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周总理在西花厅接见外宾,看着纸条骤然变脸:龚澎走了

历史的丰碑 2023-11-04 15:01:19

1970年,周总理在西花厅接见外宾时候,工作人员递给了总理一张纸条,在打开以后,总理猛地脸色然变,过了片刻,周总理才喃喃道:“她走了,她走了,龚澎她走了!”

这位让周总理万分悲伤的龚澎是谁呢?她又呼有何不寻常的故事呢?

实际上这个令总理黯然神伤的龚澎,,曾经她是燕京大学的校花、首位中国女性发言人,首位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但这样一个杰出的女性,如何又会在如此年龄就悄悄陨落呢?

龚澎是在1914年出生于日本横滨,她的父亲龚振洲是一位进步人士,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过辛亥革命,龚澎出生在那个动荡之时,她与姐姐从小便跟随父母到处迁徙,从日本到了南阳,之后回到广州,最后才再次踏上上海的土地。

在袁世凯去世后,龚澎他们一家也算是有了比较安稳的生活。虽说龚澎的童年是在动荡中经过的,可是他父亲在革命之时,也从未曾忘记对女儿的教育,龚澎在他的父亲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下,从小也非常明事理,渐渐的形成了追求进步的思想。

1933年,龚澎考进了燕京大学,她在入校期间,读了许多进步刊物,常常和老师同学们在讨论当时国内时局,各自阐述自己的感受。

龚澎不仅是在思想上有着高尚的情操,她在外貌上也十分的出众,可谓是天生丽质,当时的土她是学校中的“红人”。

然而本可以靠颜值吃饭的他,却靠的是才能。

龚澎不仅学识渊博,可以说一口纯正的英语,同时她还能够写得一手好文章,“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以后,龚澎闻听消息,立即报名参加,这也让她成了同学中眼中的“花木兰”。

1936年,龚澎正式加入共产党,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又在上海呆了半年就辞别了父母离开了上海。

虽说当时龚澎并没有向父母说明自己要去哪里,可是她的父母已经十分清楚自己女儿的选择,对于这些两位大人没有阻拦也没有支持,只是与女儿讲了这样一句话:“假如你要选择道路的话,你认为是正确的,那就不要回头;假如你要想回头的话,家里的门是不会为你打开的!”

龚澎的父亲这是在告诉她,不要轻易做选择,一旦选择了革命的道路,那便再无回头的余地了,既然是自己的选择,那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于是,龚澎带着父亲的忠告就此离开了上海,去往了延安,至此开始了她的革命道路。

也就在这个时候,龚澎遇到了自己心动的男人,此人是朱德秘书刘文华。他与龚澎志同道合,无话不谈,二人在1940年进行了短暂的结婚。

然而刚结婚一个月,二人就面临着分别。或许是当时领导不知道二人结婚的消息,便决定调龚澎到重庆担任周总理的英文秘书,当时的朱德也告诉龚澎,假如她愿意留在总部工作的话,他也会亲自与周总理商量这件事。

可是龚澎想到,自己此去是为抗日胜利做贡献,个人的牺牲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她告别了丈夫刘文华去往了重庆。在此期间,这对新婚夫妇只可以通过鱼雁传书,以此表达自己的相思。

来到重庆以后,龚澎的工作涵盖面非常广,不仅是要扮演新华社记者,同时他还要当周总理接待外宾的翻译,更是需要用自己的专长,去讲讲延安方面的很多外宣文件翻译成英文。

此外,当时的龚澎已经成了党内一位名副其实的外交新闻发言人,几乎是在每一天她都会代表中央准备好新闻发言稿,与来自世界各国的新闻记者,去阐述当时党内的政策与观点。

每当周总理会见外国记者和外国人士时候,龚澎都会陪在总理身边担任翻译。

1940年皖南事变以后,英国大使卡尔举办了记者招待会。这次专门卡尔让龚澎坐在自己身边,会上他,表达自己对国民党破坏团结卑鄙行径的反对和对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的支持。

借着这次机会,龚澎罗列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种种罪行,回答了许多记者的提问,渐渐的龚澎也在无意间成了这次招待会的中心人物。

许多曾经在重庆工作的国际友人都曾在回忆录里称赞龚澎的品德与才干,十分高兴的承认当年自己曾对这个美丽的中国女子一见倾心,甚至有人还回忆道:

“当时龚澎的一举一动,都充分体现着众人所熟悉而且十分欣赏的周恩来的工作作风。”那会儿,龚澎她一直都是住在周公馆楼底一间阴暗的斗室内,除却四张竹床外,只可以安放一张小桌。地下室每日看不见阳光,加上那时的重庆也比较潮湿,因此加拿大国际友人文幼章将龚澎比作“潮湿的地下室里的一枝长茎花。”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同样对龚澎赞誉极高,称她为“环球新闻界一个最出类拔萃的妇女。”

