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6年,一场重要的会议即将在北京召开,各地方的相关人员纷纷前往北京。
中南海的工作人员正在为筹备会议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就在这时,周总理夫妇提前到达了会议现场,准备参加会议。这时,陈赓带着一个少年向中南海方面走来,一路上,陈赓不断地照顾着身旁这名少年,时不时地还会在对方耳边交代几句。
周总理和陈赓的关系比较亲近,他们既是师生,也是共过生死的老战友,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好友。
在这一年,陈赓奉命去往了哈尔滨筹办哈军工学校,整日忙得脚不沾地。收到中央开会的命令,他这才暂时停下了手里的工作,急忙返回了北京。但是,既然是开会忙正事,那他又是为什么还要再带一个孩子呢?
陈赓领着一旁的少年刚步入会场,耳边就传来了就周总理欢迎他的声音。接着,周总理便询问起了他身边之人的身份。一向爱开玩笑的陈赓,此刻却是故作神秘地反问周总理道:“总理,你看这个孩子像谁呀?”
听到陈庚话的周总理,开始仔细端详起了眼前的这个少年,他越看越是感觉熟悉,可是他却一时间又想不起此人究竟是像谁。周总理故作生气的让陈赓不要再卖关子了,赶紧给介绍下。
没成想,还未等陈赓介绍,眼前的少年便自我介绍道:“总理,我是彭伟光,是彭干臣的儿子。”
听到彭干臣这三个字,周总理再无法保持平静了。这一刻的总理难掩内心的激动,嘴中不断的呢喃着“彭干臣……干臣……”
站在一旁的邓颖超此刻也是早已热泪盈眶,她盯着眼前之人看了半天,最后邓颖超张开颤抖的双手一把将其揽入了怀中,有些哽咽地问道:“我找了你好久,你与你的母亲如今过得还好吗?终于是看到你了,我和你的周伯伯真的好高兴,从今以后,你便是我们的孩子了。”
自这一日起,周总理与邓颖超夫妇便收养了彭伟光。
能够让周总理夫妇多年以来一直念念不忘的彭干臣他究竟是何人,我们翻开厚重的历史书籍,彭干臣那短暂却又十分辉煌的革命生涯已是永远地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彭干臣他出生于 1900 年,正值庚子年。他的父亲是一名私塾教师,这也使得彭干臣从小就对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 20 岁那一年,彭干臣考入了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后来的他受到进步思想影响,在入学两年后,便与其他40多名进步青年共同创建了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由他来担任这个团的小组长。
1923 年,彭干臣在“二七”惨案后,通过学联发动组织后援会,并带着 2000 块银元前往武汉援助死难者家属和受伤工人。在这一年曹馄通过贿选当上“总统”。
彭干臣等人在安庆发起了示威游行活动,他们反对曹馄贿选,同时也捣毁了贿选议员的住宅,与警察发生了冲突。
第二天,报纸上刊登了“学匪暴乱”的消息,将彭干臣描绘为“敢死队队长”,引起了北洋政府的注意。最终,北洋政府下令通缉彭干臣等 36 名学生代表,彭干臣不得不离开了安庆,去往上海潜伏了下来。
然而,彭干臣并没有放弃。1924 年,黄埔军校成立,彭干臣进入了黄埔军校学习。在黄埔军校,他深受周总理的赏识,成为了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的主要成员。毕业以后,彭干臣与陈赓被分配到了同一个连队中,当时的陈赓担任连长,而彭干臣则是担任党代表。
在后来的一次战斗中,彭干臣不幸被打掉了一个手指头。他的好友们都替他感到惋惜,但彭干臣却笑着说:
“革命诚艰巨,断指不足惜,留得头颅在,可为党效力。”
蒋介石对军校中的共产党员一直以来都是心存戒心。在战斗结束以后,他立即找来了周总理,让总理为他起草命令,以临阵脱逃为借口,要求对彭干臣等人革职查办。
不过周总理却是对此感觉事情或许有些蹊跷,因为如彭干臣这样的共产党员,如何会做出临阵脱逃的举动?
在经过一番调查后,周总理向蒋介石做出了报告,不应该对彭干臣等人他们给予处分,反倒是应当记功。无奈下的蒋介石只好接受。
彭干臣也是因为这一次的战斗表现,他迅速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并在之后被派至了往莫斯科留学。
一年以后,彭干臣回到国内参加了指挥北伐的作战,他也顺利的成为叶挺得力助手。
在北伐时期,彭干臣用周总理的“饮马长江,武汉见面”八个字不断的激励自己与他的部下。
彭干臣因为在战斗中常常会身先士卒,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之后在叶挺独立团扩编后,他便被升任为参谋长,同时也受到周总理的器重。
当周总理在上海领导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之时,总理还特地将彭干臣调至了上海,担任起了军事指挥和顾问。
当周总理看到许久未见的彭干臣时,周总理上前紧紧的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彭干臣同志,你们来的正是时候呀,就像是雪中送炭啊!”
