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9年,东汉发生了一桩著名的‘冤案’。
当朝太尉段颎,被一些人弹劾检举,说他勾结宦官,结党弄权!在这之后,段颎被直接关进了监狱,收回了太尉的印绶,静待处理。
熟悉东汉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东汉的历史上,段颎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将军。他曾经多次率兵杀上高原,平定了羌族叛乱,为汉朝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羌族问题。凭着这个功劳,段颎后来更是得以陪祭武庙,成了武庙七十二人之一!
但即便段颎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在这个时候,依然没什么用。在收到检举信之后,当时在位的汉灵帝,没有给出任何情面,直接派人到监狱当中进行审讯!
在整个东汉的历史上,堂堂太尉被直接抓入监狱,公开被审讯,这绝对是极为罕见的事情。而段颎本人,也不愿承受这样的侮辱。所以最后,段颎直接监狱里面服毒自尽,就此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一代名将,最后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实在是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段颎的死,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对于东汉历史巨大的讽刺!一个顶级名将,在外边奋勇杀敌,回来之后老老实实干活。人家既没有犯什么大罪,也没有威胁皇帝的权力宝座,但最后就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那么,当时段颎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他非死不可呢?作为东汉末期最能打的猛将,段颎为啥会和宦官们走到一起?东汉后期最能打的凉州三明,最后到底都是什么结局呢?
这个故事,我们其实还得从凉州三明的崛起说起。
当年汉桓帝在位的时候,通过诛杀梁冀家族,彻底坐稳了皇位,掌握了所有大权。而在干掉梁冀家族之后,当时年轻的汉桓帝,就想解决东汉内部的各种问题,再次中兴大汉。
而在众多问题当中,最让汉桓帝头疼的一个,无疑是西边的西羌问题。
自从东汉开国以来,西边的羌族,就一直在反复叛乱。尽管东汉曾经多次派兵镇压,也曾经多次招抚。但结果,总是只能短暂解决问题。只要汉朝稍微放松了压榨,马上就会有羌族部落反叛,然后迅速崛起。
因为羌族部落的反复袭扰,东汉不得不常年在边境维持庞大的军队。而为了维持这支军队,对抗羌族部落的袭扰,东汉每年需要花大量的军费。到了汉桓帝在位时期,这笔开支更是大的吓人,几乎快要彻底拖垮东汉的财政。
于是,汉桓帝掌权之后,就决心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而这样一来,汉桓帝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问题:在以往近百年的时间里,汉朝边境的战争,往往都是由东汉高层几个强大的军功世家把持。这个世家,比如耿家、马家、窦家、郭家……他们都是在东汉开国的时候,为国家立下了大功,后来一直在军队里面,占据了很大的份额。
而到了汉桓帝时代,这些大家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就开始养寇自重。正是他们的放任,所以才导致羌族问题常年无法解决。而这样一来,想要真正解决羌族问题,就必须得绕开他们,提拔一些新人。如果继续重用那些大家族的人,他们就会继续养寇自重,出现一个死循环。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后来,汉桓帝提拔了以段颎、张奂、皇甫规等人为首的凉州派武将。这些武将,之前基本上都有带兵打仗的经历。但是因为那些大家族的存在,往往都不受重用。最关键的是,他们往往和那些大家族没啥关系。
而随着这些凉州武将被提拔起来,接下来,东汉边军开始一扫之前的衰颓风气,主动进攻西边的羌族部落,同时压制北方正在崛起的鲜卑。短短几年之后,东汉的边境安全问题,就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因为在前线获得了战功,很多年轻的武将,开始迅速崛起。而在这批武将当中,带头的自然就是凉州三明。再往下,则是以董卓为代表的很多中下层校尉。他们或许出身不高,但却硬是凭着自己的战功,拿到了足够的官职。
但是再之后,一个新的问题就出现了。
因为这些凉州派武将,是一股新的政治力量。而在东汉原有的政治格局当中,并没有他们的位置。尤其是在最高层,几乎没有任何人愿意为他们作保。那些已有的政治势力,比如外戚、宦官和士族,也不可能让他们侵占自己原有的势力范围。
这个格局,直接导致整个凉州武将集团,升到一定高度之后,集体升不上去了。
作为带头人的凉州三明,升到军区司令这个级别之后,再往上几乎完全不可能奢望。而当带头人的上限都被限定住,其他中下层武将的晋升,自然也就有了上限,而且上限极低!
