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周恩来特批何香凝不用火葬,众人不解,周:这个要求该满足

历史的丰碑 2023-11-25 14:50:48

1970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何香凝被诊断出了胃炎,之后她便被家人送往了医院治疗。在总理来与宋庆龄的关照下,何香凝这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1971年,已是九旬老人的何香凝再次病重,此时的她清楚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于是她向周总理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在她去世后后不想火化,她想把自己的遗体运到南京与革命家廖仲恺合葬。

在当时中央正积极的倡导火葬,毛主席与周总理更是第一批倡导者。许多人都以为周总理会拒绝何香凝的这份提议,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周总理却是毫不犹疑的答应道:“我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同意你的这份请求。”

周总理的这番话十分的痛快,也是让何香凝老人的心灵受到很大安慰。但是身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何香凝为何可以获此殊荣呢?

纵观何香凝一生,她都在追随着革命,毫无疑问她是共产党的亲密战友。她人生最后的心愿,也是源于一个人——廖仲恺。

廖仲恺与何香凝这对夫妻,一位一生不坠青云志,一位巾帼不让须眉,二人是革命道路上的“天作之合”。

何香凝从小就很勇敢,她敢于与命运作斗争,拒绝与其他女人一样“缠小脚”,因此从小生在富贵之家的她,反倒是拥有了一双大脚。

偏偏廖仲恺还就是想娶一个“大脚姑娘”。何香凝的父亲何炳桓听闻此事后高兴不已,她竭力的去撮合二人婚事。

1897年,19岁的何香凝与20岁的廖仲恺在广州成婚了。

在当时他们那个年代,恰巧是民族最为危难之际,有着数不尽的爱国志士,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探寻着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在婚以后,廖仲恺本来计划着去日本求学,学习救国的真理,可是当时他出国经费不够,无奈下妻子何香凝就变卖妆奁,为他筹集费用。两个月后,何香凝也追随着丈夫廖仲恺一同抵达日本。

在日本,廖仲恺夫妇结识了一位日后影响一生的重要人物,此人便是孙中山先生——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孙先生倡导“有志者应该发奋图强,彻底革命”,而这正中了廖仲夫妇的心,他们当下便决定,要追随孙中山,一同去走革命斗争的道路。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了,何香凝与廖仲恺这对夫妻也都成了同盟会最早的一批会员。

当时何香凝廖仲恺夫妇二人所居住的地方是在东京,这里是当时革命党人的通信联络站,孙中山先生几乎每星期都会在这里开几次会议,商议具体的革命工作。

不管是在日本,又或者是在国内,何香凝与廖仲恺夫妻二人都追随着孙中山先生的步伐,他们积极协助孙先生开展革命工作。

1925年3月11日,缠绵病榻已有数月的孙中山先生此刻已是到了弥留之际,他即便是气若游丝,可是孙先生依然吃力地喃喃道:“廖夫人,我感谢你......”

此时的何香凝早已是泣不成声:

“孙先生,我这个人没什么本事,可是先生您的苦心我还是知道的,我必定会誓死拥护先生您的主张,至于您的夫人,我也会尽心去爱护她的!”

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离开了人世。由他所创办的国民党其内部也出现了两股力量,一股是以廖仲恺为首的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的。另一股则是以蒋介石为首,他们肆意破坏国民革命的团结,甚至于他们还将廖仲恺视为眼中钉。

廖仲恺的革命意志从未有过动摇,他早已视死如归:“不管是任何人反对我,我都不会害怕,即便是打我杀我,我也在所不惜。”

1925年,廖仲恺与何香凝忽然收到消息,让他们去往国民党中央部开会。当时的二人只以为是有什么紧急会议,便也没多想,便已是匆匆出了门。然而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这实际上却是一场“索命的会议”。

等到廖仲恺走下车后,他在登上会馆的第三级台阶时候,忽然一枚子弹向着他迅速飞来,并迅速将他击倒在地。廖仲恺连中三弹后便倒在了血泊之中,生命垂危,没过一会儿他便已是在何香凝的怀中失去了呼吸。

