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手扶灵柩哭喊:让我做您的子女送您一程

历史的丰碑 2023-10-13 16:22:08

1975年刚结束,不久周总理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这天上午,一场由外交部亚洲司负责的会见被临时取消,章含之询问丈夫乔冠华出了什么事,只听乔冠华说道:“可能是总理情况不好。”

到中午,乔冠华收到通知要去人民大会堂开会,他在上台阶时遇见了卫生部长刘湘屏。

这时刘湘屏告诉乔冠华,在前天周总理的情况就很不好,可是他本人还是很清醒的,总理还说要再见一些同志。

本来乔冠华是被安排下午见总理的,结果还是到了中午才看到总理,这时的周总理已经很疲惫了,他在医生的建议下,答应第二天再见。可是谁也没有料想到的是,第二天周总理的病情突然恶化,总理未能如愿见到乔冠华。

回到家中的乔冠华只说了一句“总理去了”随后他再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痛哭起来。见状妻子章含之安慰他道:周总理最后一段时间挂念的几个人中有他,这也算是种安慰。

尽管说乔冠华嬉笑怒骂,批评尖锐,可是他却是个极为重感情的人。他作为周总理从1940年一手提携起来的干部,与总理感情深厚,情同父子。

随着周总理的离开,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在同一天哭声一片。

1月10日召开了周总理的的告别仪式,闻讯而来的群众将北京医院,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无数人来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把庆典场地,变为了哀悼祭坛。

在两天的告别仪式结束后,周总理遗体就被送至了八宝山火葬场火化。

听闻消息的邓颖超悲痛欲绝,她双手捧着爱人的遗像,在一旁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走出了唁厅。

随后,一辆白色的灵车,承载着周总理的灵柩缓缓离开了北京医院的大门。在汽车的身后则是数十辆小轿车送灵。

这时,外边数百万的群众,眼含热泪,站在道路两侧,他们饱含深情的注视着送葬队伍。

就在灵车抵达达八宝山公墓门口时,又有一群人将其团团围住,众人纷纷哀求着,希望可以去保留周总理的遗体,不要把总理遗体火化,他们渴望着多看看周总理。

可是火化遗体这是周总理生前的遗愿,总理还曾签署了相关协议,同时他还带头劝说亲友,将老家的祖坟平掉,让坟地上变为可供农民耕作的田地。

工作人员很理解群众的感情,他们也想去多看看周总理,可是总理他生前的遗愿不可以违背。

因此工作人员只好反复劝说这众人,这才让群众们慢慢散开。

不久灵车抵达了八宝山,不过这会儿的天色已渐渐漆黑了起来。这时赵炜告诉周总理的几个侄子侄女:“你们要一个人抱着另一个人的腰,不然等下可能会被群众冲散。”

在告别仪式开始以后,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周总理的侄子侄女,又或者是其他人,所有人都是悲痛万分,没有人愿意接受周总理遗体即将火化的事实。

这时已是63岁的乔冠华,他的心中更是万念俱灰,只见他伏在周总理的遗体玻璃棺上,放声大哭起来,接着他发出了阵阵令人揪心的声音。

那种感觉,就如同是自己亲生父亲离开人世一般,乔冠华本能的冲在前面,护卫着周总理的灵柩,不准工作人员将其火化。

自从周总理离开人世以后,邓颖超便一直表现的很坚强。可是在看见眼前的场景以后,她也再难控制自己情绪,大声痛哭起来,她用手不断地抚摸着周总理的灵棺木

恩来啊,我再也看不到你了……”

眼看着即将就要到火化时间了,殡葬人员开始催促大家说:“时间就要到了,还请大家让开。”

这时的乔冠华还伏在周总理玻璃棺上痛哭。

后来曾有工作人员回忆称:“我从没未看到过一个感情奔放的人,会如此悲绝!”

只听乔冠华边哭边说:“总理呀,你这一生无儿无女,今天我就作为你的子女送你最后一程吧……”

因为乔冠华沉浸于悲痛的情绪中,迟迟没有走出来,工作人员如何劝他,他都不听,众人费了很大的力气,这才将他给拉开,可是他却又挣脱扑了上去。

最后众人好不容易才将乔冠华给再次拉开。

1942年是乔冠华和周总理的第一次相见,可在此之前,总理与毛主席对对乔冠华就有了极深的印象。

毛主席称赞乔冠华道:“文章可顶上两个坦克师。”周总理称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可以获得毛主席和周总理这么高的评价,由此可见其过人之处。

他在幼时在私塾读书曾立志道:“天下文章李、杜、乔。”他这是把自己与李白、杜甫比肩那。

1942年的秋天,乔冠华几经周折来到了重庆,不久他就收到消息说周总理会抽出时间接待他。

在周公馆,周总理看着迎面而来的乔冠华,热情的与他握住了手,说道:冠华同志,欢迎你来到重庆。”

