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取穴和开中药方剂是差不多的,穴位也有自己的特性,即所谓穴性,我们在用针灸治疗的时候可以参考中药的特性,对提高疗效会有所帮助!
1.祛风类的穴位.
百会、水沟、风府、风池、翳风、风门、肩髃、曲池、合谷、八邪、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太冲、八风等穴位具有祛风的作用,感受风邪的时候可以采用.
2.散寒的穴位.
大椎、神阙、关元、命门、三焦俞、肾俞、关元俞、阳池、足三里、后溪等穴位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感受寒邪时可以使用.
3.祛湿化痰的穴位.
中脘、水分、脾俞、三焦俞、肾俞、小肠俞、膀胱俞、曲池、间使、足三里、丰隆、阴陵泉、委中、三阴交等穴位具有祛湿化痰的作用,痰湿为患时可以使用.
4.滋阴润燥的穴位.
阴陵泉、曲泉、三阴交、照海、太溪、然谷等穴位可以滋阴润燥,阴虚或者燥邪为患的时候可以选用.
5.清热降火的穴位.
曲池、合谷、二间、劳宫、少府、少泽、太冲、行间、然谷、内庭等穴位,可以清热降火,火邪热邪为患时可以选用.
6.行气通滞的穴位.
天鼎、大肠俞、膻中、气海、中脘、天枢、期门、日月、支沟、内关、太渊、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能够行气通滞,病性为气滞时可以选用.
7.活血祛瘀的穴位.
大椎、膈俞、血海、三阴交等穴位具有活血祛瘀的效果,瘀血为患时可以选用.
8.凉血的穴位.
曲池、尺泽、委中、血海、三阴交、太冲、行间等穴位能凉血,血热为患时可以使用.
9.补血的穴位.
膈俞、悬钟、血海等穴位,具有补血的作用,血虚的时候可以选用.
10.补气的穴位.
气海、关元、章门、肺俞、脾俞、肾俞、气海俞、三焦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能够补气,气虚的时候可以选用.
11.补阳的穴位.
膏肓、养老、中极、曲骨等穴位,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阳虚的时候能够选用.
针药同理,选药组方需要深明药理,才有可能覆碗而愈,施针选穴也一样,需要明白每个穴位的特性,才能达到“如拔刺、如雪污”的效果!当然,针灸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临床治疗时要随机应变。穴位和中药之间的关联不是几句话就能讲明白的,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