就在她全力投入到工作时,1942年7月,接二连三地打击来了。

先是传来是父亲龚镇洲离世的消息,她没有想到一直在西南一带宣传抗日的父亲,竟会在一夕之间病故。

更让她手触无措的是,她一直心心念念的丈夫刘文华也离开了她,刘文华在八路军的行军途中因病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在得知这一消息周总理担心,这接二连三的变故会让龚澎难以承受,就刻意将她丈夫刘文华去世的消息暂时隐瞒了下来,直至她从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走出来时候,才选择了告知她。

龚澎读着丈夫留给她的遗书:

“……我的妻子,我在想念着她,假如我有不测的话,那就让她嫁人。只要她不脱离人民群众,她就永远对得起我……”

丈夫的每一个字都刻在了龚澎的心上,让她肝肠寸断,却又让她无可奈何。

这一天,她在昏暗的房间里,把自己的头埋进被子中,躺了整整一天一夜。

后来周总理还是担心她,就专门让妻子邓颖超亲自前去看望她,对龚澎进行安慰,这才让她逐渐走出悲痛之中。

也就在这时,乔冠华来到了重庆,也走到了龚澎身边。

乔冠华可谓天之骄子。他从小就聪颖,接连跳级,在他16岁那一年就考入了清华大学哲学系。

之后的他又获得了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然而尽管荣誉名利加身可乔冠华却从未忘根。在学业有成以后,他没丝毫犹豫的就回到了国内,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在他来重庆前,就曾活跃在香港战线上。当时的乔冠华以“乔木”为笔名,洋洋洒洒间写下无数关于“二战”的精彩评论。

毛主席看完他文章以后,连成称赞他:文章顶得上两个师。

1942年,香港沦陷。乔冠华也不得不撤至重庆,进入到中共南方局外事组。此时的他所负责的是《新华日报》编辑工作。于是就这样,他与外事副组长龚澎成了一条战壕里的战友。

在那段日子中,二人一起研究文章的写作;一起去外国记者处宣布共产党政策......

感情也在逐渐升温着。乔冠华欣赏龚澎的美丽气质与才华;而龚澎则是被乔冠华渊博学识深深的吸引着。

龚澎为人理性,乔冠华感性则是更多些;龚澎擅长与人交际,而乔冠华则是为人处事耿直。这两人在性格互补,工作上也是互相补其不足。

冯亦代的夫人说他们这俩人呀是才子与才女,是天生一对。他们的同事也都称乔冠华和龚澎是“断肠人”找到了“心上人”。

1943年11月,在所有人的期待下,乔冠华和龚澎在众人的期待中结为伉俪。

在当时,周总理邓颖超、叶剑英等领导纷纷向他们表达了贺新婚;为夫妻二人送上了一块集体签名的大红丝绸。这份贺礼也一直被乔冠华和龚澎俩珍藏在箱底。

第二年的秋天,龚澎、乔冠华生下了属于他们的孩子。

这对夫妻情蜜意为愁云惨淡的重庆注入了不一样色彩,一时之间成了美谈。

毛主席笑着他们之间的爱情为“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

1946年5月3日中共南方局在周总理的带领下迁至了南京。龚澎与乔冠华在沪办事处,共同创办第一份英文版的《新华周刊》。

在这一年的10月,夫妻二人又转赴至香港进行统战工作。丈夫乔冠华成立了新华社香港分社;而龚澎则是创办了英文周刊《中国文摘》。

这也是当时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向海外发行的英文期刊。

这对结婚没多久的夫妻,一直都是夫唱妇随,齐心协力的去完成工作,逐渐的二人让中共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与认可。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龚澎与丈夫乔冠华都成了这个新生国家的著名的外交家。在工作上,夫妻二人双剑合并,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发光发热,在生活里,夫妻二人则是 一对人人都羡慕的伴侣。

龚澎是位非常贤惠的妻子,她的乔松曾说,家中的一切都是母亲在打理,而母亲总是可以将我们的生活安排得很好。

对丈夫乔冠华,龚澎更是做到了欣赏与尊重。特别是在工作中,龚澎总是会刻意去放淡自己的光芒,她会把自己的丈夫往前推。

在家中乔冠华对龚澎有着很深的依赖性,就如同是他的主心骨 一样。龚澎也是心甘情愿的为丈夫付出一切。

这真正的原因只是为了那份“爱”。

在建国以后,35岁的龚澎就担任起了外交部新闻司第一任司长,她也是当时正司级干部中唯一的女性,假如说在重庆期间的她是锋芒毕露,那此刻的她已然成了一名杰出的外交官了。

