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小吴因突然恶心、抽搐被送往急诊科就诊,医生询问后得知,小吴认为多喝水能够排毒,于是最近4天保持每天饮水5000ml。进一步检查后发现小吴血钠仅118mmol/L,正常值则是135-145mmol/L,被确诊为急性水中毒。

医生提醒:过量饮水比缺水更危险!《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每日饮水量是女性1500ml,男性1700ml,健康人喝水无需计算精确的容量或杯数,记住‘渴了就喝、少量多次、尿液淡黄’十二字诀即可!
(一)
喝水的8大误区,越喝越伤身!
01迷信“8杯水”
人体每日需水量和体重、运动时间、环境温度等等条件都有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8杯水”,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补充水分。
如果过于迷信这个说法,一方面可能导致饮水过量,加重肾脏负担,影响电解质平衡,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饮水量过少,尤其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会增加脱水的风险。

02冰水刺激
我们常说的冰水是指低于5℃的水,包括加了冰块的冰水混合物。如果短时间大量喝冰水,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痉挛、腹痛腹泻;长期饮用还可能伤害胃黏膜,降低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

此外,冰水对牙齿也有一定刺激,长期饮用会增加牙齿敏感的风险,吃冷、热、酸的食物时会感到牙齿酸软、疼痛,影响口腔健康。
03千滚水致癌
事实上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做过这个实验,把自来水煮沸3次以后,亚硝酸盐含量仍远远低于国标;煮沸10次并且过夜后,亚硝酸盐含量也少的可怜,离“致癌”的亚硝酸盐量还差的多。
真正的危险可不在于“千滚水”,而是我们日常使用的饮水机。如果没有定期清洗,从饮水机里接出的水放过夜之后,细菌总数比国家安全饮水标准超标将近100倍!
04饮料代替水
有些人平时不喜欢喝白开水,觉得没有味道,就每天用各种饮料来代替水,殊不知这样很导致糖分摄入过多,增加肥胖、糖尿病风险,还可能影响钙质吸收。

即使是无糖碳酸饮料,pH值也远低于白开水或矿泉水,长时间饮用容易腐蚀牙釉质,增加龋齿的发病率。
05空腹喝淡盐水
有人说早上醒来,空腹喝一杯淡盐水能够排毒,还能促进消化。但这样做有很大的健康隐患,晨起血压本就偏高,喝盐水可使收缩压迅速升高,尤其对于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孕妇等特殊人群来说,这样做非常危险。
事实上,早上醒来空腹喝一杯温白开水或纯净水,一样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排泄,达到所谓“排毒”的作用,并不需要专门去喝一杯淡盐水!
06饭后立刻喝水
饭后立刻喝水也是经常被大家误解的“好习惯”。实际上,吃完饭立刻就大量饮水会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加重胃部负担,甚至可能引发胃下垂或扩张,对身体健康不利。

07塑料瓶重复使用
塑料瓶重复使用可能析出有害物质,即使是相对安全的PP材料,反复使用几次后也会释放微塑料,随着血液进入身体各个器官,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增加致癌风险,损害心脏、肝脏等器官,长期摄入对健康不利。
08盲目喝碱性水
碱性水则是另一个“著名骗局”,人体pH值恒定在7.35-7.45,喝碱性水并不会改变体质,只能中和胃酸,所以适合胃部反酸的人群适量饮用,并不适合所有人。
盲目喝碱性水容易导致酸碱平衡失调,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碱中毒。还可能影响矿物质吸收,加重肾脏负担。

(二)
科学饮水4大法则,喝出健康
01看尿色:最直观
排尿后可以看一眼尿液颜色,这是判断是否缺水最直观的方法。理想状态下,尿液应该是淡淡的黄色;如果尿液变成深黄色,说明已经缺水了,建议先喝一杯水补一补;如果尿液是透明无色的,也不是好事,说明之前的4个小时里饮水过量,需要控制饮水量。

02分段定量:最精准
尿液呈现的状态有一定滞后性,对于饮水量比较介意的人群来说,也可以根据时间段来定量喝水。
比如早晨起来喝300ml,补偿夜间失水;上午11:00 的工作间隙喝200ml;下午15:00 和加餐一起喝200ml;19:00 晚餐前喝200ml,有助于减缓食欲,帮助控制体重;21:00 睡前可以只喝100ml,避免夜间睡眠导致身体缺水。
03选对容器:最安全
比较理想的喝水容器是高硼硅玻璃或者陶瓷,不论冰水还是开水,都不会渗出有害物质,但需要注意,别使用内壁有涂料、染色的容器。其次是304不锈钢,相对安全,但不建议装酸性的果汁、醋、碳酸饮料,避免腐蚀。
不建议使用一次性纸杯、普通塑料杯,使用过程中很难避免有害物质溶解进入体内。喝水的容器最好每天用沸水烫洗,每周用柠檬酸除水垢。
04特殊人群:最健康
特殊人群喝水时,要注意遵照医嘱,严格限制喝水的量、时间、频率,确保生命健康。
比如痛风患者和肾结石患者,医生一般会建议每日喝水至少2000ml,优选低矿化度水,溶解尿酸盐。心衰患者则是严格限水,一般只能喝前日尿量+500ml这么多,所以最好使用用带刻度的杯子。还有马拉松选手,在跑步时可以每15分钟补100-150ml,含钠50-100mg/100ml,可以使用自制电解质水:1L水+1g盐+20g糖。
除了这4点外,还要注意谨防“伪科学”,比如上面提到的“碱性水”,还有“富氢水”、“月子水”等等。要知道氢气本身是非常难溶于水的,水里的氢含量几乎是0,所以宣称的“抗氧化”多为噱头。而目前的饮用水国家标准里也并没有“月子水”这一项,很多三无产品里有可能会违规添加激素,损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