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淘金,有人用3年时间攒下亿万家财,有人客死他乡

拐蚂拐 2021-12-22 23:37:42

1994年,有一则数据统计显示,非洲加纳已探明的黄金储量多达3167.2万盎司。

尽管这里已经有了接近600年的开采历史,但在未来,这些黄金仍可持续开采数百年。

到了2005年前后,在广西上林,就普遍流传着许多“淘金故事”。

有人说,他的一个老乡带着500万元前往加纳,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就攒到了亿万家财。

有人说,他的一个同学从加纳回来之后,就以一堆黄金作为见面礼,送给了亲戚。

有人说,他的一个朋友还没回国,就早已在首府南宁购置了别墅和豪华跑车。

这样的“淘金故事”,似乎显得有些浮夸,可也有知情者进行了证实:在他们的淘金圈子里,仅仅7、8年的时间,挣到上亿身家的人没有10个也有8个。

了解了这些“淘金者”,人们才会发现,“富贵险中求”的老话诚不欺我。

在人们的认知中,为了追求财富而背井离乡者自古不绝。下南洋、旧金山淘金、一夕暴富的许多传奇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世纪之交,前往非洲淘金的大有人在,这其中赫赫有名的便是广西的“上林帮”。

自2005年开始,许多上林人毅然前往非洲加纳,在陌生的国度里,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们甚至还要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却始终没有停下淘金的脚步。

加纳的大型金矿主要以岩金为主,适合采用大规模开采的方式进行,不仅效率极高,并且产值惊人,可这些基本已被英、美的大型矿产公司垄断。

在岩金之外,加纳的滩涂上也分布着大量的砂金,在地理条件的限制下,这些矿产公司无法使用大型机器开采,因此这也成了许多“散人”的淘金圣地。

由于加纳当地的技术落后,仍旧采用着十分原始的手工开采手段,效率极其低下,这就成了“上林帮”的一个大好机会。

凭借着独有的砂泵技术,2005年之后,上林人在加纳淘金浪潮中站稳了脚跟,通过在滩涂上安放砂泵进行开采,一个砂金地可同时放置两台砂泵,一台砂泵平均每天可开采100克左右的黄金,收入极其可观。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上林人也与当地的部落酋长达成了共识:开采到的黄金,每年都会分给酋长们一部分,当地人不能阻扰采金。

在这样的利益交换下,上林人的淘金事业得以在奥芬河、塔诺河等地迅速发展。

当然,光有产量是不够的,还得通过销量进行变现。

上林人所开采出来的黄金,除了一小部分自留自用之外,大部分都会卖给专门的商人,包括湖南同胞、浙江同胞、福建同胞,也有许多印度商人以及当地的购金者。

这些商人转手再将黄金卖到国际市场上,这就构筑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成功的传奇故事,天然就带着令人向往的色彩。

第一批上林人在加纳站稳脚跟之后,越来越多的同乡们也开始了抱团前往。在异国他乡,上林人拧成了一股绳。

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上林人在淘金技术上拥有着诸多绝活,许多资深的淘金人只需在开采之前稍微清洗一下土地,通过对地形的初步观察,就能判断出此处有没有黄金。

由于自身掌握着砂泵技术,为了保证技术不会外传,他们之间也达成了“非上林人不组机”的共识。

随着规模的不断壮大,“上林帮”在加纳投资的采金生产线多达1000余条,以每天生产线投入300万元的成本计算,他们在加纳的投资就已超过了30亿元。

淘金是个技术活,同时也带着运气成分,有的人一天能够开采到1000克,有的人一天只能开采到50克,甚至是空手而归。

平均下来,“上林帮”每个采金工地一天能开采200克至300克的黄金。多达1000余条的采金生产线,刨去所有的成本费用,年入千万甚至上亿,并非不可能。

毕业于广西民大的周亮,算是上林较早一批的非洲淘金人。

当年毕业之后,周亮曾经在沿海地区当一名普通的导游,由于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周亮的心中也憧憬着出国。

当时,周亮正好有一个朋友身在非洲经营赌场,由于言语不通,生活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就希望周亮能够过去做个翻译。

到了加纳之后,由于人生地不熟,周亮很少外出。而朋友口中所谓的“赌场”,其实也不是周亮想象之中的澳门、拉斯维加斯那样,它其实只是一个破旧的酒吧。

到酒吧消费的,能够玩上几手的,大多都是当地的穷人,周亮他们也很难赚到什么钱。

就在周亮倍感失落打算离开时,机缘巧合之下,他遇到了一个湖南同胞,问周亮想不想去采金。被说到心动的周亮,最终还是打算留在加纳。

由于周亮自己并不熟悉淘金技术,他便号召国内懂技术的上林老乡们前往加纳,正式开启了属于他们的淘金事业。

一行6、7个人,在最开始的时候,每天的出金量不到10克。到了后来熟悉之后,他们一天勉强采到30来克,一个月下来也才赚不到3000美金。

面对这样的成绩,有人选择了退出,但周亮却坚定不移地进行着,积攒足够多的淘金经验之后,周亮又不断地改进技术,一天能够洗出100克以上的黄金,甚至是数百克。

数年下来,周亮明显地感觉到,前往加纳的上林人日益增多,最高峰时就有超过2万人。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收获,周亮只是少部分成功淘金人的一个缩影。

