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沈醉被特赦后,享副部级待遇,唯一留在大陆的女儿过得如何

历史的丰碑 2023-12-25 17:41:47
前言

在1960年,北京功德林监狱的一位战争犯,前国民党将领沈醉,他的名字赫然是出现在了第二批特赦名单上。

这是经过我党对沈醉过去的经历进行严格审查核实后,确认他在云南起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提供了国民党高级特务的完整名单,并在起义后下令让他的下属特务交出特务器材,抵达我党规定的指定地点。

有鉴于他的立功表现,沈醉得以特赦出狱,他的身份也因此从战争犯转变为起义将领。国务院还专门特别批准沈醉享受副部级别的待遇。

重获自由的沈醉充满期待地来到深圳火车站,等待他远在香港的妻儿回到大陆与他重聚。

不过他却是在火车站等了整整两天,只等来了那南国的雪,而他的妻子最终还是选择离开了他。

在深深的悲痛中,沈醉找到了唯一的安慰,那就是他尚有一个最小的女儿陪在身边。这个唯一留在大陆的小女儿,名叫沈美娟,她成了沈醉生活中的安慰和希望。

那这个唯一的小女儿他在大陆生活又如何呢?

特务头子沈醉

在沈醉18岁那年,他投身到了长沙当地的学潮运动之中,不过他却也因此被学校开除。困境之下沈醉选择长途跋涉,前往上海寻求姐夫余乐醒的帮助。

余乐醒过去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过却是因为“四·一二政变”,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在经历了数次辗转之后,他最终加入了国民党军统组织,成为了国民政府特务机关的核心成员,为戴笠效力。

沈醉在找到自己的姐夫后,很是急切的请求他对方允许自己也参与到革命事业中来。那时的余乐醒正好负责戴笠复兴社的工作,于是便将社里联络员的职务交给了沈醉。

在沈醉投身革命事业以后,他表现的极为刻苦,加之他思想纯洁,没有复杂的心机,很快引起了特务头子戴笠的关注。

当时,国民党特务机关刚刚成立不久,正值招兵买马的黄金阶段。作为军统最大首脑的戴笠更是急需培养自己的心腹。

不过当时的组织内部派系林立,各怀鬼胎,这也让初出茅庐的沈醉显得尤为突出。

戴笠在见到沈醉的第一眼,便看出此人是一个好苗子。之后又在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耐心交谈后,戴笠才离开。

也正是由于戴笠的悉心栽培,再加上沈醉勤奋苦干,没多久他便是将戴笠所教的各种手段运用得心应手,成了一个出色的特务。

没多久沈醉便被提拔为情报组的组长,为军统特务的行动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情报和方案。

他的点子更是层出不穷,一般特务在遇到闹市区、租界区抓人的情况时,都会感到无所适从,生怕会打草惊蛇。不过沈醉却是总可以想出一些巧妙的计策。

就比方说沈醉会让特务先将目标人物击晕,然后让其他特务假扮成被击晕之人的“朋友”,以此为借口,顺理成章地将对方领走。如此方式,既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又避免了引起过多的关注。

此外,沈醉还有另外一条“美人计”。在需要公开场进行抓人时,沈醉往往就会先去派出极为漂亮的女特务,先是假扮目标人物的妻子或者是情人,然后与对方在街上拉扯与纠缠。

看到这样的场景,其他特务则是找准机会,适时的出现,然后扮演成这对“夫妻”的朋友或者是家人,名义上是上前以劝架、调解,可是实际上却是将人带走。

这样的方法屡试不爽,沈醉也因此得以升官。

转眼时间就来到了1949年,伴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士气高昂,此时的国民党在大陆的政权已是开始动摇起来。

国民党内部更是人人自危,信心再无,当时的蒋介石为稳定军心,要求将高级官员的家人接到台湾。

之所以这样做名义上自然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可实际上蒋介石却是用高级官员家人的命以作要挟。

时任“国防部”保密局专员的沈醉,这时候也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

沈醉绝非是愚钝之人,他深知蒋介石这是别又用心。

面对国民党败局已定,沈醉尽管说是极不愿意与家人分离,可他最后仍是做出了最痛苦的决定,他决定让自己的妻子粟燕萍带着母亲和五个女儿一个儿子前往香港避难。

就在云南解放前夕,此时的国民党守军士气变得愈发低落起来,时任云南省主席的卢汉就曾在暗地里与我党有过接触,为了能够预留退路。此时的沈醉信念也是出现了动摇,他对蒋介石的任务采取拖延战术,内心更是不禁萌生了起义的念头。

直至卢汉宣布起义,将沈醉软禁,这时候的他才做出明智的选择,他准备协助卢汉清除昆明潜伏的特务。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因为当时信息传递的局限性,这一事实并没有被我党得知,这也就导致沈醉被误认为是战犯,之后他便囚禁于昆明陆军模范监狱。

因解放战争尚未结束,国内对战俘的处置尚无一套完善且有效的规定,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如沈醉等人,便是被关押进了北京功德林监狱。

