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某天,外交部长乔冠华来到了邓小平办公室,与他商量起有关黄镇请辞的事情。
就在不久前,驻美联络处主任的黄镇忽然上交了辞职报告,他准备辞去做了两年的职务,乔冠华很清楚这件事事关重大,赶忙上报给了邓小平。
看着眼前的辞呈,邓小平心里满是不解,他有些疑惑,黄镇这是遇到了什么问题了,怎么好端端的就要辞职呀?
邓小平与黄镇,这两人,一位是一代伟人,一位是著名的将军外交家。二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黄镇最早知道邓小平,是在1930年参加了军阀冯玉祥的部队之后。当年5月,爆发了中原大战,当时的黄镇跟随老乡和同学何起巩来到郑州参加了冯玉祥的部队。因为以前他曾当过中学教员,又在上海美专的读书,到了冯玉祥手下以后就在部队担任炮兵师中尉参谋一职。
11月,冯玉祥、阎锡山兵败蒋介石,自此,西北军的残部也被改编为第二十六路军,黄镇也因此被调至了27师74旅担任上尉参谋,之后的他又改任手枪旅政训处少校干事兼旅部书记。
1931年3月蒋介石调集二十六路军去往江西,准备对红军进行围剿,在这一年的7月份进驻宁都。“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蒋介石奉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这引起了二十六路军的爱国官兵们对此极大不满。
之后在共产党的号召下,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浪潮。二十六路军总参谋长、共产党员赵博生与第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商议决定一起起义,参加抗日队伍中。
1931年12月14日夜里赵博生、董振堂、等人离开时,趁机逮捕了反抗起义的军官,带领着1.7万官兵发动起义,他们带走了2万件武器,向着中央苏区开赴二区,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宁都起义”。
这次“宁都起义”,也成了黄镇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与王幼平、李达、孙毅等人在因此也成了红军第五军团的军官。
1981年是宁都起义”爆发50年纪念日,当天黄镇和姬鹏飞专门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在文章内他回忆道:早在1925年,李大钊先生就派共产党员到冯部工作,当时的冯还聘请了一批苏联顾问和教官。之后刘伯坚、邓希贤(小平)同志等一批共产党员就来到了该部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
从黄镇和姬鹏飞的这篇文章中,可以清楚:1925年,黄镇就见到过当时还叫邓希贤的邓小平,二人产生了交集。
1989年5月,这是黄镇去世前的几个月,他在自己所些的《从马夫到将军》一书的序言中写道:
“我们寻根溯源,绝不可以忘记刘伯坚、邓希贤(邓小平),他们在1926年就被中央派至西北军冯玉祥的部队中,正是因为他们开展工作的成功,才给这支队伍留下了革命的火种。”
在宁都起义成功以后,黄镇也是做起了宣传工作。
1934年10月,黄镇紧随中央红军参与了。在此期间,黄镇先后担任了红五军团政治部文化科长、中央军委直属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同时他还创作了独幕话剧《破草鞋》,并且受到了广大战士们的欢迎,此外他创作的《打骑兵歌》也在队伍里广为流传。
在长征时期,他创作了500多幅写生画和漫画,之后这些内容汇集出版《西行画集》,成了长征中仅有的形象史料和珍贵的艺术品。
1935年8月,红军到达了毛儿盖,此时的红军准备征服一望无际的草地。就在部队出发时候,有藏民善意提醒红军,草地茫茫无际,如果要通过必须准备七天的粮食。得知消息以后,中央军委立即下达军令:每人要每天务必准备齐五个馒头的粮食。
长征期间红军粮食短缺,加上大西北荒无人烟,又该如何顺利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呢?这让收到任务的黄镇等人犯起了难。
一天,黄镇与李伯钊来到了河边,在这里他们意外的发现河面上漂过来一些麦粒。见状,二人大喜过望,赶忙将这些麦粒捞了上来,然后他们去皮磨面,做了几个馒头,除却交的五个,他们还留下了几个,准备将其带在路上吃。
但是他们口袋里的馒头还没有凉透,管粮食的战士就发现了他们这边的动静,不仅将二人的馒头没收了,还狠狠的批评了二人。
看着自己蒸下的馒头被收走了,黄镇也没说些什么,可是李伯钊是位女同志,他显得很是气愤,闷闷不乐的。
这时候邓小平走到两人面前,他从自己的布袋里拿出了一个馒头,递给了李伯钊。这也让李伯钊感动万分,她破涕而笑,就对黄镇说道:“邓小平同志真好!他舍不得自己吃,还会给我,这样的品质是多难能可贵呀!
