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周总理病中向大使黄华下令:一定设法寻找张灵甫遗孀

历史的丰碑 2023-10-07 16:52:13

1973年,生病的周总理,支撑着病躯,然后他向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黄华下达指令:务必要设法找到王玉龄。

在当时的国际局势下,王玉龄成了除却杨振宁以外的唯一可以能自由出入中国的美籍华人。而周总理在病中特意安排时间,去接见这位已近知命之年的妇人。

因为她便是张灵甫的遗孀。而此时距离张灵甫去世已过去了26年。

张灵甫是在1903年8月出生在陕西长安,他出身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自幼便受到了极为良好的教育,对历史与书法有着极高的造诣。

1923年,考进了北京大学的历史系。

此时的北大,正是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之际,而张灵甫便是其中的积极分子之一。可是他愤恨于学生的软弱,毅然选择投笔从戎,于是就在1925年5月报考了黄埔军校,他也成了黄埔四期学员。

在学业与军人之路上,张灵甫一直都是顺风顺水,可是在情路上,他却略显坎坷。他的父亲早早地就为他订下了一门亲事,对象是附近村的姑娘,古话说:“女儿无才便是德”。而张灵甫这位没过门的姑娘邢凤英便是未接受过教育,目不识丁。

这也让北大高材生的张灵甫与对方在心灵上天然有着如同鸿沟一般的距离。

可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尽管他对这门亲事有所不满,可最后二人还是成了亲。

可即便如此,张灵甫对于这位新婚妻子邢凤英也是没有任何的感情,自他从军以后,就将人丢至家中,不闻不问。本就英俊潇洒、前途无量的张灵甫,如何会缺少桃花运呢?

1933年,张灵甫去往四川与红军作战时,他与一个叫吴海兰的女子走在了一起。

吴海兰是四川广元县人,她父亲尽管是个铜匠,可是她本人却是在女子学堂上过学,是位美丽又大方的新式女性,而这就很对张灵甫的口味。

之后二人成了婚,这一次的结合,可以说的上是琴瑟和弦了,在第二年吴海兰就为张灵甫生下一个女儿,便是张清芳。

1934年,张灵甫受了伤,便带着妻女回到老家西安生活,几个月病好以后他又离开家乡四处征战,

1935年的这天,张灵甫刚从西安探亲回来,很是心念家中的妻子就向一位同事兼同乡的朋友询问起了妻子吴海兰的状况。

这时只听对方告诉他先不要生气,你太太每日打扮得花枝招展,与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子十分亲密,叫他回去看看。

听到这话,张灵甫顿时就火了,自己在外征战,脑袋勒在裤腰带上,可自己老婆倒好,居然四处沾花惹草还给他戴上了绿帽子,这叫他如何受得了。

回到家中的张灵甫,二话不说直接一枪就击毙了吴海兰,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张灵甫古城杀妻案。

在当时这件事还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了对他的一片声讨,迫不得已下,蒋介石只能下令将人逮捕到南京。

就在他被捕之前,张灵甫还第一次与原配妻子邢凤英同房了。此时的他或许已是不报生的希望,只是想为自己留个后吧。

之后,张灵甫就被关押至南京,这一关便是十年,可实际上也没关太久,因为蒋介石过于爱惜他的才华,就在1936年将其秘密释放出狱了,改成了张灵甫(此前前一直叫张钟麟)

在他出狱后不久,邢凤英就给他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做张居礼。

尽管邢凤英已经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可是浴火重生的张灵甫,却依旧无视了他,特别是在第二年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张灵甫更是不怎么回家,而这也让本就不好的夫妻关系变得更冷淡了。

1945年抗战结束以后,一次周末,张灵甫正坐在理发店,忽然几个女孩子走了进来,叽叽喳喳说起了话,而这也引起了张灵甫的注意,他透过理发的镜子呆呆的看着里面的女人,只见镜子中的人似乎是发现了他的无礼举动,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也是这一眼,让张灵甫的心彻底的再难按耐住。他沦陷了。

这个等他的人叫王玉龄。后来根据王玉龄回忆说:以前张灵甫曾讲过,当时得亏她瞪了自己一眼,假如只是笑一笑的话,那他可能就不会动心了。

而王玉龄不知道的是,这一次张灵甫是专程为她而来的。

在抗战结束以后,已升任七十四师副师长的张灵甫在迫切的想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也就在这时他听说长沙有一位“校花”王玉龄,此人不仅长相出众,思维也敏捷,也是位知识女性,这也让他动了心,专程而来,一见美人。

再之后,张灵甫就开始了疯狂的追求王玉龄,刚开始的时候,王玉龄见到张灵甫还不怎么讲话,有些时候还会专门躲着他,可时间一长,二人渐渐的熟络起来以后,张灵甫便会给王玉龄讲一些历史故事,他从未讲过与自己有关的打仗故事。

张灵甫从不会去讲自己得意的事情,也不去讲自己最痛苦的事情,这是因为他不愿让单纯的王玉龄觉得厌烦。

渐渐地二人关系越来越近,王玉龄感觉到张灵甫是位十分可靠的人,他有时会像自己的父亲,有时像自己的朋友,是个值得信赖的人。

据王玉龄在访谈录中谈到,自己和张灵甫尽管是年岁差距极大,可是二人相处起来却是像老夫老妻一样。二人在一起常常会一起读古典文学。有时,张灵甫还会带着她去看古董,教她骑马。

尽管二人恩爱至极,可是王玉龄心中始终是有一个疙瘩,吴海兰究竟是因何而死,莫非真的是因为出轨吗?

