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牺牲后:无人能当彭总的参谋长,最后竟从毛主席身边挖走一人

东效聊历史 2023-03-21 14:58:00

1942年5月,山西辽县麻田镇(今属山西左权县)。

左权将军牺牲,彭总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和战友们一起把左权将军埋葬了。

誓杀倭寇,为左参谋长报仇雪恨!

当年12月,彭德怀派出一支暗杀队,潜入山西祁县,将害死左权将军的日军“益子挺进队”全部杀死,人头悬挂在祁县、长治、太原的街头。

然而仇则报矣,将军却再不能回归,痛哉惜哉。谁能接替左权将军,成了一个大难题。

一、彭德怀失去“一臂”

左权将军是我军高级将领中为数不多留过学的,既喝过洋墨水,又善于结合中国革命战争实际,他人品又极为善良、纯洁,人缘极好。

自1938年12月任八路军前方总部的参谋长,开始和彭总搭档以来,脾气火爆的彭总,竟然出乎意料地没和左权发过任何脾气。

不容易啊!

彭总的脾气,历来大家都知道,火杂杂凶爆至极,有什么话从不藏着掖着,典型的炮筒子脾气。

而且他资历深,是红军元老,除了毛周朱刘这老几位,彭总那是谁都敢训。

和他搭档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弄不好就被训,难处。

但彭总的火爆其实只是待人接物上而已,他骨子里是一个极为质朴、直率且心胸宽广的人。所以一旦遇上左权这样人品又好、本事又高的人,喜欢还来不及,从来不舍得训一句。

两人配合四年,堪称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说到这里,估计有些懂行的朋友会说了,我军传统上所谓的搭档,一般指军事主官和政委。彭总是八路军副总司令,又称副总指挥,而左权是八路军副参谋长,他们级别不一样,相差两级(中间还隔着叶参座剑英公),咋能是搭档呢?

这里稍微普及一个军史上的知识,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

八路军,其实存在过两个总部机关,一个是有形的,一个是保密的。

怎么讲呢?

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后,蒋介石借口统一全国军队指挥,不允许中共方面保留指挥军队的统率机关。

所以我党明面上停止了中革军委,把原军委的机构下并到八路军总部。但是后来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主要是指国民党发动反共摩擦),以及抗日斗争力量的壮大,军委机关继续委委屈屈地合并在八路军总部,很多工作都不好开展。

于是中央秘密恢复了军委总部,朱老总、叶参座、任弼时(总政主任)等实际行使军委总部的权力。但顾及到抗战大局,这个总部对外仍然称八路军总部。

彭德怀则率领剩下的八路军前方指挥机关,留在山西指挥抗战,称之为前方总指挥部,简称前总,彭德怀任总指挥,左权任参谋长。

受编制限制,前总没有政委,左权实际上就成了彭总的搭档。

左权死后,前总没有一个能够统揽司令部工作的参谋长,彭总不得不亲自抓司令部的工作。

他既要全面指挥作战,又要抓细碎复杂的部门工作,根本顾不过来。

当时前总的领导力量十分薄弱,彭德怀、左权、罗瑞卿(前总政治部主任)各管一摊,左、罗二人如同彭总两条臂膀,左权一死,如断一臂,前指即将陷入运转不灵的窘境。

延安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选谁来当参谋长呢?毛、朱、周、刘等人都十分费神。

缺人才吗?确实缺,当时八路军在敌后大发展,各个方向都急需能够统全局、独当一面的高级领导人才,调谁来都感觉调不开。

另一方面,中央顾虑的是这个人选的适配度。

如果选一个和彭总合不来的人,那反而是1+1小于2。

慎重,必须得慎重。

二、挖毛主席的“墙角”

以当时的军事人才而论,谁合适呢?