龚澎争取了一切有可能的机会,去找到很多重要的国际记者来华访问,当时她与美国记者斯诺和英籍华商作家韩素音都互为好友,这也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4年4月至7月,周总理率领代表团代表中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这样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为更好的做出准备,在动身之前,龚澎就发动经贸部相关单位与和外交部众多部门一同编辑了1700多万字。

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言当天下午,中国就首次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当时到场的300多名国内外记者认真倾听着台上了中国代表团发言人龚澎的介绍和发言。

那天龚澎以不疾不徐的语调精准有力的措辞,告诉了所有人中国政府的对外立场和政策。

后来有西方记者赞誉她为“年轻优秀的发言人”。

在日内瓦会议召开的三个月时间里,龚澎的名字也是不断的出现在各国报纸端。

1963年,周总理出访亚非十四国。当时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曾有国家记者提议要采访周总理,可是对方希望中方付费。

面对如此无理要求,龚澎当即就驳斥道:“记者先生,我看您是想错了,我们国家从来不需要你们的恩赐。在很多国家电视台上纷纷出现周总理形象以后,贵国的电视记者才出现。想必到那时,记者先生你就会知道你今天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龚澎不仅是把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温润的一面展示给全世界,同时他也让所有人看到了中国“刚”的一面。显示出一个真正大国风范。

然而也就在这时,一向身体不好的龚澎也因工作过度,健康每况愈下。

有次在他去卫生间时,忽然就给跌倒在地,再难动弹,闻听消息的丈夫乔冠华立即送她到了301医院,然而不凑巧的是,当时主治医师却是又不在,之后经过十几个小时才组织会诊,得出的诊断结果是:龚澎脑动脉血管破裂,她的脑子上半部已经全部遭到破坏,失去了思维能力。

听闻消息的周总理立即动身前来探望,他亲自为龚澎号脉,接着又详细向医生询问起龚澎的病情。接着总理指示成立抢救小组,为龚澎做了脑颅手术。

看着手术后的龚澎,周总理满是伤感的说道:“我不愿再看到龚澎同志这样了,看了我就会变得很难过。”

当时马叙伦先生作为“植物人”已是活了12年。周总理为了保住龚澎,就立即让他的保健护士郑淑云,去了解对方为何能活那么久?有什么特殊的护理方式?可否用在龚澎的身上。

自5月以来,龚澎总是会处在昏迷状态,她说靠着机器来维持生命的,尽管说她看起来是在呼吸,可是她的脑部已经完全被损坏,整日里躺在床上身上也是插满管子,就如同是泄了气的皮鞋。

在她住院四个多月中,丈夫乔冠华一直守在身边,渴望着奇迹的降临,然而遗憾的是他却是等来了妻子逝世的消息。

得知消息的周总理,急忙赶到医院,当天龚澎的几个孩子都站起来迎接总理,只有乔冠华看到总理以后像是见到自己的父亲一样,他靠在床栏上,再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他放声痛哭道:“龚澎她要不行了,我实在受不了!”

周总理走向乔冠华,神情也变得格外凝重,就如同是位父亲一样镇定地对乔冠华说道:“冠华同志,要记住你是共产党员,你必须坚强一些!还有你的孩子们在这里呢!”

听到周总理的话,乔冠华赶忙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

得知龚澎去世的消息后,毛主席满是悲伤的说道:“龚澎呀,她是一个好同志!

在她去世的当天,周总理刚好在与外宾会谈,忽然工作人员递给总理一个条子,看完以后,总理罕见失态道:“龚澎走了!龚澎她走了……”

之后的时间中,周总理也一直怀念着这位得力助手,他曾多次与人称赞道:“龚澎是外交部女性的一面旗帜!”

1970年9月20日,龚澎这位对新中国有着巨大贡献的外交家离开了人世,两天以后,《人民日报》刊登了她去世消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外交部部长助理龚澎同志,于1970年9月20日因病离开了人世。龚澎同志她于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享年56岁。”

在龚澎离世以后,乔冠华也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难以自拔。他时常会半夜起来,然后去戴上自己的眼镜,接着拿着放大镜去看,已经离开的妻子照片,不知不觉间,他的眼泪竟是吧嗒吧嗒地往下落着。

后来有次,乔冠华给朋友打去电话,他在电话里悲痛的说道:“我实在受不了了,太寂寞了,你有时间来看看我吧。”

在这位朋友到来以后,就看见乔冠华家里放了许多酒瓶子,此时的他也变得苍老了许多,这也让朋友心里很是难过。

龚澎去世后的一年多时间中,乔冠华也是一直难以从悲痛中抽离出来,他总是会在一个人的时候不自觉落泪。

3 阅读:576
历史的丰碑

历史的丰碑

有些人我们要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