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章含之逝世后,外交部要求洪晃搬家,洪晃:这是刨我的根!

历史的丰碑 2023-11-29 14:51:28
前言

2008年1月,在北京史家胡同51号的院中,此刻正举行着一场葬礼。在这场葬礼的现场,一位身身着黑衣的女子此时正呆呆的的望着花丛中的逝者照片,她的悲伤情绪溢于言表。这位女子是洪晃,而去世的之人便是他的母亲,也是著名的女外交家章含之。

章含之的离世无疑是给洪晃带来了极大的悲痛,也让她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走出来失去母亲的痛苦中。特别是在葬礼结束以后,洪晃环顾着四周空空荡荡、却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家,这让她更感觉悲痛欲绝。

不过还未等洪晃平复好心情,一个更让她难过的消息又发生了,外交部要求洪晃必须即刻从史家胡同51号院中搬出去,并且将房子交还给政府。

收到搬家通知后的洪晃感觉有些难以置信,在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她不由愤怒的说道:“这简直是在刨我的根啊!”

案件结果

2009年12月,北京市东城法院审理了一则与以往有些不同的案件,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案件的被告人竟然会是一位文化界名人,而原告竟会是中国外交部!

想搞弄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那就必须从一个人的离开人世讲起。

2008年1月26日,女外交家章含之离开了人世,因为她生前在外交战线上做出的杰出贡献,组织上便决定为章含之举行隆重的葬礼。

在那段时间内,章含之生前所居住的史家胡同51号挤满了前去悼念她的人,有些是她生前的老同事,有些则是她的老朋友,还有些则是章含之的亲人。

在现场的葬礼,章含之的女儿洪晃满是悲戚神情,她强忍着自己悲痛的心情,然后去接待着每一位来悼念母亲的人。等到葬礼结束后,洪晃一人坐无的坐在家中,她呆呆的看着母亲的遗像,心中更是五味杂陈,情绪也是变得低落起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的事。就当洪晃沉浸于悲痛情绪中难以走出的时候,忽然一则令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消息又传了过来,外交部要求洪晃,让她立即搬出目前所居住的史家胡同51号院,并且让他尽快将房子腾出来。

收到消息后的洪晃感到很是惊讶,因为自她记事以来,她就一直生活在这栋房子中,这里便是她的家,自己的家怎么会与外交部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忽然就要让自己搬出去呢?

带着满肚子的疑问,洪晃找到了外交部的有关人员,与他们打听起来情况,而外交部给她的说法是,这栋房子的产权是属于外交部的,是公家的房子,此前章含之作为外交部的干部自然可以住在这里,可是在她去世以后,外交部自然就有权将这座房子收回。

所说外交部已给出了解释,不过洪晃依然有些无法接受,在她想来,自己从出生便已经住在了这里,如今已过去了五十几年。现在忽然就要把自己的房子收回,这让洪晃有些愤怒:腾房子就是刨我的根!

很快这件事就到了法庭上。因事件涉及到上一代人,很快该事件就引起国人关注,洪晃事后也在社交媒体上,为所有人展示了这则案件的全部诉讼经过,当然后来的洪晃也曾自嘲道:“我是清楚这官司打起来自己一定输的。”

洪晃之所以会说自己会要输,那是因为史家胡同51号院此前曾经是国家分配给他祖父章士钊的住宅,可是在当年分配房子的时候,是没有房产证这个说法的,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房子实际上并非是他们家的。

“房子自然是国家的,不管我的上辈如何将说,什么领导送的,没有房产证这如何能行。那既然是国家的,国家又将房子交给了外交部,我们也是交了房租的,不过是自乔冠华不再做官以后,外交部便没再给过暖气,也未有过任何维修。因此我与外交部的纠纷也是合理补偿范畴。”

双方没有达成统一意见,最后还是对簿于公堂。

但在最后,经过法院的调解,洪晃还是把这座有着极为重要历史意义的房子退了回去,可是根据洪晃聘请的人评估房子的维修费用也有80万,这笔钱也该由外交部支付。

虽然从情感上来讲,洪晃并舍不得离开这个自己长大的地方,可毕竟国有是法律的,谁也不可以去违背他。

后来的洪晃忍不住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调侃道,自己不过是脱离了“特权阶级”,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洪晃坦言道:

“对我来讲,51号自然是我们家曾经享受过的特权。说这句话,我并没有去调侃,特权的存在与我的个人价值观念是存在冲突的,因此就我来讲,曾经沾光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去回报社会,不该对眼前的这种特权恋恋不舍。”

个性与能力

常言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有些人从出生便在“罗马”。显然洪晃就是这样的人。

1961年洪晃出生在北京史家大院51号,这里曾竟是著名学者章士钊的故居,也是乔冠华的居住之地。

洪晃母亲章含之,曾竟还是毛主席的英语老师;他的父亲洪彦君曾经是北大的副主任;继父乔冠华更是担任过新中国的外交部长,可谓是满门皆名士。

洪晃的外婆也是名媛出身,据说外婆穿衣服的时候,每次都会将新鲜的茉莉花放在自己的纽扣上。而且她的梳妆也是有着一套专门的银具,头发每日都会梳理得纹丝不乱。

老人家喝茶的时候也会拿着专们的紫砂茶壶,喝白开水的时候则是另外又有一个小铜壶,用句上海话来,便是“不要太有腔调哟”!

