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下旬,国家文物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示了一份“红色草原”名单,其中便包含有红军在长征期间经过的“松潘草原”,这片草地当年“吃掉”了无数红军战士,那么你知道它如今怎么样了吗?
红军过草地红军过草地其实是当时万般无奈下的选择。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在四川会师,这对我党和军队开创革命战争的新局面非常有利。
从全国形势出发考虑,中共中央认为红军两大主力应当共同北上,但对此张国焘并不同意,他认为应该南下,或者向青海、新疆方向发展。
同年8月,在张国焘的干扰下,红军失去了消灭松潘敌人的有利战机,为了避免更多不必要的伤亡,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只能做出改经松潘草原北上的决定。
松潘草原纵横300公里,海拔高达3500米甚至其以上。因为地理环境复杂,草地上没有一点人烟,这也导致红军只能自行摸索道路。
可令人为难的是,松潘草原的草丛下叉河曲流交错,处处都是并不起眼的沼泽,在这里雨雪冰雹随时而至,根本无法提前预判。
除此以外,松潘草原内还没有可食用的东西,红军虽然尽力准备了过草地所需的种种,才踏进松潘草原,但等进去后大家伙儿才知道,他们准备的东西根本不够。
红军大部队在过草地之前,本就经历了艰苦的鏖战,人困马乏,等进入危机四伏的松潘草原后,他们面临着更加可怕的“夺命狂魔”。
四散的沼泽无声无息,但吃掉过外出找水的炊事兵、吃掉过疲乏到行将差错红军战士;
还有一些伤员、身体素质较差的老战士、女战士和小战士,因为药品、食物等严重匮乏,饿死的、病死的不计其数。
经过漫长而艰难的一周,红军右路军终于走出草地,在占领了包座后终于能喘息片刻。
红军并非只过了一遍草地但这之后,因为左路军迟迟没有动静,红军右路军中的红1、3军和军委纵队为了贯彻中央北上的方针,决定先行北上。
但这之后不久,张国焘命令右路军中留驻阿坝、包座静待左路军的第4、30军南下,所谓“军令不可违”,两支红军大部队只能再次走进松潘草原。
而这一次,他们时不时地会看到第一次过草地时牺牲的红军战士,他们静静地倒卧在地上,有些手拉着手;
有些背上还背着早已断气的重伤员;
有些只有手探出地面,其下应该是淹没了他的小沼泽;
有些还牢牢地握着担架,似乎随时准备冲出去担起伤员……
只是很快,二次进入草地的红军战士就无力关注这些了,因为供给较之上一次过草地更艰难,很多战士被生生饿死在了草地上。经验无法弥补物资不足的缺陷,这一次红军依然牺牲巨大。
本以为此后再也不用过草地,但由于张国焘要另立“中央”,使得部队思想混乱,再加上南下红军因为打了胜仗骄傲自满,在百丈地区遭到装备精良、兵力庞大的国民党军队的阻击,伤亡惨重,只能放弃南下再度北上。
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分三路纵队北上,其中红4、30军是第三次穿越松潘草原。
虽然战士们尽可能做了必要的物资准备,可因为路程较前两次拉远了不少,这就导致红军勉强顶住了“行路难、御寒难和宿营难”的生死考验后,还得想方设法解决“充饥难”。
当时战士们几乎挖光了一路的野菜和草根,食无可食后甚至开始煮马皮、皮带等。此次过草地红军耗费了近一个月时间,于8月上旬抵达班佑、包座地区。
如今的松潘草地对于松潘人而言,他们永远敬重那些曾经生活在松潘草原的先民,他们为广袤的松潘草原镀上了一层神奇光环;
但在见证了衣不蔽体的红军大部队三次穿越松潘草原后,松潘人又无比佩服红军,而红军过草地的经历,也为松潘草原渲染出了永远的传奇。
不过松潘草原的危险依然困扰着松潘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便决定建设松潘草原。
一来是想要将牺牲在松潘草原的红军先烈好好归殓,二来是让松潘地区的游牧民族和农户生活更加便捷和安全。
松潘草原之所以危险,有相当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沼泽遍布,而沼泽的出现则与水土过于稀释有关,因此建设小组先在松潘草原播种了吸水力强、抓地牢固的草料,将松潘草原的土地尽可能稳固下来。
此外针对松潘草原内遍布的叉河曲流,建设小组规划和修建了针对性的排水渠,进一步对草原土地进行加固。
等松潘草原的土壤情况有较大改善后,建设小组播种了适合松潘地区生长的经济作物,充当当地农户的经济来源。
这就促使越来越多的松潘人加入到松潘草原的生态建设中,通过政府和松潘人民的共同努力,松潘草地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会“吃人”的无人区。
这里生态环境好,再加上当地政府将当年红军过草地留下的各种痕迹改建为红色景点,吸引了很多游客来参观和体悟当年红军过草地的艰难。
且随着黄龙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和建设,囊括其内的松潘草原也成了大家口中“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