三大主力师长(育帅当时已经回国),以及徐向前,都具备这个资格,但都不合适。

怎么说呢?刘伯承当过红军的总参谋长,水平只比左权高,不比左权低,他独当一面做师长,位置虽然比彭总低,但地位超然,是当方面军司令用的,如果要他回去当参谋长,反倒是高才低配了。

贺老总是红二的创始人,资历高,指挥能力强,此时名义上也是彭总的下级。但贺老总多年担当方面之帅,他当头儿可以,去给彭总当参谋长,干出谋划策的活儿,效率不高。两人之间也不太好处关系。

育帅被派到重庆参加谈判和政治活动,他的能力特点是指挥,而非参谋。

徐向前是红四的前敌总指挥,也给刘伯承当过副师长,以徐帅的性格,当参谋长也不是不行,但徐帅当时已然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和贺老总打配合,一手抓生产自救,一手练兵。为啥把徐帅放到后方呢?一来胡宗南有和日本鬼子联手进攻延安的企图,二来经过数年战争,陕北已陷入极为困难的境地,再不生产自救就要饿死。

伟人当时说过,联防军有三条路,一是解散,二是饿死,三是生产自救。

前两条其实说的是赌气的话,第三条是正路。

在这紧要关头,谁都看得出来,徐帅不能走。

扒拉了一圈,楞是找不出合适的人。

难道不能特事特办吗?

这是有先例的。比如皖南事变后,老新四军军部领导几乎全部遇难,中央急忙把刘少奇这尊中央大神派到江苏和陈毅搭班子,让中央领导人担任新四军政委,使处于灭亡和崩溃边缘的新四军重获新生。

这种事不能在八路军再来一次吗?能是能,但八路军前总还没到这一步,抽别的地方一个人,那里有可能塌掉一个系统的工作。所以一拖再拖,一直没有派。

但总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山西抗战局面日益恶化,不能让彭总陷入过多琐碎的事务。

后来彭总向伟人提了一个建议:能不能把滕代远给我派过来。

伟人其实早有预料,但仍然开彭总的玩笑,说你老彭挖脚挖到我头上咯。

开玩笑归开玩笑,伟人和朱德等人一合计,没有比滕代远更合适的人了,就让他去吧。

1942年8月,酝酿三个月后,滕代远接到命令,到八路军前总担任参谋长。

为什么伟人说这是挖墙脚,滕代远又是何方神圣,得到中央和彭总的一致认可呢?

三、滕代远其人

滕代远可是大有来头之人。

他生于1904年,湖南麻阳人,红军元老级人物,参与领导了平江起义,当过红三军团政委。

说起来平平无奇,却蕴藉时代惊雷。

平江起义是什么概念?我党早期领导工农武装割据,以三大起义为尊,三大是哪三大?八一南昌起义,伟人亲自操刀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打响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标志性事件。

等而下之,则是邓公、张云逸大将领导的百色起义,贺老总领导的湘植起义,黄麻起义,平江起义等等。

邓公的份量和地位早已勿庸赘言。张大将得益于百色起义,在军中的起点和成就非常高, 1955年大授衔,张大将一度和粟裕并驾齐驱,入选15人的元帅大名单。后来虽未成行,亦足以彰显其功劳和地位。

平江起义是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共同领导的,起义部队后来构成红三军团的主要成分。红三军团又是什么概念?

红军分为三大系统,红一方面军(江西的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贺龙领导的,湘西部队发展起来的),红四方面军(张徐陈领导,鄂豫皖部队发展起来的)。

1955年大授衔,论山头,找代表人物,三大主力红军是最主要的划分标志。

那么再具体到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就是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彭德怀是军团长兼总指挥,滕代远是军团政委。换言之,彭、滕起初是一个级别的人物,江西时代十足的军中大佬。论这个地位,足以配得上和彭总做搭档。

滕代远也是一位光风霁月、不计名利的君子,当年是中央有意以红三军团为基础,打造红三方面军,但彭、滕共同拒绝了中央,理由是红三军团兵力过少,不足以支撑起方面军的架子,反倒不如接受朱毛领导,共同打大仗。

两人价值观和人生境界相投,除了作风上稍有不同,其他都非常适配。滕代远是彭德怀人生中第一个搭档,也是互相信任度最高、共患难的搭档。

但很遗憾,这位彭总最佳搭档,却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配合太久。

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彭德怀、滕代远因为坚决支持伟人的军事路线,遭到秦书生、洋顾问的排斥和打击,彭总被免去中革军委副主席之职。滕代远则被调离红三军团,到中央瑞金担任总动员武装部长。

