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杨广按捺不住开疆扩土的野心,下诏东征高句丽。朝廷大肆征兵,要求各路兵马钱粮前往涿郡会合,民间百姓苦不堪言。
就在这一年,东郡法曹翟让犯了杀头之罪,狱吏黄君汉看他是个人物,偷偷将他放出大牢。有家不敢回的翟让逃亡到瓦岗,于此聚众起义。
生存翟让摇了旗,单雄信、徐世勣、邴元真等人先后投奔而来,山东、河南一带的农民、渔夫、猎户纷纷归附,瓦岗寨很快发展为上万人的规模。
严格来说,此时的瓦岗寨仍不能称为“军”,他们其实是绿林。瓦岗寨的日常,就是袭击那些往来于汴水的官船与富商船只,抢夺军粮与各类器械、财物。
在接下来的4年时间里,瓦岗寨就以这些勾当作为营生。杨广连着三次东征,又遇上杨玄感造反,朝廷总有正事要忙,瓦岗寨这样的“小打小闹”吸引不了太多火力。
虽常有小股隋军前往瓦岗镇压,但瓦岗寨中诸多渔夫、猎人的战力不俗,隋军攻之不下,但瓦岗寨也难以发展壮大。
此时的瓦岗寨,既在等待着天时,也在等待一个能够将“寨”变成“军”的人。
发展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在王伯当的介绍下,李密来到了瓦岗寨。
这个在《淮阳感秋》中写下“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的男人,注定会给瓦岗寨带来一丝不一样的色彩。
然而刚进大寨,李密就被翟让囚了起来。原因很简单,因为李密是杨玄感的旧将,是朝廷重金悬赏的通缉犯。
李密通过王伯当传话,对翟让说道:“大隋的精锐都被高句丽打光了,如今杨广下了江南,这正是像刘邦、项羽那样争天下的时候。瓦岗士马精勇,如果拿下了洛阳与长安,何愁大事不成?”
翟让听罢,这才放了李密,又以李密为使者,令他招揽附近的各路义军一起加入瓦岗。
其实从这小小插曲亦能看出,李密的眼光格局就摆在那里,翟让与他不是一个层次的。
李密名声在外,又是贵族出身,很快说服了数支义军并入瓦岗寨,瓦岗寨声势大振。
李密建议道:“人越来越多,又没法种地,粮食与物资不能光靠抢。若是隋军压境,我们只有玩完。不如先取荥阳作为立足之根本,以图稳健发展。”
翟让听从了李密的发展之策,率瓦岗寨攻破金堤关,拿下荥阳附近各县。
数年蛰伏,瓦岗寨等到了最佳时期,终于破茧而出。
瓦岗寨,蜕变成瓦岗军。
兵威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十月,隋朝名将张须陀带着2万人马,再次奔着瓦岗军而来。
翟让看到这等情形,打算避而不战。毕竟在李密没来之前,瓦岗寨在张须陀的面前,确实就像土鸡瓦犬一般,翟让、单雄信、徐世勣等人都被打怕了。
李密却有不一样的想法,他认为张须陀在接连取得胜利之后已经飘了,而骄兵必败。李密提议,采取“佯退诱敌、设伏聚歼”的战术,由翟让正面诱敌,他与王伯当、徐世勣分别率精兵伏于林中。只待张须陀大军深入,数路杀出将其合围。
果不其然,瓦岗军此战大获全胜。张须陀冲突不得出,战死于阵中,仅5000余隋军得以突出重围仓皇逃奔。
张须陀所率精锐,乃是隋军在河南道十二郡中唯一的主力,瓦岗军打了这么漂亮的一仗,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春,河南饥荒,饿殍遍野,李密建议翟让攻打洛口仓,既要夺粮,也要开仓济贫以赚民心。
瓦岗军夺下洛口仓之后,附近领取粮食的百姓络绎不绝,以致于道路堵塞。瓦岗军的威名,让那些饿着肚子的人们所向往,纷纷自愿投军。瓦岗军的规模,迅速扩至数十万众。
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坐不住了,令刘长恭自洛阳东出,令裴仁基自虎牢关西进,想打瓦岗军一个措手不及的合围。
刘、裴二人原本约定会师洛口,刘长恭先到,见瓦岗军防御不足,也就没等裴仁基,自己先动了手。李密率军由侧翼冲出,重创刘长恭所部。另一边的裴仁基虽是及时后撤,仍旧跑不赢,一样遭到重创。
从发展到腾飞,瓦岗军仅用了短短一年时间,俨然已成为天下间规模最大的一路义军。兵威之盛,既令隋军头疼不已,亦让各路义军与民间百姓为之振奋。
