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被人杀害,杜义德万分难过,请求回家报仇,邓小平批示:同意

历史的丰碑 2023-11-06 14:54:18

在邓小平想来,杜义德的父亲遭人杀害,这里不仅存在着私仇,同时也有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当地地主恶霸的阶级仇恨。假若此仇不报,那公道又何在?

邓小平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不仅同意了杜义德的请求,还专门给他特批了一挺机关枪,去帮助杜义德报仇雪恨……

杜义德老家是湖北黄陂人,他生活在一个贫苦家庭中,原本他是有兄弟12人,然而却只有5人活到了成年。因为家庭的贫困,杜义德仅仅只读了1个月的私塾。在他14岁那一年,杜义德就被送至了武汉学习木匠活,在那里,他受尽了刻薄老板的欺凌。

当时的他很是想不通,为何眼前的这个世道如此黑暗,为何如此不公平,为什么人民的苦难永远看不到尽头。

在艰难的生活里,杜义德遇上了共产党员李先念。那段日子里,他每日白天干活,晚上则是在李先念那里听他讲《共产党宣言》。

听着李先念讲述的共产主义思想,这让杜义德不觉间,感觉眼前一亮,他清楚自己一直梦寐以求改变穷人受压迫悲惨命运的真理,在李先念这里找到了。

一天,木匠铺老板如同往日里一般对着杜义德拳打脚踢。气愤不过的杜义德一拳就将老板打晕,然后他径直扬长而走。

1929年,杜义德与家乡的100多名赤卫军一同加入了红军,被编入红11军31师4大队。

成为基层战士的杜义德可以用勇猛无双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的红四方面军,是猛将扎堆的地方,而杜义德便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他作战又狠又准,特别其擅长于夜战,当时都戏称他为“夜老虎”。

在那个伸手看不到五指的晚上,其他人都辨别不了东西,可唯独杜义德只用摸着树皮的厚薄就能辨别南北。曾经领教过他厉害的敌人,恐惧地称呼他为“尖黄陂”。

在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占着上风,许多逃走的地主们,在国民党支持下组成了“地主还乡团”,他们回到以前的村里大肆坑害百姓,对当地村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有次他们来到杜义德的老家木兰山塔耳岗区杜家村,准备抓捕杜义德。

杜父清楚“地主还乡团”的残暴,就在他们到来前,让妻子带着孩子们躲了起来,同时交代道:你找到地方躲起来以后,最近几日先不要出来的,等到风声过去以后,往后我要是不在了,你要照顾好自己和家庭。”

没多久“地主还乡团”就来了,他们头领一脚踩在杜义德父亲的背上,大声问:“你儿子杜义德跑哪去啦?现在他人呢?你赶紧给我把他交出来,不然你免不了一顿皮肉之苦!”

在“地主还乡团”威胁下,杜父没有丝毫妥协,他嘴里含着血,咬着牙,态度坚决的说:“你们别想找到他!”

那天地主还乡团”对杜义德的父亲使用了各种刑具。可是杜父并未开口。

当杜义德收到消息以后,他德跑到一个没人的地方,放声大哭起来,心中也是暗暗发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尽管说杜义德非常想回去复仇,可是他是一名红军,军队有纪律,杜义德也只好将这份仇恨埋在心底。

这份仇恨鼓励着他,每逢作战,总会身先士卒,对待敌人从不会手软。

常常在战场上会看到他手持一把大刀,杀入人群,就如同是一台绞肉机,杀得敌人血肉横飞。

在杜义德鼻翼上有一块疤痕,花生米大小。都说伤疤是男人的勋章。在将军眼中,这块伤疤是“生死疤”也是“光荣疤”。

杜义德曾讲过:“这是曾经我与敌人拼刺刀留下的,当时他的刺刀已经捅进了我的鼻子,我用手里的刺刀一下子捅在了他的脑瓜上,将他给捅死了。

事实上,他这一生共有9次重伤,这次的伤也是最轻的一次。

因为她作战很是勇猛,不久便当上了军官。杜义德很是善于带兵,他也很重视部队训练。根据徐向前的训练方式,他练兵一是练胆量,二练技术,三练战术,四练行军,五练作风。

因此他所率领的部队也形成了“狠、硬、快、猛、活”的战斗作风。

1936年春,杜义德担任起了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政委,他成了红四方面军的后起之秀。可只要让他闻到硝烟味,他依然会忍不住身先士卒。

有次在战斗中,杜义德率军队久攻不下,他一着急就跳出战壕带头往前冲。谁曾想这时候敌人的一颗子弹将他打穿,随后不久她便被送回了医院。

当时军队首长看重杜义德的勇猛,就给红四方面军卫生部长苏井观下达命令:“务必要把杜义德给我救活!”

