智并没有因此感到迷茫或挫败。反而他将这一人事调整看作是一项正常的工作安排,认为这并不是什么令人沮丧的事情,而是一次新的开始。他没有对过去的成就有所依赖,而是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积极关注着身边发生的每一项变化,尤其是百姓们的生活状况。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依然是人民的福祉,尽管环境陌生,任务艰巨,他依然从未放弃对民生的关注。
在新的地方工作岗位上,洪学智以极为谦虚的态度面对一切,尽管过去的经验和功勋在一定程度上使他成为了有影响力的人物,但他并没有因此心高气傲。相反,他深知自己在地方工作上还是一个“新手”,面临着很多未知和挑战。洪学智没有抱怨过自己缺乏经验,而是虚心向周围的专家请教,力求在全新的工作岗位上为地方的建设做出贡献。他毫不吝啬地调动各方力量,组建团队、邀请专家,推动农业、重工业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特别是在担任农业机械厅厅长和重工业厅厅长等职务期间,洪学智并没有拘泥于原有的经验框架,而是大胆进行创新,推动了许多新的发展措施。在他的带领下,许多新型技术得以应用,农业生产方式得到转型,地方经济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洪学智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面貌,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都值得称道。无论面临何种困难或环境变化,他始终不放弃自己肩负的责任,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做出行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即便在地方工作期间,周围的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他依然坚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洪学智
到了1975年,洪学智依然身处东北,这一年中国失去了革命时期的伟大人物之一——贺龙将军。贺龙的离世,令整个党和军队都深感悲痛,而洪学智对于贺老总的敬仰和怀念,更是令人动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洪学智与贺龙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与尊敬。
洪学智听闻贺龙将军去世的消息后,立即决定亲自赶往北京参加追悼会。即使未收到正式通知,洪学智也没有犹豫,他坚定地买下车票,亲自前往北京,向这位革命前辈送上最后的告别。在北京洪学智如愿参加了贺龙将军的追悼会,为这位革命老前辈鞠躬送行,送出自己最真诚的敬意。
除了对贺龙将军的敬重,洪学智一生的所作所为,都充满了为国家、为人民的忧虑与担当。他关心家乡的发展,特别关注人民的疾苦。无论是面对家乡金寨县的灾难,还是其他地方的困难,洪学智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在金寨县的受灾期间,他组织了大量救援力量,带领大家为灾区的百姓送去急需的物资,包括棉衣、棉被等生活必需品。
洪学智
洪学智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奉献的一生。从战场上的英勇无畏,到政治和后勤领域的贡献,他始终牢记着自己的使命。他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都无愧于“革命将军”这一称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洪学智始终没有放弃过,他的每一次行动、每一个决策,都在为国家的建设和人民的幸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洪学智-张子影著-北京:人民出版社 ,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