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爷,62岁,1个月前出现脚异常瘙痒、针刺感、蚁走感等异常感觉,以为是脚癣复发,并未在意。
4天前修剪趾甲时,不慎扎破了脚趾皮肤,伤口不痊愈,表面湿润、渗血,呈现溃疡状。自行使用红霉素软膏,没有明显效果。
1天前脚趾伤口周围皮肤发黑、肿胀、发臭,发黑区域迅速扩散,于是紧急前往医院就诊。
体格检查发现王大爷体温38.1℃,心率108次/分;脚趾局部肿胀、发黑、皮肤破溃,伴有浓烈的腐臭味。进一步给王大爷进行随机血糖检查,结果显示血糖15.2mmol/L,明显高于正常值。
医生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需住院治疗,接受胰岛素治疗,监测血糖。同时用聚维酮碘溶液对脚趾伤口清创消毒,外用抗生素软膏控制局部感染。

医生提醒,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肢体末梢神经损伤和血管病变,进而引发一系列脚上的异常迹象。发现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和足部护理习惯,避免病情恶化。
一
脚上7种异常迹象,警惕糖尿病!
01蚁走感
蚁走感是指患者感觉双脚有如蚂蚁爬行、钻来钻去的感觉,不适感介于痒和疼之间,患者常描述为"袜子里有虫爬",夜间平卧时症状加重。
蚁走感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信号,长期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细胞,影响神经传导功能,导致异常感觉。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发展为更严重的神经损伤。
02针刺感
针刺感是指患者感觉双脚有被针刺般的感觉,伴有短暂但剧烈的疼痛,痛感呈间歇性电击样,常见于脚趾末端,严重时会引发间歇性跛行。
血糖超标引发微血管内皮增生,堵塞末梢循环血管,导致足部供血不足,神经细胞缺氧,就会产生自发性疼痛,后续可诱发足部溃疡。

03麻木感
麻木感是指患者感觉双脚感觉迟钝,甚至失去知觉,患者穿鞋时无法感知砂砾等异物,也叫做“木头脚”,常见于袜子覆盖的区域。
临床常用大头针或尼龙丝测试,正常人施加4-6克力度就能感觉疼痛或紧绷,糖尿病患可能要加到20克力度才有轻微感觉,提示保护性感觉丧失。
04瘙痒感
瘙痒感是指双脚皮肤瘙痒难忍,通常伴有干燥、脱皮等症状,有时伴随水疱,患者自述经常会痒到挠破皮肤出现血痕,夜间症状加重。
高血糖会导致皮肤中的糖基化终产物积累,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同时皮肤组织液葡萄糖浓度升高,表皮生长因子减少,真菌疯狂繁殖,造成上述症状。
05干裂出血
与普通的脚部皮肤干裂不同,糖尿病患者双脚皮肤严重干燥、龟裂、出血,抚摸时可感到疼痛,干皮坚硬。裂口通常纵向平行或纵横交错,深度可达真皮层。
血糖持续过高可导致脚上的汗腺萎缩,胶原蛋白合成减少,皮肤含水量降低,无法维持正常的角质层结构。

06颜色改变
健康的脚部皮肤是粉红色,偏白或偏黄,与全身肤色一致。糖尿病患者的脚会出现4种危险颜色:变苍白与缺血有关,变红与皮肤感染有关,变紫与组织缺氧有关,变黑与组织坏死有关。
特别要警惕脚上出现"大理石纹"样的网状青斑,说明已经有小动脉堵塞,不赶紧处理会导致脚部组织坏死,严重时需要截肢!

07伤口不愈合
糖尿病患者双脚上的小伤口长时间无法愈合,会持续出血或反复溃烂,而且一旦感染,病情会快速发展,临床见过2mm的水泡发展成10cm溃疡,只过了3周时间。
高血糖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伤口部位的血液供应减少,白细胞无法有效清除细菌。更可怕的是,糖尿病患者伤口渗液含糖量很高,堪称细菌的培养基。
二
足部护理,实操指南4步骤
01洗脚三要三不要
三要:
①要用37~40℃温水洗脚,最好每天清洗,可以用手肘先试一下水温烫不烫。
②要用白色或浅色毛巾擦干,方便及时发现异常出血。
③要在充足光线下检查双脚,是否有脱皮、渗出、裂口、变色等异常情况。

三不要:
①不要泡超过10分钟,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②不要用力搓脚,避免损伤脚上的皮肤角质,导致干裂出血。
③不要自然晾干,避免双脚长时间潮湿,诱发细菌或真菌感染。
02修剪指甲要细心
修剪脚指甲前,建议先泡脚洗脚,脚指甲比较厚,泡软了再剪更省力。
剪脚指甲时,推荐用45°斜角指甲钳,更方便操作,要把脚指甲剪平,不留尖角。
剪完脚指甲后,可以用指甲锉打磨边缘,磨平毛刺和粗糙的地方,以免挂到鞋袜导致指甲劈裂。

03选择合适的鞋袜
选鞋:避免穿过紧或不合脚的鞋子。挑选新鞋时弯折鞋底,看鞋底是否柔软有弹性,再试穿,看鞋头是否够宽松不挤脚,最后走两步,看鞋底和鞋垫有没有稳定的支撑。
选袜:避免穿尼龙袜或合成纤维袜子,以减少摩擦和出汗。挑选袜子时先看材质是否为天然棉麻或羊毛,再看弹性是否合适,不滑落也不勒脚,最后看工艺是否是更舒适的平缝或无缝编织。
04勤做护脚养生操
踮脚尖:匀速踮起脚尖再缓慢落下,每天早晚各做3组,每组20次,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转脚踝:转动脚踝让脚尖画一个圆,每天早晚各做2组,每组顺时针逆时针各15圈,促进肌肉收缩。
甩小腿:扶墙单腿站稳,前后甩动另一侧的小腿,每天早晚各做2组,每组两侧各20次,促进循环。
你的脚上出现过哪些信号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疑问。
关注我们,在后台发送“糖尿病”,获取更多实用的糖尿病护理小技巧!
M猫G哥
这些狗屁专家整天吓唬糖人!有本事把这病给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