以常理推辞,虽说张灵甫性格狷急,可是也绝不至于因一句话,就信以为真,去杀掉自己的自己,对“吴海兰出轨”之说,王玉龄是不相信的。

最后王玉龄实在没忍住,就问张灵甫道:假如我在外面乱交男朋友,你又会如何处置我?”

张灵甫沉默了起来。

接着王玉龄又说:“要是我真是出了这样的事,那我随你怎么处置,我的家人也不会去告你的。”

过了许久张灵甫轻叹一声,讲出了当年的“实情”:

“当时是她拿了我一样东西,我问她要,可是她又死不松口。在事发的前一个晚上,我们已发生过争执,心里就有些不痛快了。第二天我们带着孩子坐马车回长安乡下。从西安回家的路上,会途经我母亲的坟地,她清楚每次回家我都要在那里下车,在我母亲坟前祭拜过以后才会回家。以前的她会与我一同下车,可是一次她拒绝了。回家问他一些事也不答我,这就让我火更大了。”

在王玉龄的回忆中,可以获知,张灵甫之所以杀妻,也并非是因为她出轨,而是因为他怀疑妻子是中共地下党,偷走了自己的重要文件。作为中共老对手的他很清楚,吴海兰是地下党这件事,有着极大可能。后来灵甫的女儿张清芳也说,自己的母亲亲吴海兰以及她的舅舅都是地下党。

对张灵甫而言,背叛是他无法容忍的,在他眼中,对自己问询闭口不言的吴海兰,已是成了自己政治上的对头,而这也就造成了那场悲剧。

1945年,张灵甫与17岁的王玉龄成了婚,婚后二人在南京度过了一段平静又快乐的时光。

王玉龄对二人年龄上的差距并未有太深的感触,张灵甫也从不会去说什么么肉麻的话,可是他常常会与其他人讲:“我这一次讨了一个好老婆,这是比什么财富都重要的,我要讨饭的话,那我老婆会给我拿碗。”

在当时张灵甫身边的人时常会与王玉龄讲,现在的张灵甫地位是相当于守卫南京,非同寻常。可是在王玉龄面前,他却是从位有过丝毫官架子。

有次王玉龄和张灵甫闹矛盾,愤怒之下的王玉龄扬言要离婚,这可吓坏了张灵甫,在接连的赔礼道歉无效后,张灵甫索性对妻子王玉龄立正敬礼道:“你不原谅我,我手就不放下来。”

就在孟良崮战役的前几日,张灵甫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妻子王玉龄平安地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此时正在前线打仗的张灵甫高兴极了,他急忙打电话说道:“玉龄,你要照顾好自己和儿子,我会尽快回去的!”

那段时间王玉龄在家中满心欢喜地等待着丈夫的归来,可是她不知道的是,这一战张灵甫被困在孟良崮被整整十几天都没有等到援军,他所统率的部队已是弹尽粮绝,难以坚持。

在吃完最后的干粮以后,张灵甫写下了一封血书,把自己想对妻子说的话全部表达了出来。

在他战死以后,此时远在家中的王玉龄并不知晓,她已是几个月没有收到丈夫张灵甫的电话和信件,有些不满的对家人埋怨道:“都是当爹的人啦,怎么也不知道给家里报个平安呀,还让人每天都担心他。”

在接到丈夫张灵甫遗书的那一刻,王玉龄再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她彻底地崩溃了。

1948年,在解放军的攻势下,国民政府摇摇欲坠,众多国民党高官携带家眷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出逃。迫于形势,王玉龄也带着自己的母亲、儿子去往了台湾生活。

王玉龄原本优渥的身家此时已是所剩不多,只能靠着微薄的抚恤金生活,尽管说灵甫在国民党内部素有名望,可是他的遗孀却是过的很苦,即便是温饱也很难解决。

每年国民党都会为张灵甫开追悼会,同时要求王玉龄必须参加,而这也让她不得不一次次地揭开自己刚要愈合的伤口,回忆起那些个疼痛的记忆。

宋美龄曾言之凿凿的说示要约见、慰问战死将领的家属们,同时安排她们生活,王玉龄与其他几位遗孀因此也到了宋美龄的府邸,可是他们等了很久。最后却是没有见到宋美龄,还得到对方一句“夫人身体不适,还请改日再来吧。”