在 3 月 21 日中午,上海 80 万工人展开了罢工行动。就在当天下午,工人武装队伍在彭干臣等人的带领下冲进了警察局,轻而易举地智取了大量武器装备。
接着在军阀李宝章的司令部门口,彭干臣等人在油桶中燃放鞭炮,营造出枪炮声的氛围,让敌人顿时乱了阵脚,鸟兽四散。
傍晚到来以后,在彭干臣等人的带领下,工人武装队伍进展顺利,成功攻占了上海市多个重要目标,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宣告取得胜利。
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发动了著名的“4.12”反革命政变,短短几个小时内,上海这座繁华的“东都”变成了一个血腥恐怖之城。
与此同时,身为彭干臣老上级的蒋介石,也对这名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蒋介石制定的抓捕名单中,彭干臣的名字赫然在列。
在白色恐怖之下,彭干臣按照中央给出的指示,回到了他的家乡英山县,开始秘密的组织其了党员、以及农民协会,尝试着为安徽党组织培养了一批骨干成员。然而,就在此时,彭干臣收到了周总理发出的紧急通知:“速来南昌!”
“4.12”的惨痛教训,让党深刻认识到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才是革命胜利的基础。
在中共中央的部署下,周总理奔赴了南昌,开始准备组织起义。周总理深知,如果要建立自己的军队,那就必须要有一批过硬的军事指挥人才,而彭干臣,便是总理此时最需要的力量。
8 月 1 日凌晨,南昌起义爆发,起义部队迅速占领了南昌城。在起义成功后,彭干臣被任命为南昌公安局长,第二天,彭干臣又兼任南昌卫戍司令,成为了当时负责维护南昌城内治安的最高领导人。
在彭干臣担任南昌公安局长时候,他也展开了紧张的工作,彭干臣一边命令军警在城内继续搜索残敌,防止敌人破坏;一边在城内贴出布告,安抚居民,使南昌城保持了正常的生活秩序。
更值得一提的是,彭干臣从原先的卫戍司令部中搜出了 1000 多支各式枪械以及大量弹药,这也为起义部队打造出了一支宝贵的后备力量。
起义部队开始分批向南转移后,承担殿后任务的彭干臣,在最后一刻他才从南昌城里撤离。
后面的故事,也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了——起义军在向南转战的期间,遭遇到了敌人的重重进攻,最后这支部队也在朱德、陈毅两位元帅的带领下,来到了井冈山,与毛主席所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了会师,至此也成为了最终引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那么在这段过程中,彭干臣他又是去了哪里呢?
在起义失败以后,彭干臣还是不小心与大部队走散了,他孤身一人可是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过,靠着双脚来到了上海。
1927 年12月底,彭干臣在度过了像苦行僧一般的 4 个月后,再次回到了上海的土地。他疲惫不堪地敲响了李次山的家门,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帮助。
李次山惊讶地看着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如今却是衣衫褴褛、狼狈不堪,仿佛和乞丐没什么两样。
彭干臣激动地拜倒在李次山面前,请求李次山帮助自己寻找周总理的下落,告诉对方自己无论如何也要跟着周总理来闹革命。李次山通话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彭干臣的请求,并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关系。在寻找周总理的过程中,彭干臣便暂时居住在李次山家中。
不久之后,彭干臣意外地收获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爱情。
李次山他有一个养女,叫做江鲜云。彭干臣上次来李次山家时,江鲜云不过是个半大丫头,什么也不懂。不过如今,她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
在江鲜云得知彭干臣是共产党员,心中也是佩服得两眼冒心,她希望能时刻陪伴在彭干臣身边,共同寻找周总理的下落。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对青年男女瞒着李次山,悄悄地谈起了恋爱。他们一起讨论革命的话题,分享对彼此的信任和敬仰。
这段时间里,他们共同度过了无数难忘的时光,暗生情愫,相互扶持,仿佛找到了生命中的意义。
1928 年,彭干臣终于得到了岳父的同意,与比自己小 12 岁的江鲜云喜成了婚。在新婚不久,李次山便带来了周总理的消息,彭干臣也再次回到了周总理的身边,继续从事起了地下工作。
1932 年,彭干臣告别了刚生产完孩子的江鲜云,加入了赣东北苏区。在这里,他成为了红十军团的参谋长,后来又创办了一所军校,为700 多名优秀干部提供了培训。
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
当时彭干臣所在的红十军团则是被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向着北方前进。
在路上,蒋介石的20万大军紧随在队伍后方,红十军团边战边走,最终队伍在在江西怀玉山一带陷入了重重包围。
在绝境之中,彭干臣带领队伍向敌人防线薄弱处发起突击。身为参谋长的他没没有丝毫迟疑的身先士卒,带着战士们勇敢冲锋。
这一次,幸运之神没有再眷顾彭干臣。他死在了冲锋的路上,年仅 36 岁。
彭干臣的牺牲让人悲痛不已。然而,在遥远的贵州遵义,周醒了、毛主席等人召开了一场彻底改变中国革命的会议。眼看着革命的曙光即将到来,遗憾的是彭干臣却是再也看不到了!