黄镇听后也是被逗笑了,搭腔说道:“邓部长呀,是担心你又受委屈又挨饿,他很细心呀!”
在红军过草地时,不仅是要注意脚下的泥土、沼泽,同时也要与恶劣的天气作斗争。
一天晚上,天空忽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当时的黄镇没有厚衣服,只可以穿着一件单薄的衣服,手里打着一把破雨伞躲在角落里。
假如这场雨还不停,他恐怕很难走过这片草地了。
就当黄镇不知该如何是好时,这时候邓小平走到他的身边,递给了他一条军毯,见他不要,邓小平直接就披在黄镇身上。黄镇坚持不肯要,想脱下来还给邓小平,可是却被邓小平摆手拒绝了,他说:“黄镇同志你留着用吧,我那边还有一条虎皮大衣。”
虎皮不论是什么时代都是稀罕物件,邓小平又如何会有?黄镇没有敢多想,在道过谢以后,他就接过了那条军毯,这才让他熬过了那最难过的几晚,十分幸运的是,他也因此捡回了一条命。
晚年的黄镇回忆起这段记忆,他每次想到那条军毯,依然念念不忘,总会有无数的感慨。
红军时期,黄镇与邓小平是同事关系,到了抗战以后,黄镇则是直接受邓小平领导,当时的邓小平担任八路军129师政委,而黄镇则是担任129师政治部副主任。二人这交往中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黄镇眼里,邓小平不仅是值得尊敬的上级,而且还是位视他如弟弟的兄长,
那段日子里,邓小平无时不刻关怀他,照顾着他。
在129师工作的日子里,黄镇与19岁的朱霖结为革命伉俪。朱霖相貌清秀,很受周围同志欢迎,追求她的人也有许多,可是朱霖还是一眼就喜欢上了黄镇,在朱霖心里,黄镇是位老红军,是可以与相濡以沫,革命到底的同志。
黄镇也是如此,他在结婚前与朱霖说:做我的妻子不可以杯水主义,不可以今天一个样子,明天又是一个样子,而他也会以一名共产党员的人格做担保,往后一定会对的妻子好。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黄镇是说话算话的,在朱霖生孩子时,尽管说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可他们夫妻二人就是连坐月子也未曾问组织要过一分钱。
朱霖有时候也会感到委屈,会忍不住与丈夫发牢骚。可黄镇是一个老实人,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自己的妻子,只好说:“你别讲了,别说了,下辈子你来做丈夫,我做你的妻子,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你的。”
1964年6月6日,第一任中国首任驻法国大使黄镇作向法国总统戴高乐递交了国书,开始履行起了驻法国大使的职责。
在与中国建交前,法国与台湾尽管还未断交,不过法国也正台“使馆”仅维持代办级,戴高乐并不支持“两个中国”原则。
1959年联合国讨论“西藏问题”时候,法国也是投下了弃权票;在中印边境问题上,法国与美、英相异,并没有公开攻击中国。
作为第一任驻法大使,黄镇清楚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处理好与法国的关系尤为重要,这是在西方社会树立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
在他抵达巴黎后,就立即想戴高乐总统递交了国书。两人见面时戴高乐说“我与中国大使有一些共同之处,就比方说,我们都是在自己国家沦陷以后,才开始领导抗敌战争,我是作家,而黄大使你是画家。这样我们就更谈得来了。”
不久黄镇又来到了爱丽舍宫。当天的戴高乐再次出门迎接:“黄大使,这是我们是第二次见面了。”
黄镇也是高兴的说道:非常高兴能够与总统先生再次见面。”
等到两人坐下以后戴高乐说:“我们都是军人,我们一定可以谈得来。”
黄镇笑道:“抗日战争中,总统先生您在英国组织了‘自由法国’运动,为消灭德国法西斯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接着二人又聊起了越南、老挝、柬埔寨问题。
1954年法国承认了越南、老挝的独立。1964年5月17日,美国机轰炸老挝解放区,二人之间的话题主要是围绕着老挝一个月来的形势。
在从爱丽舍宫出来以后,黄镇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总统先生与我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我们双方之间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在法国工作的3年时间里,正是因为黄镇的努力,才可以让中法建立起良好的外交关系,
1972年,尼克松访华,这是中美关系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第二年,黄镇便去往美国,担任起了驻美国联络处主任,这一次他身上再次担负起了巨大的使命。