直到1959年,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基于当前的局势和形式,决定特赦一批战犯,以观各方反应,而这次赦免的人员中沈醉便在其中。

1960年的某天,已经是十三四岁少女的沈美娟也是从他的亲戚那边知晓了,父亲沈醉并未死去,而是作为战犯被关押了。

最近报纸上也是刚刚发布了父亲被特赦出狱的消息。

得知这个喜讯的沈美娟立即就与她的伯外公激动地相拥而泣,她的人生终于迎来了曙光。

因为沈醉在改造期间的出色表现,以及思想上的转变,加上他在出狱后立即表示与国民党一刀两断,因此组织上在他出狱后对他也很是待遇优厚,不仅是给了他一笔数额不小的路费,还尽力为他安排了工作。

父女感情

通过一些关系,沈美娟很快就与她父亲沈醉写上了信。在收到女儿信后,沈醉显得异常高兴,他想让女儿沈美娟尽快北上京城,来找他。至此经历了十多年孤独凄苦的沈美娟也终于看到了希望。

从小沈美娟就听人讲述国民党特务是如何如何的凶狠,她也一直以为自己的父亲沈醉作为特务头子,即使不威风凛凛,也应该是杀气腾腾的人物。然而,当她真正看到父亲时,她却有点不知所措。

此时的沈醉不仅是没有半点威风,反倒是身材瘦小,眼神中也没有半点杀气,取而代,看向他的是无尽温柔。

在父女生活在以前后,沈醉便把自己的女儿沈美娟视为掌上明珠,他的细心呵护和深情厚意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从言语到举止,到眼神到微笑,每一个表情都体现着父亲对女儿的无尽温柔与关爱。

这时候的沈美娟也终于再次时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沈醉先生与杜雪洁结婚以后,这位沈家的新女主人却是在温柔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尖酸刻薄的心。

她的出现也是预示着沈美娟在家中安逸生活的终结。

果不其然,这位继母杜雪洁很快就对沈美娟心生不满了。当她看到自己的丈夫沈醉与女儿沈美娟表现的很是亲密时,她竟会因无名的醋意而感到心情烦躁。

过了一段时间,即便是沈美娟昔日回家时原本享受的美食待遇也给消失了,她的继母开始严格管控起了她的饮食,甚至是到了她只要多动筷子也会大动肝火。

为了不让父亲操心,沈美娟只能默默忍受这一切,与父亲和家的距离也日渐疏远了起来。

年轻的沈美娟心中充满了困惑,她自三岁离开父母,四岁亲眼目睹姐姐悲惨离世,此后多年又是与伯外公相依为命。

她本应是得到同情与怜悯的,可是为什么何继母杜雪洁却将她视为眼中钉,对她如此的尖酸刻薄呢,甚至恨不得将她逐出家门,将她和父亲硬生生地拆散?

显然,这样的人在过去存在,现在依然存在。这个问题,在过去或许是没有答案,现在依然不会有答案。

渐渐的沈美娟与继母的关系愈发紧张起来,沈美娟也正一怒之下,离开了家,独自去往了新疆建设兵团。

沈醉在得知女儿的举动后,此时却是已无法挽回了。

父女二人在车站告别时,沈醉呆呆的望着女儿,此刻的他心中充满了愧疚,他上前一步递给了沈美娟一个包裹,然后沈醉声音颤抖地说道:“美娟,是爸爸对不起你啊。”

沈美娟这一离开,便是是五年。

1969年,这是沈美娟来到新疆的第五个年头。她在建设兵团表现出色,因为底子好,文字功底也是深厚,她常常会与文艺工作者交流,渐渐的大家也就熟络了起来。

五年过后,这时的沈美娟也是重返了北京的家,父女再度重逢,这时候的沈醉也苍老了许多,不过女儿的归来依旧让他激动不已。

这时沈美娟将自己的困苦经历全部倾诉给了父亲,听着女儿讲述的沈醉,也是深感痛心。

作为一名父亲,他必须重新振作起来,安慰女儿道:“别怕,有阿爸在,他们是不敢动你的。”

这时候的的沈醉,心中已经没有了官职、党派,甚至是生命,他只不过是一位深爱女儿的父亲罢了。

实际上此时沈醉自己的处境也显得很是危险,当时有些人已经暗中盯上了他。

父女团聚的时光转瞬即逝,不久沈醉便被带走调查去了,没有人知道那些人是谁,他们仅凭一张逮捕令就将沈醉给带走了,从此之后更是了无音讯。在沈醉在离以前,他还不忘叮嘱自己的女儿说:“没事的,我很快就可以回来。”

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这一别又是五年,直到1976年,沈醉才回来。

在沈醉二次入狱后,杜雪洁满腹委屈,也是满心的懊悔,此时的她无力地仰望着天空,忍不住痛哭流涕地诅咒道:“我真是瞎了眼,怎么会嫁给了这样的人,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了。”

