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尊重科技、生态先行、正常发挥、放弃幻想

凡白看汽车 2024-01-03 17:39:01

没想到2023年的最后一周,居然是这一年以来中国汽车行业最热闹的一段时间。三小时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没想到SU7(苏7,这就是官方叫法)居然是后半程的主角;不是说这次的发布会只有技术,不提产品吗?

这种“意外占到便宜”的错觉,无疑是小米品牌所擅长给予用户的体验了。不过,整个发布会我所在的媒体区并没有想象中那种亢奋的情绪,此起彼伏的掌声和对于雷军的呼应,更多是来自会场中的“米粉”群体。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坏事,毕竟绝大部分媒体需要时间进行横向的比较,需要时间去判断,需要时间去遣词造句,需要时间去下结论。

当最高转速达27200转/分,输出425千瓦、635牛·米的HyperEngine V8s电机亮相时,全场的确是略有骚动,毕竟还处在暖场的环节,这样一个数据的确能起到瞬间抓住大家注意力的作用。但遗憾的是,至少SU7在2024年上市时是不会和这台电机产生直接联系的,2025年才是它的装车时间点。那么如果是2025年装车,按照现在中国汽车行业,尤其是新造车品牌的普遍节奏,我有理由相信HyperEngine V8s的装车对象或许不仅是SU7这一款车。

现有为SU7准备的电机分别是HyperEngine V6/V6s,输出分别为220千瓦、400牛·米和275千瓦、500牛·米,单电机车型配HyperEngine V6,双电机四驱MAX车型配HyperEngine V6s(综合输出475千瓦、838牛·米),零百加速分别是5.28秒和2.78秒(极速为265公里/小时)。

看到2.78秒这个双电机四驱MAX车型的加速数据,以及雷军花了很长时间来介绍的,和宁德时代合作的倒置电芯CTB一体化电池(871伏碳化硅高压平台),SU7全系起码不会是15万元到20万元,“交个朋友”的定位了。但考虑到配备了弗迪73.6千瓦时磷酸铁锂电池和400伏架构的后驱车型的硬件基础,似乎这款车还是承载着很多人对于小米汽车入手门槛的无限遐想。好吧,距离正式的发布还有一段时间,姑且认定SU7有一个非常宽阔的价格区间吧。

和宁德时代合作的这款倒置电芯CTB一体化电池,只需要知道它很安全且具有很好的热管理效果,在冬季能够提供更好的续航表现就够了。之所以要单独提出来说,是因为我非常感谢工程师们对于它的紧凑尺寸的贡献。有了紧凑的电池包尺寸,尤其是在厚度方面(110毫米),SU7才能有一个比例看上去很舒服的造型基础。哪怕是车迷和同行对于“致敬”一词在SU7上的不同理解,如果没有电池在厚度方面的努力,造型上也只能是邯郸学步或东施效颦。

至于发布环节中看上去最为硬核的压铸技术的介绍,我倒是觉得不用过多去着墨,只需要知道压铸设备的技术含量属于第一集团的水平,结合了中国强大的工业研发、制造能力就足够了。整合了大量部件整体成型的后地板结构件,在性能和安全领域有着优秀的表现也是理所应当的结果。

全栈自研的智能驾驶技术对于小米来说并不是什么需要特别强调的挑战,自适应变焦BEV技术、道路大模型以及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构成了SU7“走自己的路”的三项关键技术。还是那句话,普通用户不需要了解其中太过深奥的原理,只需要在未来亲身体验,并且做到和同级对手进行哪怕是主观的对比就足够了。但包括智驾在内的部分功能,在以“卷”为核心的市场氛围中被友商提前“截胡”展示了出来,虽然雷军表示不太在乎,可事实上却导致了对于用户而言新鲜感的缺失。

所以我才觉得智能座舱和生态概念,才是小米打造的SU7于未来的核心竞争点。屏幕尺寸、UI设计、开机速度和手机、平板之间的联动等等,我对这些方面新车的表现丝毫不会担心,毕竟这是小米最为擅长的领域。至于生态概念,除了为iPhone提供无线Carplay,“硬件”这一细分在我看来是大有作为的。

基于开放统一标准化接口和丰富的标准协议,SU7可以通过车内的扩展基座和屏幕四周的Pin接口安装功能各异的硬件设备。现场展示的智能香氛对我而言意义不大,但在屏幕下方可自由拆卸、安装的一组实体按键+旋钮就非常有实用价值了。无论是屏幕党还是实体按键党,大家都可以在SU7上获得自己想要的使用体验,而且后悔了也没关系,无非是一拆一装的简单步骤罢了。

最重要的是,这个开放的硬件生态环境就像一个平台,总会吸引着第三方的智慧和想象,不光是实体按键模块,屏幕左侧的接口是不是可以供便携式的摄像设备使用?右侧的接口在停车充电时能不能插上游戏机或者手柄,痛痛快快地打上一局?

我能理解那些对于SU7造型灵感源泉的不同看法,选择一个优秀的参照物,然后用比较纯熟的手法进行发挥,对于小米来说虽然保守,但这却是效果能有所保证的一个最佳方案。事实也的确如此,它应该是最近为数不多能在姿态方面获得肯定的一款全新车型了,而且其中的很多细节,也明显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比如我很欣慰没有看到奇形怪状的方向盘,或者各种想当然的转向灯开启方式,雷军在现场所介绍的门把手也是相对常规的形式。除了硬件生态扩展所提供的“附件”,中控台上安排的几个涉及到空调、尾翼和驾驶模式功能的实体按键也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相比较那些为了创新,为了出奇安排而来的奇怪配置和体验,SU7在这方面明显想得更明白。

我个人不了解电子消费品行业,所以很难能够对小米造车这个行为产生如米粉和业界观察者一般的共情。但几年前得知这家企业要进军汽车领域的消息时,仅凭我有限的认知,对它将会推出的汽车产品是有所期待的。我希望这样的跨界行为能够带来更多有颠覆性的想法或者技术,从而震撼汽车这个行业。

三小时的发布会,我承认SU7是一辆有卖相,甚至一定程度上能讨好在汽车方面仍抱有强硬和保守态度的人,但曾经我所期待的,具有颠覆性的想法或者技术,却并没有在SU7上体现出太多。这并不是小米的问题,我想这是我的问题,因为自己没有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预期。换句话说,小米能做的就是在现有被“卷”到没边的环境中发挥所长,结合品牌优势尽快站稳,然后扩张产品阵营,推出真正能“交个朋友”的车型。

当然,这是三天之后的事情了,就让我们明年再说吧。

0 阅读:0

凡白看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