因为那个年代,医疗用品很是稀缺,即便是麻药也没有,而杜义德又是贯穿伤。为可以给他的伤口消毒,军医就将纱布浸泡在纱布上,然后再穿过他的伤口来回拉,这一下子就把杜义德痛得咧牙咧嘴。

好在他命大,在军医的治疗下,才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1935年1月杜义德调任为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参谋。在这一年的嘉陵江之战中,他与同样脾气火爆的疯子王近山“火拼。”

当时是在1935年3月28日,打响了嘉陵江战役以后,很快红军战士就拿下了滩头阵地。并且顺利抢占了滩头阵地以后,杜义德则是被徐向前任命为渡江总指挥。

为加快渡嘉陵江速度,徐向前命令杜义德立即率部架设浮桥,掩护红军主力过河,并且徐向前还下令说:部队在过江之前,任何骡马、辎重都不准上桥。

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尽管说骡马辎重很重要,可是渡江讲究的是速度,带这些东西显然是累赘。

也正是因为这一条命令让杜义德差点与王近山打起来。

当时在浮桥架好以后,部队就开始有条不紊地通过,一旁的杜义德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随时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

忽然传来了一阵嘈杂声,杜义德盯眼望去,原来是浮桥被人给堵住了,此前来顺畅的通道也出现了拥挤和堵塞。

杜义德赶忙跑上前去,发现之所以被堵塞,原因还是在于有人牵着战马上了浮桥,那简单的浮桥又如何可以经受住这些战马的重量,很快桥面出现了倾斜,马匹这时候也出现了失衡,几乎动弹不得,堵塞情况也就随之发生了。

看到如此情况,杜义德大喊道,“人先从桥面上过,马从水里趟着过去。”

然而桥上牵马的人仿佛是没有听见一样,根本没人理会杜义德的指挥。不仅如此,这些战士一边牵马试图继续前行,还一边挑衅着,“不可以,必须得从桥上过。”

杜义德脑海中不禁想问:究竟是谁,会有这么大的胆子敢不听指挥?违反渡江命令就是不行,于是他掏出手枪就将堵住路的两匹马,当场击毙了。

这下子可是不得了啦。

看到自己好不容易搞来的战马被人给打死,那位牵马的军官大骂一声,也是立即拿起手枪就对准了杜义德的脑门,大声喊道:你信不信我打死你?

杜义德根本不怕军官的威胁:你是眼瞎了,没看见天上有敌人的飞机,地上敌人追啊?战士们要是过不了江,你脑袋等着开花吧,敢毙我?你个二杆子!

随着两人的争吵,渐渐的惊动了徐向前,在清楚原因之后,徐向前立即把牵马的军官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事后,杜义德这才清楚,原来眼前这个军官就是大名鼎鼎的“王疯子”王近山。

在解放以后杜义德曾问王近山,此前那次你不会真的准备对我开枪吧?

王近山闻言哈哈一笑,说道:我又不是真疯子。

二人是不打不相识那种,到后来两人还成了搭档,一个是部队首长,一个则是部队里的政委,而且二人之间的合作还是很有默契的那种。

1936年,到达延安以后,杜义德所率领的部队就进行了改编,杜义德也开始担任起了总部警卫团团长,不久他便进入了抗大学习。

也是在这个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了!

杜义德假如了抗日的洪流中,他率领部队在山西、陕西地带与日本人进行周旋,并且多次击退了日本人的进攻,完成了组织交代下来的各项任务。

在接连取得胜利以后,当时的毛主席也对这个年轻人感到好奇,于是主席就找到了杜义德谈谈心。

见面以后,毛主席说:“你们的仗打得不错嘛,就是部队里有没有及时总结经验,整理成材料呀?”

杜义德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头,然后开口说道:“报告主席,我们那些事不值一提,大家也都清楚!”

毛主席摇了摇头:这怎么可以,知道是一回事,可写出来宣传资料那又是一回事了,你们仗打打得好,要总结出来为什么可以打得好;打得差那就更得去吸取教训!咱们红军要做一个有心的人,要去懂得总结经验,这样自己可以学习了,其他人也可以学习咯!”

自杜义德从毛主席那里离开以后,他开始总结每场作战的经验,之后的他果然指挥战斗的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在抗日时期,他先后参加了370次战斗,身上的每一道伤疤,都是他这些年战功的最好证明!

杜义德打过很多胜仗,他除却善于总结外,也与他用兵哲学有很大的关系。

杜义德曾据血和汗总结出一套规律:部队想要打胜仗,就要多流汗、少流血!

军队里的指挥官尽管是支部队的大脑,可假如没有士兵的话,那只有大脑,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活着的。因此该如何保证战士们的安全,就是杜义德最讲究的事。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很快杜义德率军就打了一个胜仗。

当时国民党30万大军出动,准备进攻共产党的冀鲁豫根据地,我党的指挥官是刘伯承、邓小平二人,他们手上也仅有5万人。

在出战前国民党指挥官赵锡田曾对舅舅刘峙夸下海口说:我用不了两个星期,就可以占领冀鲁豫!到时候就可以把刘伯承、邓小平赶出太行山了!”