洪晃的母亲章含之有着中国“末代名媛”之称,她气质十分的优雅、外形也很是出众。即便是洪晃本人也说道:“我从未见过比妈妈更有深度更为聪慧的女性了。”

按理讲,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洪晃应该是淑女气质的名媛,但是洪晃却对自己的定义是“名门痞女”。她有时候还会讲脏话,一点儿也见不到名媛的气质与风范。

洪晃最讨厌的便是所谓的大户人家那些规矩,就比方说笑不露齿、喝水的时候要小口小口喝等等。她这个人讲起话来有时候会很大声、喝水也一样,她的外婆与母亲也因此说过她很多次,可是洪晃依旧是我行我素,怎么舒服那就怎么来。

但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洪晃不仅没有母亲章含之的优雅与淑女风范,她也没有遗传自己父母亲的高颜值。但是公认的事实,她遗传了父辈们的才华。

洪晃的原本的名字是叫“洪冕”,这个名字是她的外祖父给她起的,是希望她以后可以在艺术方面有所成就。但在当时报户籍的时候,不凑巧的被工作人员看错了,写成了“洪晃”,于是便只好将错就错。

或许真的是字如其人吧,自此以后的洪晃便开始了她那洒脱不羁、晃的人生。

在12岁洪晃的时候,她的父母曾为了将她培养成外交人员送到了美国去参加 “小翻译培训项目”,洪晃也顺利的成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的小学生之一。

八十年代的美国,很是开放,与国内的闭塞的风气是不一样的。在那种文化氛围下,很适合洪晃的洒脱不羁。

后来的洪晃拿过全额的奖学金,也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入了著名的瓦瑟学院,学习起了国际政治专业。肯尼迪夫人和罗斯福夫人曾经都在这所高校读过书。在他毕业以后,洪晃便去往了一家外资公司工作。

在她读书期间,当时刚好是继父乔冠华病重,洪晃也很想回到国内,可是当时的情况复杂,假如回国的话,那她就极有可能没办法继续回去念书。

也就在这时一个美国同学在疯狂追求她,这让一个美国同学在疯狂追求她一个主意冒了出来,与对方结婚拿绿卡,于是她连家人都没告诉,直接在领证结婚了。

然而好景不长,在她毕业以后,洪晃便与第一任丈夫聚少离多,两人也不得不以离婚收场,之后的洪晃便将全部的心神放到了自己的事业上。

在职场上的她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年纪不大的她却是已经成了德国金属公司的驻华首席代表,并且她的年薪高达十几万美金。

但是这份工作在洪晃眼中,却是无趣、乏味的。

于是,洪晃果断的选择了离职,“去O的谈判去”!讲出这句话的洪晃,简直就就如同男人一般豪爽。

后来的她成立了美国文特出版公司,之后的她又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时尚杂志。

曾经有位朋友和洪晃讲:如果要想让谁破产的话,那就叫他去投电影;要想让谁的日子不要过的话,那就让他去办杂志;要想让谁穷一辈子的话,那就叫他去开画廊。

洪晃听了以后哈哈一笑。但是,当她得知自己的外祖父章士钊也曾办过杂志以后,她变得更有信心了,“希望我可以得到老爷子的真传”。

后来的她还真是让所有人见到了她的能力,创办了三个极具代表性的杂志:《i LOOK世界都市》、《青春一族》和《名牌世界乐》。

伴随着几个杂志的大火,洪晃也是瞬间成了杂志届的宠儿,一度她被誉为“红姑时尚界教母”。

史家胡同51号

如此有个性,有能力的洪晃与外交部对上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以理解了

史家胡同的历史很是悠久,这栋屋子实际上早在明初的时候便已经存在了,之后便一直延续到了今日,在近代史上,这栋屋子里曾住过许多名人,尤其是在建国以后,也正式因为这里居住的大多数都是历史文化名人,因此史家胡同的艺术氛围特别多的浓厚。