彭总气愤地质问秦书生,正当大战之际,怎么把创建红三军团的元老调走。秦不予理睬。

2001年上映的电视剧《长征》(唐国强出演伟人那版)反映了这段史实,反“围剿”失利时,洋顾问还拿免去彭总副主席的事质问,是不是因为此事而不愿作战,结果遭到彭总气愤地反驳。

滕代远虽被调离,但仍专心致至地投入工作。他能力非常全面,属于干啥啥出彩那类人。他负责动员扩红,中央原定三个月扩红五万,在他领导下,50天就扩红6.4万人。朱德极为满意。

后来滕代远于1934年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七大”,之后错过了长征。直到1937年春才返回中国,到达延安。

四、彭滕短暂的合作

回到延安后,伟人就力挺滕代远出山担任军委参谋长。

这个位置至关重要。

当时八路军新四军部队高度分散,通信条件非常落后,旅、团级部队很多都没有电台,只有各师师部有电台。

如何获取他们的信息、如何为伟人和军委领导人决策做好辅佐,是一项极为复杂极为繁琐的任务。这个参谋长不好当。

滕代远上任之后,几乎吃睡都和几个局的同志们在一起,一点一点开始规范通信、参谋、指挥的秩序。

他利用在莫斯科学习时积累的知识,一边指导参谋们如何建立正规的参谋秩序,一边想方设法派人到香港采购电台零件,组织大家自行装配电台。短短几个月,滕代远指挥通信部门装配出190多台电台,几乎全部解决了各大战略区的通信问题。

他每天晚上11点到12点独自一人到伟人的窑洞里,汇报各部队各地区的情况,滕代远思维缜密,择要而谈,为伟人决策提供了非常好的依据。

伟人都好奇他为啥能掌握这么准,滕代远说,不管哪里来电报,他都要亲自把译电稿和正式件都拿来看一遍,确保掌握一手信息。

伟人极为赞叹。越是气度宏伟的战略家、统帅,越是需要认真严谨的参谋长。

滕代远迅速取得了伟人的高度信赖。这也是后来他开玩笑说彭总挖他墙脚的由来。

滕代远是个上马管军下马管政的通才,任参谋长期间,一度被伟人派出去到晋西北指挥反顽斗争,把阎老西收拾的服服帖帖。

后来抗大缺领导,滕代远又出任抗大副校长。那时育帅、徐帅相继担任抗大校长,但实际上管事的是副校长。经他的手,抗大的干部培养居然也有模有样,越来越成规模化,每年数以千计的干部从这里走出来奔向各地。

伟人对滕代远越发爱不释手。

战争固然需要能征惯战的大将,但像滕公这样即插即用的通才,也是不可多得、多多益善者。

滕代远到八路军前总担任参谋长,彭总十分高兴,当即把司令部的工作交给他,两人仿佛又回到了三军团时代,互相扶持,亲密无间。

滕代远的工作内容,以参谋长为主,但不局限于军事指挥。

除了协助彭总指挥对日作战外,几乎啥都能干,啥都能抓出彩:

他亲自兼任前总的情报处长,抓对日伪的策反和侦察……

他组织武装动员,干起了江西时代的老行当……

他带头精兵简政,组织前总直属人员开山拓荒,生产自救……

继续扮演“教书先生”“红色教员”的角色,给八路军培养干部……

说是参谋长,实际上就是彭德怀的政委。

两人的合作持续到抗战胜利,滕代远后来再度被委以新任务,离开八路军到北平军调处工作,彭滕合作这段佳话,仅仅持续了三年多。

历史没有如果,但可以合理推想。

如果滕代远一直与彭德怀在一起,解放战争开打之后,与彭总一同到西北野战军,那么政委之职非他莫属。

新中国大授衔,滕公至少大将起步。1955年中央征求意见时,育帅就曾委婉地表示过,滕有资格竞争元帅之衔。

可惜的是,滕代远在解放战争期间屡易其职,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干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耽误了他在军事上的成就。

1955年授衔时,他职任铁道部长,已经脱离了军队工作。中央最后定调,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滕代远等已到地方工作的领导人或原高级将领,不再参与评衔。

滕公并无怨言,依然全身心投入新中国铁路建设工作。

直到今天,奔行于祖国大地的各大铁路干线,仍然无声诉说着滕公的丰功伟绩。

2 阅读:98

东效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