于是再往后,这些昔日曾经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武将,为了各自的前途,开始逐渐分裂了。他们为了各自的前途,开始极力在朝中寻找各种靠山。
第一个主动入局的,是凉州三明当中的‘威明’皇甫规。
公元166年,因为士族集团联合外戚,与宦官集团争权。当时在位的汉桓帝,为了维护权力平衡,主动打压士族集团。在汉桓帝的安排下,很快,大量士族集团的官员,纷纷被罢免,同时被判处终身监禁。
这件事,在历史上叫做第一次党锢之祸。
这次党锢事件发生的时候,前线正打得如火如荼。就在不久之前,段颎刚刚带着军队,深入高原和西羌部族作战。这场仗打了整整大半年的时间,最后段颎斩首超过两万三千级,俘虏更是不计其数!
而皇甫规这边,当时则是在担任度辽将军,防备北方的鲜卑和乌桓。在这一年夏天,鲜卑数万大军,分成多股力量,袭扰东汉的北方边境。为了防备鲜卑南下,汉桓帝不得不把皇甫规和张奂等人,全部调到前线。
而当皇甫规得知党锢的消息之后,皇甫规第一时间选择了站队,替士族集团发声。尽管士族集团那边,并不是特别看重他,从来都没把他当成真正的自己人。而皇甫规本人,在士族阶层的名气,其实也不是特别大。
但在这个关键时刻,皇甫规还是主动上书,替那些被禁锢的士族官员鸣冤。同时,在他的上书当中,他还声称自己以‘自己不是党人’为耻!
因为这次站队,皇甫规自此也被打上了‘党人’的标签。不过好在,汉桓帝本人还比较聪明,知道皇甫规并不是真的结党,只是出于心中的正义过来凑热闹。再加上北方的战争也离不开他,所以在这之后,汉桓帝压根没搭理他,直接把他晾在一边了。
再之后,不管京城那边,闹得有多厉害。皇甫规一直被晾在边境,老老实实给汉朝把守大门。虽然这期间,皇甫规也曾被调往内地任职,但最多也就只能做一个太守。想要被调往中枢任职,那就想都别想了。
当然,后来皇甫规大部分的时间,还是被晾在边境,继续做他的将军。尤其是后来张奂和段颎先后入局之后,边境更是完全离不开他了。于是最后,皇甫规一直在边境守到了七十多岁。
最后实在干不动了,才申请退休回家。而在回家的途中,皇甫规直接死在了路上。
这个结局,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或许有点凄凉,但是比起接下来的几位,皇甫规的结局,已经算是最好的一个了!
在皇甫规之后,第二个入局的,是凉州三明的‘然明’张奂。
和皇甫规相比,张奂的运气就更差了。张奂他们家,当年一直是敦煌那边的人。在东汉的时候,敦煌这地方虽然地理位置很重要。但这地方的人,往往被中原士族排斥。
而且最关键的是,张奂刚成年的时候,正好赶上那位大权臣梁冀掌权。所以很正常的,张奂接受了梁冀的征召,开始入朝为官。尽管张奂本人,从来都不是梁家的党羽。但后来,这个标签还是跟了他一辈子!