不过尽管说她口中抱怨连连,可在沈醉身陷囹圄的日子里,她却是越来越体会到了沈醉的各种优点,她也是发现了此时的自己已经无法离开沈醉了。

五年时光匆匆流过,沈醉终于重获自由,这对历经磨难的夫妻也变得更加珍视这来之不易的团聚,彼此敬爱如宾,情感浓烈得无法割舍。

1979年,这时候的沈醉也恢复了副部级待遇,父女二人的生活也就在这时才逐渐恢复正常。

后来的沈醉三次当选人大代表,他的女儿沈美娟也是加入到了湖南作协,文学成就斐然。

沈美娟之后又陪沈醉去了一次香港,久未谋面的子女们也纷纷赶到香港与他们相见。

很快香港媒体就对沈醉的到来进行了报道,一篇名为《沈醉将军携爱女旅港》的新闻没多久就引发了香港各界的关注,众位老友纷纷前来拜访沈醉,探望这位久未相见的老友。

故友的重逢,也是让沈醉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上前一步与那些久未见面的老友们紧紧相拥。

在众人的见证下,这时候的沈醉也是见到了已嫁为他人妇的妻子。

这一刻二人相视无言。最后还是沈醉开口说道:“这些年可是苦了你啦,尽管说你嫁了其他人,不过我也不会去怪你的。”

这一次的故友重逢、情人再聚、父子祥和的聚会,也是不禁让在场众人流下了眼泪。

当时沈醉的一些旧友想要劝他留在香港,这样也好与他的家人团聚。

不过沈醉却是摇了摇头,说道:“共产党是信任我的,我也并非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之后我还是得回到大陆的。”他最终还是开口拒绝了老友们的劝阻。

值得一讲道是,在沈醉待在香港的这段时间,曾有位报社老板找到过他,还专门给他递上了一大笔安家费,希望沈醉可以在报纸上批评共产党的政策。那是一笔极为诱人的巨款,但沈醉还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沈醉之所以会选择拒绝这些,是因为他确实是从功德林出来的那一刻就已经改变了,不再是那个残暴的军统头子,而是真正的反省了过去的自己、

周总理让沈醉写书

因此,当天走出来被周总理接待时,他才会羞愧难当地说:“总理,见到您,我特别羞愧!”

这句羞愧过去的羞愧,同样也是因为在军统时期,他曾追踪过周总理。

当周总理清楚沈醉内心的忧虑和压力时,他很是宽容地笑了笑,然后又轻轻的拍了拍沈醉的肩膀,用安慰的口吻说道:“别担心,你不需要背负那么沉重的包袱。我们一直都知道你们在暗中跟踪我们,但你们始终无法得逞,只能无奈地成为我的‘跟班’。”

为了让沈醉彻底放下心防,周总理还特意提到了好几次沈醉精心策划的跟踪行动。沈醉原本以为自己的行动无懈可击,却没想到周总理告诉他,每一次我党的地下工作者都早已经布下了比军统特务更为严密的防线。如果沈醉真的动手,他可能早已没有机会讲述后来的故事了。

听到这些,沈醉这才恍然大悟,不过这也让他感到更加的羞愧起来。

他坦诚地说道:“总理呀,我真的很想在余生为人民做出一些事情,但我不知道该如何着手。”

这时候周总理回应道:“你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实际上你也是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愿意去做。”

听到周总理的话,这不禁让沈醉感到有些困惑,连忙请教周总理:“请总理指导我该怎么做。”

周总理说:为了更好地教育咱们的后代,政府极为重视挖掘出国民党的各种罪恶内幕。这些工作也可以让那些亲身经历者来完成,而这些人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接着周总理还以戴笠为例,进一步解释说:“像戴笠这样的反动派大特务头子,他对人民犯下了无数的罪行,我们共产党人却是只清楚‘核桃壳’,而你们这些戴笠的手下才是更清楚里面的‘核桃仁’。因此,我还是希望你可以去认真揭露一下所有人不清楚的戴笠。”

沈醉听到总理的话后,连声点头,承诺一定会知无不言,全力以赴完成这项工作。

果然,沈醉回去后立即投身于这项事业,没过多久便是写出了《我所知道的戴笠》一书,从这本书中也是真实地反映了戴笠过往的一生,更是揭露出戴笠以及军统众多不为人知的过往,他的此书一经问世很快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1963年年底,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设下了宴会,这一天周总理再次邀请沈醉等人前来参加。这是总理一看到沈醉,立刻开玩笑说:“沈醉啊,你可害苦了我咯!”

周总理的话让整个人民大会堂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沈醉更是因为总理的这句话紧张得满头大汗,不知道接下来周总理会去再讲些什么。

不过这时候周总理看到周围的人都愣住了,却是突大笑道:“我是说沈醉那几篇文章,我一读起来就再也停不下来啦,他害得我好几天没有睡好觉呢!”听到周总理这句话后,所有人才跟着笑了起来,这时候的沈醉也是长舒一口气,他也清楚了这是周总理对自己的肯定。

1 阅读:841
历史的丰碑

历史的丰碑

有些人我们要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