易主作为瓦岗军的龙头老大,翟让有自知之明。论出身,论能力,论名望,瓦岗军中无有出李密之右者。翟让本就有心让位,再加上王伯当等人的策动,瓦岗军由此易主。
李密称“魏公”,并起草了征讨杨广的檄文,瓦岗军的名头震天响,十余支颇具规模的义军纷纷归附,比如郝建德带着刘黑闼并入瓦岗军。河南一带的隋军纷纷献地请降,比如裴仁基、元宝藏、罗士信、秦叔宝、程知节等人,尽皆入了瓦岗军。
继洛口仓之后,瓦岗军再夺回洛仓,添粮的同时更添民心。李密乘势率军3万进逼洛阳,将段达所率的7万隋军大败于洛阳东郊,兵威更盛。
杨广令薛世雄自涿郡南下增援洛阳,谁料薛世雄刚到河北,就被拥兵十余万的窦建德截胡。
李密乐得如此,腾出手来大力扩张,令徐世勣北渡黄河攻占黎阳仓,开仓放粮后,又为瓦岗军增员十余万。李密与徐世勣两路大军,于黄河两岸互成掎角之势。
瓦岗易主之后,规模更胜从前。窦建德、徐圆朗等人纷纷遣使而来,声称愿奉李密为帝,李密未允。
抉择瓦岗军之志,当然是志在天下。如今既围洛阳,又将势力延伸到黄河北岸,是该好好谋划下一步了。
摆在李密面前的,有两个建议。
其一,沿运河南下,直取江都。
这是泰山道士徐洪客提出来的,攻江都既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又能免去瓦岗军身处四战之地的烦恼。
如今的瓦岗军虽然有粮食,但粮食总有吃完的一天,到时候没有吃的,谁还会跟着你干?再说,也不能让将士们困在坚城洛阳的战争泥沼之中。
其二,挑选精锐,西进关中。
这是谋士柴孝和提出来的,关中自古以来便是王霸之地,若是李密率部抢占长安,就能与留在河南的翟让、进军河北的徐世勣相互配合,又何愁大事不成?
这两个建议,都是锐意进取的发展规划,尤以西进关中的方案极具远见。可惜的是,李密都没有选。
李密没有进取关中的意图,但太原的李渊可不这么想。不久之后,李渊抢先一步进占关中。
事实证明,李密在这一抉择上是失策的。对于这件事情,李世民在后来也对李密的失误作出8字评语:“顾恋仓粟,未遑远略。”
确实,站在李世民的角度来看,李密此举还真算不上“具有战略远见”。
内讧瓦岗军进入了鼎盛期,但其家大业大,随之而来的内部问题也是日益凸显。
可以这么说,瓦岗军的内部结构,大抵有4个组成部分:翟让系、李密系、降将系、散人系。
单雄信、徐世勣、邴元真、王儒信等人,是瓦岗军的原始班底,属于翟让系。
王伯当、王当仁、李公逸、周文举等人,属于李密一系,大多都是由他拉拢而来的。
裴仁基、裴行俨、罗士信、秦叔宝、程知节等人,属于降将一系,这一系大多都是被李密打服的,因此在站队的时候,会偏于李密一方。
而散人一系以那些加入瓦岗的变民为主,在功绩上不出众,在出身上相对低微。
由于李密出身贵族,且倚重于降将系居多,对农民出身的部分将领较为疏远。眼看瓦岗军日益强盛,前途不可限量,因权力之争而起的内讧也显露端倪。
在翟让系与部分农民将领的劝说下,翟让本人逐渐动心,也想夺回瓦岗军大权。与此同时,李密系与降将系也在密谋着一场大清洗。
此时的王世充,也率领着5万江淮劲旅抵达洛阳。加上洛阳城内的原有守军,隋军兵力达十余万,均由王世充节制。在与王世充开始交手的3、4个月里,李密将王世充步步击退。
就在节节胜利的同时,瓦岗军内部的一场庆功宴上,翟让被诛。徐世勣差点被砍身死,随后与单雄信、邴元真等人投降李密,翟弘、王儒信、翟摩候等其余的翟让旧部,全被清洗。
自古有言:“阵斩大将,于军不利。”自己人内讧本就不祥,更何况李密这是诛除旧主。
这次内讧对于瓦岗军来说,无异于一颗惊天大雷。尽管李密做得干净利落,但军中仍是多有怨言,连李密系的许多人都陷入自疑之中,生怕李密会拿自己开刀。这个事情所动摇到的军心、人心,不可估量。
降隋自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起,瓦岗军与王世充的洛阳隋军鏖战不止,打了半年的时间之后,瓦岗军乘胜攻取金墉城,于邙山屯兵30余万,誓要围城死磕洛阳。
正因瓦岗军顶住了隋军精锐,李渊才有机会于此时乘虚攻入长安。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洛阳这边还在不停地打,江都却出了大事。宇文化及弑君,并率十余万骁果军一路北上西进欲回关中。这十余万骁果军,是隋军最为王牌的,也是最后的精锐。
