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愿意娶没文化的江冬秀吗?胡适:我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

书生说文化 2024-07-03 03:26:11

引子

1958年4月,胡适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从美国返回台湾讲学并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和他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江冬秀却因为不满胡适人到老年却又想着出去做官而独自一人留在了美国纽约。

就这样,胡适结束了长达八年的流寓生活,一个人抱着病孤零零的回到了台湾。

过了一两年无人照拂的凄苦生活后,1961年10月,胡适的身体每况愈下,心脏病频繁突发,遥遥想念自己远在美国的妻子。

江东秀从朋友那里得到身体状况很不好的消息后,心中也十分焦急,她虽然依旧对丈夫做官有所不满,但还是于10月18日从美国赶回台湾,照料胡适。

1962年2月,胡适再一次突发心脏病,不久就撒手人寰,与世长辞。

这时,他的长子、恋人、朋友、门人、弟子和学生要么在大陆,要么在美国,要么先他之前离开人世。

唯一陪在他身边的至亲,只有他的结发妻子、小脚太太——江冬秀。

胡适与江冬秀

1

胡适是中国现代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是倡导自由恋爱与婚姻自主的先锋。

早在1906年,还没有出国留学的他,就在上海的《竞业旬报》发表《婚姻篇》抨击传统的包办婚姻。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中国男女的终身,一误于父母之初心,二误于媒妁,三误于算命先生,四误于土偶木头,便把中国四万万人合成了许许多多怨偶。

但是极富戏剧性的是,胡适本人的婚姻与家庭几乎完全合成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算命先生手中的土偶木头。

胡适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的父亲胡铁花(名传,字守珊)曾经广任官职,足迹遍布东北、海南、上海、台湾,胡氏宗族中也多有做官的。

因此,正如胡适本人所说,他家也算得上是徽州绩溪的世家。

徽州绩溪古村落

胡适还是很小的时候,十里八乡凡是年岁相当,品貌相近的女孩子的家长几乎没有不托人把八字庚帖送到胡家的。

1904年春,胡适跟着他的母亲冯顺弟到他外祖父家所在的中屯村去看戏,正好碰上也来看戏的江冬秀的母亲吕太太。

原来家住皖南旌德县江村的吕太太,距离绩溪上庄村不到三十里,她一直都很中意“糜先生”(胡适幼名嗣糜,读书时又有老成之状,所以人称“糜先生”)。

当她从其他亲戚口中知道胡适要陪自己的母亲看戏,也就准备着去看戏,并趁此机会主动向胡家说明自己的意愿。

胡家是当地的官僚家庭,江家也是皖南小有名气书香门第,胡适与江冬秀从门地上说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但当时胡适的母亲冯顺弟并不十分乐意——

因为江冬秀属虎,比属兔的胡适大一岁,按照算命八字,江东秀的命太硬,生肖相克,虎兔相逢,并不是好姻缘。

而且在男女婚配的年龄上有一种习惯,“宁可男大十,不可女大一”。

但是两家毕竟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家庭,而且多少有点亲戚关系,所以冯顺弟也不好直言拒绝,再加上吕太太就相中了是你的儿子,盛情难却。

最后,她只好提议,让神仙菩萨来决定两家子女的缘分。

冯顺弟

把江冬秀和其他姑娘的八字庚帖一起放在灶王爷的神龛内,过一段时间随机抽取一个抽中谁就是谁。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也许只是纯粹的巧合,过了一段时间冯顺弟虔诚的抽取了一个,抽中的八字庚帖恰好是江东秀的。

一代新文化运动领袖的婚姻大事就这样以这种极其传统的方式由母亲神明随机决定下来。

也许正是由于自己的这种婚姻经历,他最后才在报纸上发出“怨偶”的感慨。

1908年秋,在江东秀母亲吕太太的提议下,江家置办了嫁妆,胡家准备了新房,并选定了胡适与江冬秀的大喜之期,想要把他俩的婚事尽快办妥。

收到母亲催婚的信件后,胡适的内心十分矛盾:

从一开始他就不满意这门婚事,再加上经过十里洋场大上海现代气息的渲染,胡适的理性告诉他,这门婚事并不合适。

但他不敢也不想悔婚,因为他不想拂逆寡母的意愿,惹她生气,也不想让江家因为遭遇退婚而难堪。

由此,他想到了一条缓兵之计,那就是延缓结婚,胡适在给母亲的回信中一口气练了六条现在不能结婚也不适合结婚的理由。

这些理由大意是说,现在的他要以学业为重,学业没有着落,事业也无从谈起,现在结婚实在是非常困难。

冯顺弟虽然希望自己的儿子早日成家,但是她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学业有成,继承他父亲的学识和遗志。

她看到胡适能以学业为重,心里十分欣慰,于是就将婚事暂且搁置。

胡适之

2

1910年,胡适为了追求学问上的进步,抛下了日益年高的寡母和年轻的未婚妻远渡重洋前往美国学习。

胡适刚一到美国,就感慨美国男女平权的自由主义是非常值得中国学习的。

然而,在婚姻自由这一方面,他不但没有进步,甚至还有所退步了。在康奈尔大学的一次辩论会上,他竟然站到了婚姻自由的对立面——

为中国传统的婚姻制度辩护,甚至还计划写一本专门的书系统的讨论传统婚姻制度的合理性。

到美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胡适在感情方面是克制的,在婚姻方面是保守的,他的心里是接受书香门第出身的江冬秀的。