在一阵寒暄过后,乔冠华便事无巨细地向总理汇报了最近的工作。同时他也请求周总理可以尽快为他安排工作。

可周总理也清楚乔冠华一路赶到重庆肠胃不适,于是总理就叮嘱他道:你先在重庆休息几天,养养身体,工作上的事不急一时。”

这是乔冠华与周总理的第一次见面,总理的的平易近人、关心都给乔冠华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因为有总理的关心,出来重庆的乔冠华并未被安排工作,平时他就去听周总理的报告,每日他都受益匪浅,对总理也是愈发景仰了起来。

1942年年底时乔冠华到了《新华日报》工作,在这段时间他还在周总理的帮助下,结了一桩好姻缘。

龚澎是自1940年来到重庆后便一直担任周总理的外交秘书和对外新闻发言人。

因为同样是负责外交工作,龚澎和乔冠华基本上是天天见面,二人彼此欣赏,可是谁也不愿捅破那层窗户纸。

1943年,龚澎找到乔冠华去见外国记者,她刚一进门,就看到乔冠华面色苍白,双手捂着自己的肚子蜷缩着身体,龚澎一看他这个情况,便意识到了情况不对,立即就喊来了外科医生李颢前来诊治。

在经过诊断以后,乔冠华这是肠穿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必须要尽管做手术。

乔冠华病倒以后,周总理董必武等人都很关心他,多次前去医院看望他,嘱咐他要静心养病。

这段时间龚澎更是天天去医院陪着乔冠华,一直等到钱冠华身体恢复,这些周总理都看在眼中。

等到乔冠华出院后,总理他与龚澎来汇报工作时,总理决定帮他们一把,便开口说:“你们二人的事准备拖到什么时候呀?”

总理的话一下子就让龚澎的脸红了起来,而乔冠华则是略带局促的摸了摸口袋,他下意识的就想拿根烟出来,可是一抬头,就看见了总理桌子上摆着“请勿抽烟”的牌子,这才赶忙将手放下。

龚澎也看出了乔冠华的不自在,便主动解围道:“周公,人家西方人不抽烟情绪不高。”

总理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了起来,他看向乔冠华说:“人家龚澎连你抽烟都不反对,这下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乔冠华和龚澎互相对视一眼,接着二人都有些羞涩了起来,见状周总理又说道:我这是禁烟不禁婚,你们俩呀,还是要赶紧商量下,把事情给办了才是。

1943年11月乔冠华和龚澎在重庆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婚礼。

二人成婚以后,周总理还专门在周公馆给夫妻二人安排了一个房间,这样也方便他们一同工作与生活。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乔冠华主管西欧司,而龚澎则是担任起了新闻司司长,夫妻二人多次跟着周总理参加国际性会议及出国访问,就当乔冠华成为外交部副部长事后,龚澎也担任了部长助理,二人可谓是风雨同舟的灵魂伴侣。

总理的这一次出手相助,便是让乔冠华与龚澎相守了27年,一直到1970年5月,56岁的龚澎忽然出现脑动脉血管破裂住院抢救......

此时年事已高的总理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到了医院去看望她,总理耐心的向医生询问着龚澎的病情,接着又亲自为龚澎号脉,指示成立了抢救小组为其做手术。

可龚澎终究是大限已至,龚澎最后也因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为此乔冠华悲痛不已,他对周总理的恩情充满了感激,他深知自己能与龚澎度过人生的将近三十载,全然离不开周总理对他们的关怀与帮助。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段美满的感情,二人才可以一颗心全扑在事业上。

在妻子离世以后,后来乔冠华在工作中接触到了章含之,他很是欣赏这个精明干练的女同志。

对乔冠华,章含之也是有好感的,不过因为年龄的关系,加上工作的原因,所以她也就没想过与乔冠华在一起。

真正打动章含之的是在1972年的一次交集中。

当天下起了大雨,章含之也要去赶航班,得知消息的乔冠华很是不放心,于是就一直在电话联系。

见到乔冠华的真情流露,章含之很是感动,这才与他联系逐渐多了起来。

之后的章含之克服心中的忧虑,决定与乔冠华在一起。

可是这一件事却是引起了许多人的议论。就在这个关键时候,周总理挺身而出,他对二人的恋情表达了支持,同时也给与了二人鼓励。

在章含之准备搬出去住的时候,周总理对乔冠华是这样说的:“为什么人家要搬来你这里住呢?你可不能搞男尊女卑那一套,我觉得你倒是可以搬过去住!”

于是乎,乔冠华就这样搬进了章含之的家中。

毛主席在听到这件事以后,不由的大笑道:“这回呀,乔老爷可真的是上了轿咯!”