两个月后,宇文化及兵至黎阳,与瓦岗军发生冲突,徐世勣被迫退守,李密亲自率军驰援,并于此相持不下。
此时,越王杨侗已于洛阳城内即皇帝位,改元“皇泰”,元文都提出“两贼自斗,徐乘其敝”之计,令人前来招降瓦岗军,并许予李密“太尉”之职,只要他打退宇文化及,便可进入洛阳辅政。
于是乎,李密接受了杨侗的招降。此举,虽令瓦岗军免去腹背受敌、双线作战的风险,却也让刚经历内讧的瓦岗军将士再次遭到打击。
瓦岗军,天生就是为了反隋的。可如今突然就降隋了,成为了隋“皇泰帝”攻打宇文化及的“炮灰”。这样的事情,是一种信仰上的崩塌,比内讧更加影响瓦岗军的士气。
当一支起义军的根本纲领、基本宗旨发生了绝对转变,说明它离覆灭也就不远了。
鏖战这是“炮灰式”的鏖战,瓦岗军对上隋朝最为王牌的骁果军,在展现其“天下义军领袖”风采的同时,却是为了他人做嫁衣。
李密利用宇文化及缺粮的短板,假装与他讲和。等到宇文化及粮尽,说好了送粮的李密翻脸不认人。宇文化及大怒,率军强渡永济渠,与瓦岗军大战于童山。
一场惨胜,宇文化及率2万余残部转去了窦建德的地盘,瓦岗军换了一个“劲卒良马多死”的结局。
李密不知道的是,在他与宇文化及打生打死的时候,洛阳城内早已翻了天。王世充趁着闲暇时间,在洛阳城中铲除异己,完全掌控了城中大局。李密若是进入洛阳,必死无疑。
李密不敢再去洛阳,但王世充却没想着放过瓦岗军。趁着李密惨胜之后喘息未定,王世充亲率精锐近3万,发起对瓦岗军这个“盟友”的总攻。
李密亲率瓦岗军主力屯于邙山,裴仁基、魏征等人劝他以逸待劳,让他等到王世充粮尽气衰之时再行出击。然而,在一众刚投降过来的骁果军将领的请战之下,李密没有听从裴仁基、魏征的劝告,用疲军与王世充对攻。
可以这么说,李密这一仗是赌上了瓦岗军的所有。事实上,完全没有必要搞到这样的地步。
元文都让瓦岗军与骁果军“两贼自斗”,他李密难道就不能跟宇文化及虚与委蛇一阵,让宇文化及去与王世充“两贼自斗”之后,再来一招“黄雀在后”么?
这个地方,确实很是让人费解。
败亡瓦岗军,可以说是“盛极而亡”。一夕覆灭,就像一朝腾飞那么快。
以疲师与王世充血战之后,李密又吃到了王世充的夜袭。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瓦岗军与隋军大大小小数十仗,基本都是压着打的。此时却是一仗而已,就把先前赚到的所有便宜全部吐了出去。
兵败如山倒,瓦岗军“噗通”一下,就跪倒在了邙山。
李密兵败,想着退回洛口的时候,守将邴元真已经叛变。李密想着去偃师,偃师的单雄信也已经投降王世充。邴元真、单雄信,这可都是先前翟让系的人啊。
李密想去往黎阳,身旁的众将没有同意,亦不愿去。此时镇守黎阳的,正是徐世勣,也是先前翟让系的人。或许是觉得太过危险,李密咬咬牙,率领残部2万余人,西进关中投降李渊。
不久之后,徐世勣随李密而去,亦降了唐。
威名赫赫的瓦岗军,一夜之间成了昨日黄花。
结语瓦岗军盛极一时,到头来却落了个“未显悲壮,甚觉窝囊”的结局。
论民心,打下几个超级大粮仓之后的开仓济民,让瓦岗军赚足了民心。
论实力,大多数义军势力都明确表示过,将会听从瓦岗军的号令。
论人才,魏征、徐世勣、秦叔宝、程知节、张亮这些人,都是后来的“凌烟阁功臣”。罗士信、裴行俨、王君廓、刘黑闼这些人,都在瓦岗军中效力过。可以说,文有定国之才,武有安邦之将。
然而却因为总体战略上的一次失误,又加上一次内讧,再加上一次信仰崩塌,以及最后时刻的拼死鏖战,使得瓦岗军身心俱碎,回天乏术。
惜哉。
用户18xxx51
李密没有帝王的才能!和陈友谅差不多!
mysticsm
人吧,什么时候都不能膨胀
用户18xxx51
魏先生曾经评价过李密说他是个好乱天下的蠢人,没有帝王相貌,不会成就大事!没有帝王相貌的人,想当帝王这个是上天所不能允许的!魏先生还说李密没有福气!明朝在鄱阳湖战役之前,周癫就通过星相来判断陈友谅必输无疑,因为帝坐没有陈友谅。陈友谅死的时候,朱元璋还不知道,周癫对朱元璋说陈友谅死了,因为陈友谅将星以落,过了几天朱元璋才正式知道陈友谅死了!洪秀全有帝王相貌虽然他本身没有才能,但是他也在金陵称孤道寡了十四年。洪秀全要是没有帝王相貌冯云山就不会拉他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