面对气势汹汹的敌军,刘邓两位统帅冷静分析,认为此时解放军应当诱敌深入,之后再集中优势兵力击败赵锡田所部,而现在这个艰巨的任务就需落到杜义德、王近山二人肩上。

杜、王收到命令不敢怠慢,他们经过思考以后,给赵锡田设下了埋伏。

后来的赵锡田果然中计,他一开始节节胜利,自以为解放军不过尔尔,名气都是吹出来的,叫嚣着:“我三师乃蒋校长王牌之首!所向无敌!”接着又继续下令追击我军。

于是就这样,赵锡田再次进入了杜王二人的包围圈中,不久解放军从四面杀出,大破国民党军队同时也俘虏了赵锡田。

在抓到赵锡田以后,杜义德笑道:“前些天日子你一直在追我,现如今可是满意了?”

消息传到毛主席耳中,主席任忍不住称赞杜义德说这一次的战役是一次“典范”同时在之后的十天内3次嘉奖杜义德,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主席有多高兴!

1947年,王近山出了车祸,只好放下手里的工作住进了野战医院。没几日,邓小平与杜义德就来到医院看他,王近山很是担心自己以后不可以再打仗了,看到邓小平他当即就流下了眼泪。

见此,邓小平当场给他表态说:“不管你是否是残疾,我都会让你去前线的”。

听到首长的态度,王近山这才长舒一口气,接着他拉着杜义德的手,不停的叮嘱道:“这段日子部队里的军政指挥全靠你一人了!”

杜义德看着老战友对军队的不舍,向他承诺道:“你就安心养伤吧,等伤好了,6纵原班人马我再交给你!”

此时刘邓大军已经在大别山汝河南岸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局势不容乐观,作为军队指挥官的杜义德既要研究军事部署,同时他还要开展政治教育,每日里忙得不可开交。

然而,尽管说杜义德看似急的团团转,可实则他却是头脑冷静,心思缜密,已是找好了克敌制胜的突围计划。

为了摆脱国民党的追击,杜义德下令烧毁文件毁弃辎重,接着他又开启“夜视仪”的技能,率军连夜奔袭汝河南岸的国军整编85师。

当时的守军根本没有料到被围追堵截的六纵,竟然会主动出击,丝毫没任何的准备,这也让此前国军精心编织的口袋阵被六纵直接打穿。

杜义德率军不仅是顺利突围,同时也且从运输大队长那里缴获一大批军用物资。

得知消息的刘伯承大喜过望,他在大会开始以后表扬杜义德:“杜义德能此人文能武,文武双全呀!”一旁的邓小平也是喜笑颜开,他对这名心腹爱将也是刮目相看。

1947年,杜义德重新回到了故地大别山区,他都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可这也勾起了他的杀父之仇。在大仇之下,杜义德整个人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他再不见往日里的阳光,心里变得很是痛苦。

在他心里,父亲是那样的慈祥,可是却离开了人世,再无法看到了,父亲他老人家死的是那样的凄惨。父亲的离世,就如同是一根扎在心里的刺,杜义德一直无法拔除。每次一到夜深时,他就会睡不着,心里不断重复着一句话:“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不过杜义德也清楚自己是一名军人,无论如何也不可以离开部队,更不可以去私下复仇,这时部队里的纪律。那又该如何呢?杜义德在心里不断的问着。

在一番思考以后,杜义德准备把心中的苦闷与邓小平倾诉,同时见面以后他还把自己想要回乡报仇的决心,作了汇报。

听完杜义德的话,邓小平沉思了片刻,就同意了杜义德的请求,为可以帮助部下复仇,邓小平还为他特批了一挺机关枪用。

之所以邓小平这样做,实际上也并非是因为杜义德是自己的下属,才想着维护。而是在邓小平看来,这件事看上去是私仇,可他中间夹杂更多的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当地地主恶霸的阶级仇恨。如此大仇与共产党的革命初衷是吻合的,一致的。所以才会选择支持。

最后这些人全部倒在了杜义德的面前,他的杀父之仇也得报。这让杜义德心里也轻松了下来。

在大仇得报后,杜义德便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了战斗中,后来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杜义德曾多次说:“小平首长对我好啊!”

在他看来,可以亲手杀死自己的杀父仇人,这件事与邓小平对他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这份情谊,他一生难忘。

当然,在邓小平眼中,这不仅是私仇,更有着公恨。消灭“地主还乡团”,对当地人民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3 阅读:594
历史的丰碑

历史的丰碑

有些人我们要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