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价值,或许远超你的认知

拐蚂拐 2021-12-03 21:57:53

“21世纪,谁将养活中国?”

1995年,曾被《华盛顿邮报》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一位思想家”的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提出了这个“世纪之问”。

莱斯特·布朗认为,21世纪之后中国必将出现粮食短缺,进而造成世界性粮食危机。这个“世纪之问”得到了诸多西方学者的普遍认同,甚至还有人认为全球粮食产量都未必能够养活中国。

事实证明,这个“世纪之问”遭到了无情打脸。

因为我们有袁隆平,有与袁隆平一样奋战在农技前线的诸多科学家。

在袁隆平刚刚参加工作的那一年,中国水稻还仅亩产250公斤左右。而如今,中国水稻最高亩产量已经是当年的6倍。

21世纪,中国人不仅自己养活了中国,还养活了许多饥荒国家。

以仅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3%的人口,还将对更多的世界人口进行援助,这是一种令人咋舌的能力。

2010年,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乔赛特·希兰由衷感慨道:“人们问我,为什么有信心说我们这一代人可以消除饥饿,对此我是深信不疑的,因为中国就是答案。”

在这一份“中国答案”里边,袁隆平虽然不是全部,但其居功至伟。

2017年,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司长萨乎里来到湖南,专程拜访了袁隆平院士,并送来一份极为特别的礼物,一张面值2万的新版马达加斯加币。

称之“特别”,是因为这一张马达加斯加面值最大的货币上,印着一株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以此纪念袁隆平为马达加斯加解决饥饿问题所作的巨大贡献。

2018年,袁隆平团队在迪拜的沙漠里成功种出亩产超过500公斤的海水稻,迪拜酋长便将这本土生产的“AL MAEMOOM”袁系海水稻作为国礼,只赠给最尊重的贵客。

我们称袁老“国士无双”,其实在整个国际上来说,袁老又何尝不是他们的“国士无双”?他的价值,光与热遍洒全人类。

1

自古以来,从没有任何一部史书未提及粮食、未提及饥荒。华夏数千年,不管是战乱亦或天灾,历朝历代都有过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的记载。

人活一张嘴,吃饭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事情。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粮食永远都是最为重要的基石。

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也。——《管子·治国》

哪怕到了近现代的中国,饥荒问题仍是一柄利剑,时常悬在我们头上。几十年前,每年都会有人挨饿,极其困难的时候,因饿致死其实也不算什么罕见的事情。

袁老曾经说:“上个世纪60年代饥荒的时候,我体会到粮食的重要性,没有粮食吃,什么事都干不出来,所以我决定从事水稻的研究。”

在袁隆平之前,“水稻无法杂交育种”是整个国际科学界公认的。

所谓的“杂交育种”,是通过精心挑选父本、母本,从而有概率培育出一种刚好能够继承二者优点、摒弃二者缺点的子代,待到条件稳定之后,就可以不断生产出这样的优质种子,从而实现量产。

然而,水稻是雌雄同株,千万年来基本都是自己开花自己来的那种。

要想实现水稻的“杂交育种”,就得把水稻的雄花都给去了,或是找到某种天生就没有发育雄花的“异类”。可这只存在于理论当中的渺茫可能性想要实现,谈何容易?

然而袁隆平早已铁了心,全国到处跑,野外到处找,只因为这渺茫的可能性或许就是能救亿万人于饥饿之中的唯一机会。

1964年,功夫不负有心人,袁隆平找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过人工授粉之后,结出数百粒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1966年,袁隆平发表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刊登在《科学通报》。

1967年,袁隆平、尹华奇、李必湖三人组成的“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正式成立。

1970年,“野败”被发现。

1973年,袁隆平团队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是世界上的首次,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相比普通水稻,这种被外国人誉为“东方魔稻”的杂交水稻能够增产20%以上。

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大面积推广。

1988年,袁隆平的水稻,种在了中国一半的稻田里。

“是谁养活了中国人?”

这个问题,只要是经历过那些饥荒年代的人,心中自然都有答案。可以说,袁隆平与他的团队,功德无量。

让中国人吃饱饭,让中国人有力气去做事情,也是我们普遍所认识到的袁隆平的价值。

2

事实上,袁隆平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此。

曾经,中国有一半的稻田种上了袁隆平的水稻。然而到了今天,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已然不到一成,为何?