史家胡同51号之所以出名的,还是因为章含之曾写过的回忆录《跨过厚厚的大红门》。

史家胡同51号院这里让人们关注度比较高的还是院落,因为在这里曾经住过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人士章士钊,也包括他的女儿章含以及外交家乔冠华,他们都曾在这里居住过,假如再算上洪晃的话,那他们一家三代人都曾在这里前后住了差不多有50多年的时间。

章士钊是中国的文人,曾经与陈独秀等人一同参与革命创立报刊,他用自己手中的笔试图唤醒“沉睡的中国”。

章士钊的日子过得很是清贫,所有人都以为他这样的大革命家最起码也会有房有车,可事实上,章士钊在北京生活的却是有时候,还是会挤在好友朱启钤家中,两家人挤在一个小小的房子中,章士也钊从不在意这些,因此也并没有觉着有何不妥。

后来有次周总理在朱启钤的家中看到章士钊,忍不住说道:“这么多年过去了,你居然你住在这里?”,章士钊赶忙摆手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住这里习惯了。”

回去以后的周总理便将这件事告诉了毛主席,二人商议过后便决定给章士钊重新安排一间房子,可是在章士钊得知要搬进这么大的房子的时候他立即就给拒绝了。

在周总理的几番劝说下,章士钊这才决定将院子一部分留作宿舍供别人居住,这才搬了进去。

章士钊一生清廉,他的生活也仅仅只可以算的上是温饱,毛主席得知后便每月让人给章士钊送去2000元作为补偿,章士钊也是感恩于毛主席,他会每年将利息记下来,然后等有钱的时候再还给主席。

后来章士钊离世后,章含之一家人被毛主席允后便住在了这间房子中,因此洪晃也是在这间屋子里面出生的。

章含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来到北京以后的章含之,她在一场舞会上认识了北大才子洪君彦,此这个人便是洪晃的亲生父亲,1957年二人结婚后他便搬进了四合院内。

但婚后的两个人生活的并不美满,二人没能经住现实的考验,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

离婚以后的章含之,在毛主席的安排之下去往了外交部工作,在这里她结识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乔冠华。

相差整整22岁却是走到了一起,之后的章含之也从史家胡同51号搬到了乔冠华所在的55号。

当周总理再一次来到好友章士钊故居的时候忍不住感慨万端,因为伴随着章士钊的离开人世、她的女儿章含之也已经再嫁,洪晃也出国留学,此地已然没有了往日里的热闹。

于是周总理便找到了章含之希望她可以与乔冠华搬回51号,因为这样章士钊先生的故居才会有人继续照料,也不至于荒凉起来。

于是在往后的十多年时间中,章含之和乔冠华便生活在了51号。

“从初夏至深秋,我与冠华常常会在深夜时刻月下散步,这深深的四合院与我一起陪着冠华。”这是很多年以后章含之写下的回忆。

可以这样讲,史家胡同,见证了章含之与新中国第四任外交部部长乔冠华的十年风雨情。

在乔冠华离世以后,章含之用细腻地笔法讲述了她与乔冠华的生活点滴。

后来的洪晃回忆起母亲章含与继父乔冠华时候,她总是会表示二人是伉俪情深,自己自幼便经历过“乔叔叔”的严格管教。

当时的乔冠华让他们几个小孩子去背诵那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背不会还会手被打,假如要是下雨了,那她们就得去雨中背。

洪晃不仅是在这个院子中见证了母亲章含之与乔冠华的爱情,他也是在整个院子里中度过了自己人生里最无忧无虑的童年。

自幼在这里长大的她,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是熟悉,看见那些陈设的物件就会想起自己的母亲与祖父,那些都是她一生无法忘怀的珍贵时光。

直至母亲章含之离世,洪晃一直将这个院子当做自己的家,他对这座院子有着很深的感情。

实际上,史家胡同早在1984年的时候,就已经定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了,这处院落不仅仅是属于章士钊先生故居,他也是清末民初时期的代表性建筑物。

虽说这里有洪晃许多的记忆和回忆,可她自己也已经不住在这里了,因为当时这处四合院里没有暖气,冬天要是在这里住的话会很冷,反倒是在夏天时候,洪晃还有时会来住一住。

之后的洪晃曾要求外交部给她这30年来房屋的维修费用,可是双方几经协商都难以达成一致,只好对簿于公堂之上。

后来的洪晃还曾在社交媒体上调侃起了这件事,她说:

“许多人都认为这应该是我外公的房子,但是当时的政府给他的时候就没有给过房产证。后来乔冠华与我母亲结婚以后便从报房胡同搬了过来,这房子怎么就成了外交部的啦?看来,这倒插门女婿也不可以随便接呀。”

1 阅读:508
历史的丰碑

历史的丰碑

有些人我们要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