青年胡适曾经幻想,他和江冬秀的洞房可以成为自己与妻子“执经问学之地”,与未来的妻子建立一种伉俪兼师友的关系。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

江冬秀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但是她本人所受的教育却着实有限,甚至可以说是连大字都不识几个且裹着小脚的传统女性。

为了不让年轻的未婚妻变成废物,他在《敬告中国的女子》中大声疾呼:

中国的女子,若不情愿做废物,第一样便要不缠足,第二样便要读书。

他去美国后,常常给江冬秀写信,说了不少鼓励和规劝江冬秀重新学习的话。比如胡适对江冬秀说:

识字不在多,在能知字意,读书不在多,在能知书中之意。

胡适还鼓励江冬秀自己动笔写信,字写得对错无所谓,文写得好坏不要紧,只要字迹娟好,词旨通畅就可以。

令他遗憾的是,江冬秀的文化程度一直到晚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也就是说,一直到晚年江冬秀都很难和胡适在文化、思想方面有所交流,这成了胡适从一开始都难以解开,也从未解开的结。

正当胡适因为江冬秀无法和自己在心灵上思想上进行交流的时候,两个女子先后进入了他这一阶段的生命。

韦莲司

从1914年下半年起,胡适在美国广交女性朋友,他先是和某大学教授的女儿——异域女郎韦莲司在朝朝暮暮之间,往来缱绻,并深深坠入情网。

仅仅两年,两人往来的信笺和情书就有100多封,其中就包括中国白话诗的开山之作《两只蝴蝶》(原名《朋友》)。诗云:

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与韦莲司的恋情遭到他母亲和韦莲司母亲的双重反对,无可奈何的他只好尊重韦莲司的母亲,服从自己的母亲与自己的初恋女友分手。

这之后,他又和同样来自中国的才女陈衡哲频繁通信,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两个人可以说是无话不谈,无话不讲。

虽然他和陈衡哲始终没有确立恋爱关系,但是陈衡哲却对胡适青睐有加,这一点甚至当时的小报都看得出来。

渐渐地,胡适婚姻思想和主张的天平,又倾向于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

他的择偶标准逐渐从传统的贤妻良母转向寻求一个能独立自主的女子。

3

天下没有密不透风的墙,即使远隔重洋,胡适移情别恋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徽州的崇山峻岭之间。

当时十里八乡纷纷传言,胡适爱上了一个外国女人,扬言要与江冬秀解除婚姻。

胡母听到这些流言后,心里十分焦虑,连忙请人给胡适写信,让他千万不要自行婚娶,违背母命。

胡适毕竟是十分孝顺的胆小君子,当他收到母亲的来信,心中虽然依旧十分不满和矛盾,但他始终不敢毁弃由自己寡母定下的婚姻。

当然,他也不愿意辜负时时刻刻都在等待着自己,并且在自己不在的日子里常常替自己尽孝的未婚妻江冬秀。

自从订婚以后,胡适先是去上海读书,不久又去美国求学,一去就是很久很久。

在胡适不在的日子里,江冬秀常常到胡适母亲那里去,帮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每当胡适收到自己母亲的照片,看到江冬秀恭恭敬敬的站在旁边侍奉着,心中总有一种莫名难言的感激。

久而久之,在无可更改的情况下,这种感激之情逐渐变成他对冬秀的接受以及对他和冬秀婚事的认可和肯定。

有一次他在新收到的照片上题了一首诗说:“图左立冬秀,朴素真吾妇”。

并由此想到自己和江冬秀婚后,安稳和谐的生活,表示他愿意在家乡和她一起共同劳作,白头偕老。

如果真能这样,夫妻二人诗酒耕读,含饴弄子,侍奉母亲,承欢膝下,也颇有一番趣味。

对此,他又发表见解说:男女之间婚姻大事,找另一半除了知识以外,还要考虑身形、体貌和性等方面。

胡适认为,精神上如果不能从家庭中得到抚慰,可以到朋友中寻找。

这就是他不反对他和江冬秀婚事的原因,也是选择最终和江冬秀结婚的原因。

胡适之与江冬秀

结语

1917年7月,在陈独秀和自己母亲的催促下,还没有拿到博士学位的胡适,就匆匆回国。

他先是在上海见了陈独秀商讨到北大任教的相关事宜,随后就返回绩溪老家,与订婚十三年,但是却素未谋面的江冬秀完婚。

从此,自幼生活在徽州大山里的小脚村姑,就成了最时髦的胡适之博士有且仅有的唯一一位太太。

对于这场婚事,时人赋诗曰:

胡适大名垂宇宙,小脚太太亦随之。

而胡适自己却说:

岂不爱自由,此意无人晓。

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

这是赞扬,是戏谑,还是讽刺呢?笔者认为,或许兼而有之。

白头偕老的胡适之与江冬秀

0 阅读:29
评论列表
  • 2024-08-08 14:42

    胡适之的两只蝴蝶,好打油诗。和乾隆写的一样好。一只二只三四只。

书生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