因为自上世纪90年代始,中国人的吃饭问题都已逐渐解决。吃得饱了,我们才能有机会去追求吃得好。

街边市场、小型杂货店、大型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各类稻米纷纷摆上了货架,价格不高,口感更佳,自然也成了我们新的选择。

到了这样的地步,袁隆平“让人们吃饱饭”的愿望似乎也已实现了吧?然而并没有,他还在继续着更多的研究。袁老并非只是“谋一时”,他要做的是“谋万世”的大业。

袁隆平的目光,瞄向了海水稻,这是一种可以在盐碱地上所种植的水稻。

显而易见,在盐碱地种水稻,其成本必然会很高。比起良田来说,其产量甚至还要少上一半,那为何还要研究这样的水稻呢?

中国的耕地总面积大约为18.5亿亩,水稻种植面积为4亿多亩。此外,我们所拥有的盐碱地超过14.8亿亩,其中有2亿亩左右具备着种植海水稻的潜力。

因此,袁隆平这么一粒海水稻种子的横空出世,就意味着中国在18亿亩耕地的红线之外,从此凭空再多出了2亿亩的耕地储备。

种植成本高不高的,那无所谓。重要的是到了关键的时候,我们能够种得出来。

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控制了石油,就能控制所有国家;控制了货币,就能控制整个世界;控制了粮食,就能控制所有的人。”

事实上,没有人希望会遭到战争的洗礼,但却不能没有了未雨绸缪。

试想,若是未来遭遇国际封锁,若是未来爆发世界大战,在极端的恶劣条件下,和平时期便宜到2、3元钱一斤的大米还能买得到么?

只有当我们手里握着袁隆平的这些种子资源,才会拥有面对一切困难的底气,谁又能够在粮食的问题上威胁到中国?

就算所有更好吃的大米都被封锁了,我们还有一下子就能爆发出超高产量的袁隆平杂交水稻。就算所有的良田都被炸没了,我们还有盐碱地。

能够把一粒种子的价值,上升到能够让一个国家挺直腰杆子,这才是袁隆平在“让人们吃饱饭”之外的另一重价值。你可能从来没有吃过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但这粒种子我们却不能没有。

“中国的粮食安全底线之一,就是袁隆平。”

这一句话,说得并不过。

3

粮食的产量上去了,吃得饱了。粮食的储备上去了,就是吃得好了。

如今的中国,实现“餐餐无肉不欢”的梦想都已基本实现。即使是再为偏远的地区,肉食也不再是一种渴望。

事实上,这些肉食也都是来源于大米这样的粮食。大量的粮食可以转变为牲畜饲料,进而再转化为肉食。

人吃粮,牲畜吃粮,甚至我们的车子也能够吃粮,譬如乙醇汽油。将粮食以及许多植物纤维进行发酵,酿成的酒精再与汽油混合之后,这就是燃料。

或许会有人说,这是一个极为浪费的行为,实则不然。仅以乙醇汽油来说,这是非常划得来的,不仅能够消耗掉产能过剩的粮食,还能降低中国对于原油的依赖。

“吃得饱、吃得好”的背后,源于我们对于粮食产能、储备的坚实底气。在这其中,袁隆平那超高产量的杂交水稻能起到怎样的作用,不言而喻。

袁隆平的水稻,不仅养活了中国人,也养活了许多饱受饥饿摧残的非洲国家,小小的一粒种子造福于全人类,这是公认的。

我们总说的“粮食问题”,如果放在整个全球范畴来说的话,这是不存在的。因为整个地球每一年下来,从来不缺粮食。

按照全球的耕地面积来算,如果能够抓住产量全部进行生产,地球就算再多个100亿人口也不用担心养不活。

之所以会出现饥荒,只是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分布不均罢了。因此,有人在考虑吃几成熟牛排的时候,有人吃着观音土啃着树皮根。

你饱着,我饿着,如果你能够帮我,那是你的情分,如果你不帮我,那也是你的本分。自古以来,这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我们在袁隆平身上看到的,都是沉甸甸的情分。

若是没有袁隆平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马达加斯加的货币上也不会印上他的杂交水稻,迪拜酋长亦不会将他的海水稻作为国礼珍而重之。

袁隆平曾经说,他有两个梦想,而其中的“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也真真切切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高尚、伟岸的人的胸怀。没有秘技自珍,没有见死不救,他的眼中所看到的,是整个人类。

一个人的价值如此之巨,自然国士无双!

1 阅读:99
拐蚂拐

拐蚂拐

后来,渐渐地没有了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