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1女子带3个月儿子看病,,因为一山之隔,儿子半路去世,女子发誓要凿穿它

镜馆历史 2025-02-11 17:09:02

1993年,贵州女子邓迎香3个月大的儿子突然发起高烧,她和丈夫背起孩子就急匆匆的往山下的诊所赶。可是他们还没走完崎岖的山路,邓迎香儿子的身体已经变得冰凉,从那一刻开始,邓迎香就发誓要凿穿这座大山。1972年,邓迎香出生在贵州一个叫做高山村的小村庄。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她所在的村子必定和大山有着脱不开的关系,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或许以观光者的角度来看,大山深处的景色美不胜收。可是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来说,一座座大山,遮住了许许多多的未来。生活在这里的邓迎香,父母就是普通的农民,家庭条件也比较艰苦。邓迎香和当时村子里很多孩子一样,因为大山的阻碍,所以辍学比较早。但是年幼的她已经开始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减轻了不少家里的负担。后来在她19岁那年,她和麻怀村的袁瑞林相识,并且组成了家庭。婚后,她和丈夫之间的感情一直很稳定,两年后,她和丈夫迎来了家庭的新成员。对于这个孩子,邓迎香倾注了全部的爱,只希望他能平安健康的长大。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孩子三个月的时候,忽然发起了高烧,迟迟退不下去。担心的邓迎香和丈夫赶紧抱着孩子往山下的诊所跑。然而,麻怀村也位于群山环抱之中,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想到山下,必须走过漫长的、崎岖的山路。平日里哪怕什么也不带,这段路也要走不短的时间。更何况现在的邓迎香夫妇还抱着需要精心照顾的孩子,因此,就算他们拼了命的赶路,也没能提高多少效率。走到半路时,邓迎香准备看看怀中孩子的情况。可是当她接触到孩子的肌肤时,原本因为赶路而快速跳动的心脏忽然凉了半截。因为高烧的孩子,此时摸上去却是冰凉的。邓迎香以为是自己感觉错了,她又赶紧将脸庞贴近孩子,但最后她也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孩子已经离开了。她抱着孩子痛哭出声,难以接受这个残忍的现实。她的心里也因此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如果直接穿过这座山的话,会不会孩子的命就能保住。这个想法就像种子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最终演变成深深的执念。1999年,因为国家电网的努力,许多山里的村子也通了电,晚上不再是漆黑一片。可是邓迎香所在的麻怀村还是老样子,就因为周围的大山,让电路无法进来,光明也难以到达。眼看着周围都亮了起来,麻怀村的一众村民有了共同的想法,那就是凿穿眼前的大山,让电也“走进”麻怀村中的每一家。听到要凿山,邓迎香表现的格外积极,率先加入了凿山的队伍中。在干活的时候,她也从来不肯落于人后,好像不知道累一样,只是机械的挥动着手中的工具,好像要将自己所有的后悔与不甘都融入到这一次又一次的敲击中去。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在2004年凿通了这条路。不过此时的这条路还只能供人通过,虽然此时下山已经比之前快上很多,像邓迎香孩子那样的悲剧不会再度出现,可是她的心里还是不满足,她想要这条路变得更好。于是在她的努力和带动下,这条路后续也确实又被拓宽不少,摩托车和小轿车都能从这条路经过了,后来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就连货车也能从这里经过了。麻怀村里的人再也不会因为下山而感到苦恼,越来越多的学生也从这条路走出了大山。村里人的生活也因为这条路变得越来越好,他们种植的农产品如今可以走出大山,运往很多地方。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邓迎香的努力与付出。为了一条通往山外的路,她坚持了13年,凿穿了大山。可是她凿穿的又不仅仅是现实中的大山,还是压在麻怀村所有人心中的大山,那是一座无形,但是又比真的大山更坚硬的“山”。如今大山被移走了,新的生活就开始了,相信以后也会越来越好。

0 阅读:0
镜馆历史

镜馆历史

以史为镜,畅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