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说一遍,发现胆囊息肉,直接切除是下下策!肝胆同调才是明路

小崔崔维 2024-08-05 20:38:34

胆囊疾病的根源往往在于肝胆功能的失调,面对这一状况,匆忙选择手术并非是明智之举。

尤其是胆囊息肉的患者,治疗方法需要更加的谨慎。当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时,手术摘除或许成为必要之选;但对于息肉较小,尤其是那些由炎症引发的息肉,尝试中药的调理,或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胆囊息肉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我们在治疗方法上需采取灵活多变的应对办法。

其中,炎性息肉与胆固醇息肉因其成因相对明确,成为中医调理的“优势领域”。在中医理论中,肝与胆的关系被形象地比喻为一脏一腑、一表一里、一阴一阳、一升一降,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因此,治疗胆病时,不可孤立地看待胆囊本身,而应着眼于整个肝胆系统的和谐与平衡,即“胆病治肝,治胆须调肝”。

何时需要疏肝理气呢?

这通常要根据症状来看,如:如腹部及两胁肋的胀满疼痛,情绪的波动(烦躁、易怒或抑郁),睡眠障碍,女性还可能伴随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及痛经等症状。

此时,中医的经典方剂四逆散,通过灵活加减,往往能有效缓解症状,恢复肝胆的疏泄功能。

今天就结合我临床上的一位患者,来跟大家讲讲,中医治疗息肉的独特优势。

一位37岁男性患者,因两胁肋胀痛、口干口苦、胃脘胀满、情绪不佳、大便稀溏及小便赤黄等症状就诊。

B超检查发现胆囊息肉,直径6毫米。中医辨证后,我判断他是因肝胆湿热、气滞血瘀所致。所以我通过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来为他开方,经过一段时间调理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胆囊息肉也显著缩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胆与胃在生理上紧密相连,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气机畅通。胃失和降往往会影响胆的通降功能,反之亦然。

因此,在治疗胆囊炎、胆囊息肉等胆系疾病时,我们还应关注胃的功能状态,通过恢复胃的通降功能,以达到疏理肝胆气机的目的。这一思路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验证与应用。

综上所述,面对胆囊炎及胆囊息肉等胆系疾病,我们应秉持“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的原则,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与病因病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很多时候,通过中药调理与生活方式的调整,我们完全有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干预,实现疾病的自然缓解与康复。



0 阅读:267
评论列表
  • ZM 1
    2024-08-23 08:12

    不知真假!

小崔崔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