1974年邓小平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当时的黄镇就陪在他的身边,尽管说此时二人已经是不同的身份,可二人之间的情谊依旧。
在邓小平来到美国的那段时间里,黄镇显得很是高兴,因为这也是他在建国以后后少有的能和老首长、老战友相处的日子,他是发自心底的喜悦。
自他从1973年担任驻美国联络处主任以来,在这个岗位上他一直都是兢兢业业,可是两年后,令人意外的是黄镇竟是提出了请辞,这是所有人没有想到的,即便是邓小平也未曾想到。
1975年,黄镇准备辞去驻美国联络处主任的职务,在他的辞职报告中写道:
“第一次我以书面方式向领导提出调动我的工作请求。我已经担任两年多了......在反复思考以后,为了可以让驻美联络处今后更好的贯彻执行主席的伟大战略方针,还望尽速选任其他同志接替我的工作。”
时任外交部长乔冠华在收到黄镇的报告以后,感到十分的吃惊,他急忙将这一情况上报负责主持国务院工作的邓小平,
看着老战友辞呈许久,邓小平想着他对这位老友的多年了解,就对乔冠华说道:“我可以让黄镇同志回到军队担任副总参谋长。”
听到邓小平话的话,乔冠华急忙摆手说:“如果这样的话,还不如将我先调走。”
黄镇同志这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吗?邓小平对黄镇的请辞感到了不解,他疑惑,黄镇这是怎么了。
乔冠华并未多讲什么,邓小平说:“还是先等黄镇同志回来以后再听听他的吧。”
不久邓小平回复电文道:“黄镇同志,你的来电我已经收到。现在你即将去美西部会见尼克松,基辛格、福特也初步决定在底前相继来访。如今诸事繁多,因此不考虑调动问题。国内考虑的是,可以趁基辛格、福特来访时间回国再谈此事……”
黄镇在收到邓小平的回电后,就决定暂时留在美国,继续安心工作。
10月17日,黄镇奉命回到国内接待基辛格访华,当时的他再一次见到了毛主席,12月2日,毛主席接见福特总统时,在闲聊中,毛主席想起了黄镇,就询问他道:“怎么样呀?黄镇你还想不要去了?”
听到毛主席的询问,黄镇赶忙回答说:“我服从毛主席的安排。”
毛主席笑着转头对福特说道:“你们还要不要黄镇呀?”
对黄镇福特并不陌生,他回答说:我们是要他的,与黄镇之间有着很好的关系。”
一番交谈后,毛主席对黄镇说:“如此看来的话,黄镇你还是到美国好。”
毛主席话音刚落,黄镇就赶忙回答说:“坚决执行毛主席的命令,不过我在国外工作时间很长了……”
毛主席也清楚黄镇的意思,想了想,毛主席说道:“那你就再去国外工作一两年吧。”
黄镇点了点头表示了答应。
1977年12月,出乎黄镇的意料,中央让他去执掌文化部。
从战争年代一路走来的他本就是刚说干就干的人,既然中央信任他,那他又如何可以让党中央失望呢?在收到正式命令的当天,黄镇就将同时任命的副部长叫至家里商量起了以后该如何开展工作。
经过商谈以后,黄镇决定首先处理四件大事:
立即开始整顿队伍;第二,抓队伍里的思想上问题,要做到拨乱反正;第三,立即开始整顿秩序和开展业务;第四,贯彻“双百”方针,树立起民主、团结、奋发图强的价值观、兢兢业业的新风气。
伴随着工作地重点确定,黄镇就开始带着文化部积极展开工作,做出了一些了重要措施,最后他也成功完成了党中央交付给他的重任。
1978年8月19日,当黄镇向邓小平同志汇报工作时,邓小平在听完以后,连连点头,称赞道:“你们做的不错嘛!”
随后二人又对文化部的工作进行了一番交谈,黄镇的许多想法也得到了邓小平的赞同。之后在党中央和邓小平的支持下,黄镇推行起各项措施,他始终坚持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这也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82年,对外文委并入文化部,黄镇也响应中央的号召,主动退居二线。对自己从二线走下来,黄镇看的很坦然,他说:“我们这些老同志呀,如今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做好传帮带……”
在他居二线后,整个人也是闲不下来,他不喜欢去参加各种活动,而是喜欢四处走走,会去看乡村的发展,看看百姓如今的生活情况如何。
一番视察以后,黄镇到了百姓们安居乐业地生活着,他的内心也是非常的高兴,激动的说:“现在看见老百姓脸上的幸福笑容,我也是发自内心的为他们高兴呀……”
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黄镇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对人民有益的事情,我们就要去做,而且应主动去做。”
他向来是说到做到,在他退居二线后,常常会利用他的身份影响,从事民间外交活动,就比如过创建了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
对此许多老同志评价道:黄镇从友促会的筹备、建立再到打开局面,他付出了许多心血!
1989年12月10日,80岁的黄镇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