没有了国民党政府的帮助,王玉龄只能依靠自己打工来维持生计,此时的她也下定决心继续学习深造,之后在孙立人的帮助下,王玉龄获得了往美国的护照,蒋介石也给她特批了平价兑换1000美元,可这也需要她自己拿台币兑换。

在那一年她只有25岁

来到美国以后,王玉龄很快就考入了纽约大学财会专业,她一边努力打工赚钱,一边认真学习各类课程,在经过四年努力后,她终于从纽约大学毕业了。

后来的王玉玲在罗斯福医院做了两年会计,又到一家五星级酒店工作了三年,最后在美国航空公司,干到了退休。

在张灵甫去世8年以后,王玉龄在异国他乡,内心也是很渴望家庭温暖的,她也曾嫁给一位大学华裔教授,还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可不幸的是,这段婚姻也只维持了7年,二人最后还因观念不合而分手。

离婚以后的王玉龄就将母亲与儿子接到了美国生活,对于两个孩子的学习,她要求极为严格,在当时按照美国的法律,假如考不上大学那就得去当兵,因此王玉龄多次告诉孩子们说:“绝不可以当美国兵。”

在她教育下,两个儿子也成功考上了大学。

在她从美国航空公司退休以后,她也没有闲下来,曾连续两届担任美国华美学会主席,帮助在美有残疾或生活困难的华人。尽管说她在美国生活优越,可也始终思念着祖国的故土。

1973年周总理在获知王玉龄在美国的情况以后,就立即让黄华设法找到王玉龄。

看着黄华寄来的信,此时的王玉龄忽然感觉内心有些害怕,尽管他一直以来都想回到祖国看一看,可是作为一个国民党将军的太太,她是不太太敢接受黄华提出的回国邀请的,于是思虑再三的王玉龄就给给黄华写了一封回信,她以签证困难为借口,拒绝了这一次的邀请。

在几个月以后,王玉龄去往了香港度假,这时的她意外的收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友电话,想要邀请她去澳门游玩。

等到她抵达澳门以后,王玉龄“稀里糊涂”地就被带至了广州,转而又乘坐飞机飞往北京。走下飞机的王玉龄受到了热情接待,这一刻她才明白,她这次回到祖国是周总理精心安排的,而负责接她回国的老友也是周总理亲自选派的。

在她走进人民大会堂之际,他看到了只在报纸上见过的周总理,此时的王玉龄既紧张又高兴,她在来之前,心中就十分的忐忑,不清楚总理为何邀请她这位国民党军官的夫人到大陆,也不知道这一次见面总理会与她谈些什么。

一见面,周总理就紧紧的握住了王玉龄的手,对她回到祖国表示了欢迎,总理只是用了几句话的时间就将一直心怀忐忑的王玉龄,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

握着王玉龄的手,周总理讲了一句让她一辈子无法忘记的话:“灵甫是个好将才,他在黄埔时期,我是他的老师,没有把他争取过来,这是我有责任,也是我的一大遗憾。”

后来由于周总理工作繁忙,就安排罗青长作为王玉龄的陪同,不仅是浏览了北京许多的名胜古迹,还去往了延安、西安等地,无论是去往哪里,王玉龄都受到了很高规格的接待。在即将返回美国前,外交人员转达了国务院的意见:“王玉龄女士何时想回大陆,随时可签证,她来去自由。”

据说有次特权的只有她和杨振宁两人。

相逢一笑泯恩仇,尽管是战场上的对手,可是解放军却也以其博大的胸怀,对张灵甫没有恶感,在他去世以后,陈毅还曾花费400大洋为其买了一口楠木棺材,对其厚葬。

王玉龄在北京的那段日子,粟裕的侄子粟刚兵还曾出面与其吃过饭,众做周知,粟裕就是孟良崮战役的直接指挥者。在宴会之上,王玉龄说自己没有去怪任何人,谁让她的先生与粟裕是各为其主的职业军人呢?

因为张灵甫的墓地一直没能找到,于是就在2003年,王玉龄在上海浦东专门为丈夫立了一座衣冠冢,上面写着他想对已经逝去的灵甫说的话:

“当年有幸识夫君,没世难忘恩爱情。

四七硝烟伤永诀,凄凄往事怯重温。”

2007年,王玉龄再次收到了粟裕侄子粟刚兵的邀请,去往孟良崮拜祭自己的丈夫,在获知张灵甫的墓将安置在其毙命的山洞中时,这时王玉龄很是幽默的打趣道:“记得在那给我留下一个位置。”

在她80岁大寿之际,粟裕的儿子与邓华的儿子也前去为她祝贺。在吃饭时,众人谈起了父辈之间战场上的事情,王玉龄说道: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 阅读:44
历史的丰碑

历史的丰碑

有些人我们要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