于是,等到后来梁冀倒台之后,张奂也一度被牵连入狱,差点就死在了监狱里面。不过好在,他有一个好朋友,就是同为凉州三明的‘皇甫规’。当时皇甫规已经被汉桓帝重点提拔,在汉桓帝面前很有影响力。
然后,皇甫规七次上书,用自己的前途给张奂作保,这才换来了一个公平的审查机会。而等到汉桓帝仔细审查过之后,发现张奂确实和梁家没多大关系,这才赦免了他,同时开始启用他。
再之后,张奂就被调到了前线,开始发挥出他超强的军事才能。此后的几年里,因为张奂在前线表现异常优秀,他就被逐渐提拔了起来。到了公元166年的时候,更是被汉桓帝重点提拔,召回京城担任了大司农。
不过,就在张奂担任大司农之后不久,北方的鲜卑就开始南下袭扰。因为这次袭扰,张奂不得不被重新调回北方,继续和鲜卑较劲。而汉桓帝宣布禁锢党人的时候,张奂那边,接受的鲜卑袭扰力度最大,所以他也没来得及掺和京城那边的事情。
而在这之后,侥幸躲过一劫的张奂,开始持续在边境发挥他的战争能力。两年之后,张奂很顺利的击溃的鲜卑和羌族,保护了汉朝的边境安全。
顺便说一句,就是在这两年里,张奂手下有一个行军司马,就是后来开启乱世的董卓。
因为仗打的比较好,等到这次战争结束之后,张奂就奉命带着军队,回去休整,同时去京城接受封赏。
但讽刺的是,接下来,等他到了京城之后,他却并没能得到相应的封赏。他没有按照传统制度被封侯,仅仅只是被给了二十万钱的赏钱。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当时汉朝高层,变动比较大。
就在张奂回京的这一年年初,汉桓帝死了!因为汉桓帝去世,接下来京城这边的达官显贵,大家都在争夺权力,也没谁会去操心张奂的封赏。当时掌权的外戚和士族,之前都和张奂没什么关系。而宫里的宦官,也和张奂没什么联系。
上头没有人替张奂说话,张奂想要得到自己的封赏,自然不太可能了。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接下来,京城这边的一场变动,却把张奂意外拖下了水。
就在那一年九月,宦官们忽然发动了政变,挟持了刚即位的汉灵帝。然后,他们宣称,掌权的士族和外戚想要造反。在这个关键时刻,宦官迅速调动军队,前去抓捕外戚和宦官。
其实当时在京城这边,大部分的军队,都在当时外戚集团的领袖,大将军窦武的手里。宦官们能调动的军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宦官们就想到了张奂。
然后,政变发生的那天,他们就找到了张奂,谎称窦武要谋反,让张奂带兵前去镇压。
张奂之前常年不在京城,对京城这边,本来就不太熟。所以,在宦官们说完之后,他很自然就信以为真了。于是接下来,张奂直接带着军队,前去镇压窦武。
因为张奂实在太牛,仅仅一上午的时间,张奂就正面打崩了窦武,然后又活捉了窦武。最终,以窦武为首的外戚,还有那些领头的士族大臣,全部被宦官们给干掉了。
而接下来,在这场政变结束之后,张奂尽管在心里更倾向于士族,但是在现实行动当中,他已经是帮助了宦官。当时宦官集团这边,为了掌权,也已经准备大力扶持张奂,做他们的军方代表。
只要张奂这时候点头,张奂多半可以直接升任太尉,手握天下兵马,位极人臣。
但在这个命运的十字路口,最后,张奂还是选择了遵从自己内心的公道。
于是,在政变结束之后,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的张奂,果断上书,开始为之前枉死的士族伸冤。
随着张奂上书,宦官集团这边,也知道张奂不打算投靠自己。于是再之后,宦官集团就开始联手迫害张奂。最终,在宦官集团的施压之下,张奂虽然侥幸保住了性命,但最后还是被免除了所有官职,直接被赶回了老家。
自此之后,张奂后来再也没上过战场,而且也没掌握过什么权力。晚年的张奂,就一直在家里教书,开始从事文化和教育行业。
虽然失去了权力和地位,但最终,张奂好歹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和皇甫规相比,张奂的结局,或许稍微要凄惨一些。但至少,他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可以回家安享晚年了。
而且,大概是因为回家之后,张奂从事文化和教育行业的缘故。他的两个儿子,后来也深受张奂的影响。于是最终,张奂的两个儿子,张芝和张旭,都走上了书法家的道路。张芝后来成了草书之祖,张旭则是成了草书界的‘亚圣’。
这个结果,其实也算不错了。
但是再之后,第三个入局的段颎,就没那么好运了。相比皇甫规和张奂,段颎的结局,可就要惨多了。
当皇甫规和张奂先后遭难的时候,段颎其实一直都没卷入高层的斗争。
不是因为他够聪明,而是因为当时段颎正在前线打仗。凉州三明当中,张奂更擅长防守反击,皇甫规擅长招抚和镇压。至于段颎,则是擅长正面厮杀!
所以,当京城那边打成一锅粥的时候,段颎正带着军队,在高原上面和羌族捉对厮杀呢!这样一来,他自然就没空去掺和那些事儿了!
直到几年之后,等到汉灵帝即位,第二次党锢之祸都基本结束的时候,段颎这边才刚刚打完。
但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结束了前线战争的段颎,将会被迫入局。
不是他自己想去争,而是他的位置,要求他不得不去争。
要知道,此时张奂已经被贬回家了,皇甫规也因为多次上书,彻底被钉死在边疆,这辈子都别想翻身了。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整个凉州军事集团的高层,就只剩下段颎还置身事外。
客观来说,段颎这时候,其实是想过要继续置身事外,尽量平安落地的。
但问题在于,所有人都不可能给他这个机会。此时所有人都在等他表态,甚至是逼他表态,要他必须得站队!