彭干臣牺牲后,周总理、邓颖超、陈赓等人开始四处寻找起了江鲜云和她儿子彭伟光的下落,不过却始是一无所获。
直至1956年,事情这才出现了转机。
1956 年,陈赓路过湖北时,意外得知了彭伟光的消息。他这才将彭伟光带到中南海,使得周总理和邓颖超得以与彭伟光见面。
不久之后,周总理和邓颖超便收养了彭伟光,而邓颖超还专门回到彭伟光的家乡湖北去看望他的母亲江鲜云。
当邓颖超抵达湖北时,她流着眼泪问江鲜云:“小江呀,这些年,你为什么不寻求组织的帮助呀?这么多年,你一个人带着孩子多不容易呀!”
江鲜云看到邓颖超的眼泪,她也跟着哭了,表示自己确实不容易。自从彭干臣牺牲以后,他便带着家人回到了湖北老家,全是凭借一己之力将孩子抚养成人。
周总理在收养彭伟光后,彭伟光便留在北京读起了书。
在闲暇之余,周总理有时候还会把彭伟光叫到西花厅做客。时常去西花厅的彭伟光,惊讶的发现西花厅的这里环境非常优美,有假山、水池和花园,只是花园里没有水,假山上也没有喷泉。
带着好奇,彭伟光询问周总理原因,:“在您的花园里养些花和鱼,这样不仅可以有更新鲜的空气,同时还可以减少不少灰尘呢。”
周总理听了彭伟光的话,严肃地批评他:“你到是挺会享受的,我这里有鱼池,可以放水养鱼,那其他人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呢?”
彭伟光连忙摇了摇头,周总理接着问道:“你清楚上行下效吗?”
彭伟光继续摇了摇头。周总理见状叹了口气,很是语重心长地与他讲:“假如说我当总理的可以去养鱼种花,那么我们下面的部长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地方领导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效仿。现在我们的人民还十分的困难,我们要是杜这样做,那就会脱离人民,人民就不会再相信我们了。”
这时候的彭伟光才明白了西花厅不养鱼种花的原因,也清楚了西花厅从未有过华丽陈设的原因。
后来的彭伟光又发现,周总理家中竟是空荡荡的,这让他感到十分困惑。因为他知道,每次周总理会见外宾,都会带回许多礼物。然而,这些礼物却一件也未曾陈列在家中。
有次周总理与彭伟光交谈时,总理反问彭伟光道:“你说,外宾是为什么要送我礼物呀?”
彭伟光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您是总理呀!”
周总理笑着摇了摇头,说:
“正因为我是新中国的总理,他们才会给送我礼物。不过你要明白,这些礼物实际上并非是送给我的,他们是送给国家的。如果我将把些礼品当成个人陈设,那你觉着我这是何种行为呢?”
听到这里,彭伟光瞬间恍然大悟。他也是深深地为周总理公私分明、丝毫不占国家便宜的精神所感动。
1957年的国庆节,彭伟光在陈赓的带领下,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观看起了盛大的焰火表演。正在主席台上俯瞰全景的周总理,突然注意到了彭伟光,便主动走过来与他交谈。
面对周总理,彭伟光显得有些紧张,尽管说周总理一直对他关爱有加,但他的严厉也让彭伟光敬畏。陈赓看出了彭伟光的紧张,于是主动为他解释道:“伟光这个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很好,我这次带他来,就是想让他开开眼界。”
周总理听后,微微点头,然后详细询问了彭伟光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到他确实表现出色后,周总理这才满意地离开。
彭伟光和其他孩子们一起,去往了毛主席身边,周总理也趁机向毛主席介绍起了彭伟光。
毛主席是听说过彭伟光父亲彭干臣的英雄事迹,知道他是彭干臣的儿子,于是热情地握住他的手,说道:
“你的父亲可是北伐名将啊,他也是红军中不可多得的将才!”
陈赓看着兴奋的彭伟光,开玩笑地说:“伟光啊,你现在认识了周总理,又见到了毛主席,还考上了大学,是不是觉得一切都特别满意?”
此时的彭伟光沉浸在激动中,毫不犹豫地回答:“特别满意!”
然而,陈赓却是突然严肃起来,对彭伟光说:“伟光,总理让我转告你,一定要注意,不准骄傲,不准去炫耀你的父亲。”
彭伟光顿时感到一阵清醒,他意识到,尽管说自己有幸结识了周总理和主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借助父亲的英名去炫耀或是享受特权。
后来的他也始终谨记教诲,不用自己父亲的英名去搞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