有人成功,也会有人失败,更有人因为淘金而客死他乡。

在淘金浪潮的席卷之下,当地的超市、酒吧、赌场、夜场、汽修等淘金周边产业也是急速发展。

成功淘出大量黄金的人一夜暴富之后,自是离不开纸醉金迷的醉生梦死。他们之中的很多人流连于夜场,财大气粗者更是直接以黄金进行付款。

淘金失败的人,也开始转向了这些周边领域,或是得以翻身,或是黯然失落。

而不管他们赚没赚到,他们都一样面临着严峻的生命考验。

在当地,由于天气炎热,加之整体医疗水平低下,若是一不小心患染疾病,就有可能丧失生命,许多淘金人也因此永远倒在了淘金路上。

除了疾病肆虐,他们还将面临着来自加纳当局的驱逐压力。

数以万计的淘金人之中,极少数人拿到了工作签证,而很大一部分人却只有旅游签证,这也意味着他们多是非法务工人员,遭到移民局的驱逐也在情理之中。

非法采矿,一直都是深深困扰着加纳政府的一个难题。

2013年的时候,加纳当局就发起了“清理非法采金”的行动,前后共有169名中国籍的非法移民因为涉嫌非法采金而被当地警方逮捕。

即便没被移民局驱逐,留在加纳的采金人还将面临着当地部落给予的压力。

在加纳,法律规定地下的矿藏归国家所有,土地以及地上的东西归部落管辖。

想要采金,就得与部落分一杯羹,若是不懂这个规矩,在没和部落打招呼之前就擅自动工,这就是在找死。

曾经就有一次,刚从中国抵达加纳的一批新人不懂规矩,私自拆除了当地部落的一处建筑,被部落的人抓起来之后,差点没把他们砍掉祭神,幸好有另一批上林人为他们说情,这才幸免于难。

由这也能看出,淘金虽然能够赚取到大量财富,但也并不轻松。

就算无病无灾,就算步步维艰地搞定了政府与部落,淘金人们还将面对着各路盗匪的死亡威胁。破财消灾还算好,怕就怕一命呜呼。

加纳不禁枪,因此这里的劫匪们拿的可不是什么菜刀,而是真枪实弹。

劫匪们往往成群结队,他们带着充足的弹药前往淘金者的工地。给,那万事好商量;不给,那就埋骨他乡。

2011年的时候,上林人在库玛西的采金工地就被劫了几次,劫匪们在白天的时候就进入了工地,由于遭到了上林人的强烈反抗,双方爆发激烈枪战,互有死伤。

对于层出不穷的劫匪,正如上林的淘金人胡宏石所言:“异国他乡,最重要的命,钱财只是其次。”

在胡宏石的身上时常备有200克的黄金,对于他来说,带着这些黄金就是用来保命的。有了黄金,在面对劫匪的时候他才能看到生机。

为了生命安全,“上林帮”的淘金者们都是抱团居住,数个工程队的人住在一起相互照应。

在黄金交易的时候,那种情景堪比电影中的大场面,人们都聚在了一起,不仅自己要带着家伙,还要出资雇佣当地的保镖进行护送。

在很多淘金者的手里,也拥有着手枪、猎枪,甚至是AK。当地以“上林帮”为主的中国商人们手底,至少也掌握着上万支各式枪支。

他们淘金,不仅要淘掉各种矿石杂质,还要筛掉夹杂其中的死神请柬。

生命只有一次,若是淘了金却没命花,这又何苦由来?

加纳·中国矿业协会秘书长苏震宇曾经介绍说:“最早来到加纳淘金的中国人来自黑龙江,20世纪90年代末湖南株洲人加入,而真正做成气候的,是广西的上林人。”

做成气候,也意味着这一笔财富他们是真的赚到了,可这背后潜藏着多少的艰辛与危机,又岂是外人能知?

自古以来,追求财富、实现财富自由一直都是许多人毕生追求的梦想,毕竟这是个好东西,它能使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也会使人拥有强烈的满足感。

然而,“富贵险中求”也一直都是一句至理名言。财富之外,生命才是最为可贵的。

人只要活着,未来就有无限可能。若是为了财富而丧身殒命,那这样的财富又有何意义?

当然,在非洲淘金的这群人也可称为冒险家与勇者。上林县曾经是国家级的贫困县,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拥有如此的拼搏精神并不为奇。

身上若无千斤担,谁愿拿命赌明天?

1 阅读:31
拐蚂拐

拐蚂拐

后来,渐渐地没有了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