汉灵帝这边,不可能允许一个边疆大将,手握一国精锐,但却不听自己调动。宦官这边,正好缺少军队方面的力量,他们急需段颎表态。只要段颎不表态,他们就会换一个人扶持。而士族这边,虽然之前和段颎没啥联系,但此时却急需段颎的支持。因为只有这样,士族才有翻盘的机会。
除此之外,下面的那些凉州派武将,也不接受段颎不站队。因为只要段颎不站队,凉州派官员就没有出头之日。
于是最后,公元170年春天,当段颎打完了仗,带着军队回京城接受封赏的时候,他再也没有回避的机会了。当时在京城这边,因为第二次党锢之祸的缘故,士族集团已经被彻底打压。宦官集团已经全面崛起,作为汉灵帝的手脚,直接控制朝政。
所以在这之后,段颎只能选择倒向宦官集团。
这既是为了下面的那帮校尉将军,也是为了他自身的权势。
至于说倒向士族,不好意思,如果这时候段颎倒向士族,他只能死的更快!因为此时就连汉灵帝本人,也绝对不可能接受,段颎这样一位实权武将,支持士族集团。如果段颎真的倒向了士族,接下来不光其他凉州武将会再无出头之日,段颎本人也必死无疑。
而接下来,随着段颎倒向宦官,此后的几年,段颎的仕途开始一路开绿灯。因为当时宦官这边,也急需这样一个人,来替他们控制军队。
所以,仅仅三年之后,段颎就直接升任太尉!
但问题是,在这之后,段颎的好日子,仅仅只过了两年。因为再过两年之后,汉灵帝就长大了。
汉灵帝登基的时候,仅仅只有十二岁。当时他年龄比较小,再加上他的亲生父母,都没什么背景。所以在登基之初,汉灵帝必须要重用宦官集团,这样才能坐稳皇位。
但是几年之后,等到汉灵帝逐渐长大,情况就不一样了。
当时的汉灵帝,依然想要重用宦官集团。但对于之前带头发动政变的那几个宦官,却越来越不满。尤其是带头的王甫和侯览,这两个人权势越来越大,越来越威胁到汉灵帝的权力。
所以接下来,汉灵帝就准备对这两个领头的宦官下手了。
公元179年,有人举报王甫,说王甫以宦官之身弄权,操控朝政。对此,汉灵帝迅速下令,直接收押了王甫。同时,他将所有之前王甫提拔上来的官员,全部罢免,彻底斩断了王甫的权势根基。
而这样一来,段颎就被牵连了。
客观来说,段颎也是一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所以之前在和宦官联手的时候,他也做了一些坏事。甚至就连之前的老战友张奂,都差点被他整死。后来还是张奂主动写了一封信,一边给段颎道歉,一边回忆之前并肩战斗的事情,段颎这才放过了他。
而到了这个时候,汉灵帝就不能放过他了。
因为他不但是王甫最大的政治盟友,而且还是军方最大的山头。只有打掉段颎,汉灵帝才能真正控制军队。
对此,段颎自然也知道。所以接下来,他选择了最体面的死法,直接在监狱当中,饮鸩自尽了。
这个死法,其实也是汉灵帝给他的体面。
作为一个被关押的武将,如果不是汉灵帝赐下毒酒,段颎根本没机会服毒自尽。而段颎自尽,虽然了结了自己的性命,但却可以给自己的家人,争取一条活路。在他自尽之后,尽管他的家人被暂时流放,但不久之后,就有人上书追诉段颎的军功。
于是最后,汉灵帝还是下令,让段颎的家人回来了。
对于段颎而言,这其实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了。虽然他本人不得不自尽,但至少他的家人,还是幸运的活了下来。
这就是东汉末年的凉州三明,最后的结局。
从东汉后期的整体历史角度来说,凉州三明,每一个人都为汉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结果,因为朝堂上的那些斗争,他们最后都不得不卷了进去,然后难以善终。
不得不说,这其实也是一个很悲哀的事情。
大概也正是因为凉州三明的结局太惨,所以再之后,其他的凉州武将,开始纷纷找各种办法自保。而最终,以董卓为代表的凉州武将,更是直接掀桌,彻底改变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