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用油桶做大炮,打得英军抱头鼠窜,英军:我们遭到舰炮攻击

正诚说历史 2023-06-11 03:09:09

1951年4月22日,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打响,我军此次的作战目的是消灭敌人几个师,然后向汉江以南推进,夺回战场主动权。战役前期,中朝联军进展顺利,在第一阶段攻势中向前推进了70-80公里,但接下来“联合国军”迅速增兵,集结7个美军师、13个南韩、英军师反扑,志愿军进展不利,战线过长,粮草弹药补给不易,于是决定撤回三八线以北休整。但是,“联合国军”坦克群和摩托化步兵在空军的掩护下迅速突进,咬住了志愿军断后的部队。

63军189师566团奉命为全军断后,结果在洪川江一带被敌人追上。5月21日,美军第9师、英军第28旅和部分南韩军向566团阵地小理山发起猛攻,一天之内发起五次进攻,但566团是靠打阻止出名的,代理团长朱彪就是从“钢铁第一营”起家的,这也是63军选择566团断后的主要原因,激战整整一天,“联合国军”始终无法攻破566团阵地,当然566团也无法脱离战场后撤。

但在22日夜,566团却突然甩开追兵,在一个连的掩护下突出重围,在付出较大伤亡后以完整建制归队,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奇迹。当时,566团周围友邻部队均已撤退,三面被敌包围,他们既没有汽车也没有重炮,是如何与敌人脱离接触并完成撤退的呢?

多年后,566团1营1连通讯员杨恩说出了真相。杨老回忆,那场战斗中最能打的是英军,都是参加过二战的老兵,胡子拉碴的,枪法特别准,专门朝眉心打,给志愿军造成了很大伤亡。突围的那个夜晚,志愿军突然拉出几门“没良心炮”,几发炮弹就把英军阵地炸得一片沉寂,566团趁机后撤,并留下1营1连断后,才摆脱了敌人追击。

当然,杨老所在的1连几乎全部打光,185人最后只有17人生还,杨老就是其中之一,能走动的只有他一个。1连是189师的尖刀部队,也是朱彪的起家部队,装备清一色波波沙冲锋枪,每人备弹400发,仗打到这个地步,可见当时有多么惨烈。

那么,杨老口中的“没良心炮”是何种神器呢?

“没良心炮”并不是什么高科技,而是一种做工极其粗糙的土制武器,炮管是埋在土里半截的汽油桶,炮弹是捆扎成圆盘状的炸药包,能把10公斤重的炸药包抛射到150米距离外。炸药包的成分是黄色炸药,主要用途是爆破,利用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破坏碉堡、工事等坚固目标,威力巨大。但是,炸药包中没有爆炸破片,杀伤范围有限,通常不用于杀伤有生力量,再加上“没良心炮”精度差、抛射距离近,这就限制了它的用途。

“没良心炮”对使用环境和战场态势有严格要求,要具备以下条件才能使用:

1、进攻方占据绝对优势,炮兵部队能抵近射击;

2、敌人阵型密集,聚集在较小范围内;

3、有足够数量的“没良心炮”,能进行范围覆盖射击。

1947年9月,“没良心炮”首次在陕城攻坚战中使用。淮海战场上,解放军围歼黄维兵团第10师,用“没良心炮”猛轰该部坚守的李围子,把敌人炸得人仰马翻。后来,许多俘虏在数天后莫名其妙死亡,身上却没有任何伤口,是被活活震死的。

566团在坚守小理山阵地时就带有汽油桶,与英军短兵相接时,朱彪灵机一动,用汽油桶和炸药包临时做了几门“没良心炮”,结果把进攻阵型密集的英军打得发懵,然后趁机脱离战场。战后,英军第28旅上尉参谋诺斯·汉克尔在《1951年朝鲜夏季作战》中上报称,“我们遭到来自纵深的大口径炮弹的打击,可能是舰炮”。

但是,志愿军连海军都没有,哪来的大口径舰炮。诺斯到死都没有想明白,志愿军的大口径炮弹是从哪里打来的,为何能打得那么准。

0 阅读:160
正诚说历史

正诚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