主席之所以这么称呼乔冠华,这实际上还有个典故。

在乔冠华年轻的时候,曾经出过一部电影,里面有有个人物叫乔老爷。众人抱着玩乐的心态,送给年轻的乔冠华一个乔老爷的绰号,而这一叫便是几十年。

乔冠华对此也不恼怒,反倒是与众人开起了玩笑,由此可见其气度。

并且对乔冠华周总理不仅是照拂了其私人生活,在外事活动中,总理更是指引着他的方向。

在乔冠华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毫无疑问周总理便是他一直以来的指路明灯。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了,刚组成的外交部班子,就是由周总理兼任主任,而乔冠华则是担任副主任。

没两年的功夫,朝鲜战争便爆发了,中朝双方在谈判时,面对关键性挑战,这一次周总理亲自“点将”李克农与乔冠华参加朝鲜停战谈判。

这一次乔冠华身负重任,他背负着多国人民的命运走向,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就在其临出发前,周总理亲自为二人送行,赠言道:“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这是出自《答谢民师书》的话,总理这是给乔冠华参加朝鲜停战谈判的做事方针,而乔冠华也很清楚,总理这是在告诉自己要顺势而为,该进则进,该停就停呀。

经过长达1年多的谈判,乔冠华数次与美韩代表交锋,尤其是同美方更当面争锋相对,他日复一日的准备着发言稿,在谈判过程中又是刚柔并济、绵里藏针。

最终他顺利的完成了使命。

在这个这艰难的任务中,乔冠华从未有忘记周总理所给与的赠言,面对着焦灼的局势,他在朝鲜战争爆发三周年的纪念会上作报告,表示道:只要做到不着急、停下来才是可靠的,稳定的。

在当时曾发生了一起韩军袭击事件,排长姚庆祥等人也在这次事件中牺牲了。

闻听消息的乔冠华万分悲痛,他挥笔写道:“世人皆知李奇微,举国同悲姚庆祥”。

这一次谈判是从1951年一直持续到了1953年,其过程超出了人们最开始的想象。

当谈判陷入僵局时,远在国内的毛主席与周总理曾建议:是否该提出复会。

对此前线谈判的乔冠华说道:“美国人要比我们要着急得多,我们应当再等等看。”

毛主席与周总理采纳了乔冠华的建议,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是正确的。

最后美国谈判人员率先坐不住了,他们将复会提上日程,签下了停战协议。

可以这么讲,乔冠华等人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为志愿军战斗的成果做了保障。

1971年,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去往了纽约出席第26届联大会议。

当时在他发言结束以后,顿时间全场响起了雷鸣般掌声,而他则是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笑,既笑出了中国人的潇洒豪放,也笑出了中国的外交自信,后来就如各国媒体所说:“当时连议会大厦的玻璃都随着这一声笑为之震慑……”

在乔冠华回国之后,他就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大加赞赏。

事后总理还专门邀请乔冠华到自己的家中,为他在这一次的联合国之行风洗尘。

看着眼前这位细心宽慰自己亦师亦友的老领导,乔冠华的心也不由的放松了下来。

似乎只要见到总理,就会将自己所有的不安都会丢掉。可是这种安心的感觉最后还是为周总理的身体原因结束了。

“总理,我们两照一张相吧。”

1975年10月,乔冠华再次探望周总理的时候,他忍不住对着病床上的总理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请求。

这时的周总理已是在医院中住了许久,他也经历过数次大小手术。自总理住院以来,就拒绝了许多不必要的探访,同时更是从不和任何人拍照。

可是这一次,出人意料的是,总理竟然答应了乔冠华的请求,他还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将他扶起来,与乔冠华拍下了二人最后一张合照。

在拍完照以后,周总理说道:这或许是我们最后一次照相了,以后我就不在你身边工作了,冠华你一定要好好干,要多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乔冠华听完周总理的话,不由的眼泪也随之而下。

或许真的是天妒英才吧,1976年1月8日,在无数人的不舍下。周总理还是离开了人世

在周总理的遗体火化以后,之后的三天吊唁里,乔冠华推掉了一切公务,每日都会去为总理守灵。

作为中央委员、外交部长的乔冠华实际上是可以不用每天都去的,可这是周总理呀,他愿意独自守到最后。

在这段时间里,过往与周总理相处的一幕幕不自觉的浮现与脑海里,渐渐的乔冠华流下了眼泪。

尽管说周总理离开了人世,可是人民依旧铭记着他,乔冠华等同志们也是从未曾忘记总理。到晚年乔冠华还会时常去回忆起周总理。

1983年,此时的乔冠华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在这一年他追随周总理而去。

0 阅读:6
历史的丰碑

历史的丰碑

有些人我们要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