得知廖仲恺遇害的蒋介石,立即赶来,然后他用一副惺惺的模样安慰起了何香凝,同时他也做出保证:抓到凶手后,他一定会对其严惩。可是这不不过是蒋介石的表面功夫,他这根本与共产党人的真诚关切不同。

当时周总理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便立即赶去了医院探望何香凝,同时出面和蒋介石一同抓捕凶手。可以说这样讲,周总理是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去做这件事的。

并且,周总理的出面也给国民党内部巨大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前去抓捕刺杀廖仲恺的凶手,然后将其驱逐出广州。

这次事件的发生,也是让何香凝认识了周总理,她也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决心。

先是失去了革命领袖孙中山,如今又失去了爱人廖仲恺,即便是何香凝她再如何的坚强,可面对如此局面,她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后来,在悲痛中逐渐恢复理智的何香凝做出了一个决定:除了孙中山先生以外,她还要继续丈夫廖仲恺未完成的革命事业,但凡是对这个国家有利的事,即使是让他举家殉葬,也在所不惜。

但是蒋介石之后的做法,却是让何香凝对现在的国民党的表现大失所望。背叛革命的蒋介石不仅开始大肆残害共产党人,同时他还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下令不抵抗,拱手把中国的领土白白让于日本人。

被蒋介石带领下的国民党伤透心的何香凝,最后不得不发布声明:辞去国民党内一切职务。

“既然你们执迷不悟,如今还坚持反苏反共,我无力去阻止,只好拒绝与尔等同流合污,今天我宣布辞去国民党内的一切职务。”

实际上在早些年间,何香凝与廖仲恺的孩子们便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了优秀的党员,他们已经开始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自己贡献。

对于廖仲恺的这两个孩子,周总理一直都很关心,呵护着他们在革命道路上越走越远。不管是廖承志又或者是廖梦醒,周总理都付出了成倍的感情。而对于总理的恩情,他们也一直铭记于心。

这些年中,周总理与何香凝一家的深情也是愈发深厚了起来,这也是何香凝受到温暖的写照。而共产党与其他国内各民主党派之间的风雨同舟,也是让何香凝于1948年,与国内各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一同发表声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何香凝辞去国民党内的一切职务后,他不拿国民党的一分钱补贴,去往了巴黎避世,在此期间她寄情于绘画,创作出了大量的佳作,靠着卖画过着日子。

何香凝本以为自己会在这份平淡中了却余生,但是伴随着日本人的来犯,祖国四处硝烟四起,中华民族此刻迎来了最危险的时候,何香凝又如何愿置身事外呢?

1931年9月,何香凝就如往日里一样读着报纸,忽然他瞪大双眼,满是不敢置信:“日本侵略东三省,中国危急。”

怒火中烧的何香凝,当即决定回到国内,共赴国难。

这个时候的何香凝因高超的画技,已是在巴黎小有名气,他也有许多的拥护者,那些法同胞劝她要三思而行,没必要放弃眼下安定的生活,但是何香凝闻言却是怒斥道:

“你们这些人打算什么时候回到祖国?你们可知道现在咱们的祖国处境吗?日本人已经打到咱们的家里了,你们还着急吗?我对现在的你们感到失望。”

1931年11月,何香凝踏上祖国的土地。在这以后,她便自己全部的身心投入到了救国事业中,没有一日停歇过。

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团结一致,停止内战,全国一同抗日。

闻听消息的何香凝激动不己,她率先响应这份共产党的号召,立即便动身联系了宋庆龄等20多人,他们身先士卒,甘为全国表率。

之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全国抗日通电,意图逼迫蒋介石抗日,何香凝对此是完全赞成的,他与共产党战士们统一战线,加入到了统一战线中。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了,此时中日上方的全面战争也打响。当时的何香凝恨不能亲自提枪上战场,于是她便开始致力于救护慰劳工作。

实际上当时的何香凝的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并不比从前了,但他还是为了培养救护人才,强撑着自己的病体,亲自在上海举办了妇女救护训练班。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何香凝便已经培养了2000余名专业的医护人才,并把这些人才分派到了各地后方医院与部队中。

他的这一举动迅速解决了当时战场医疗人手匮乏的燃眉之急,也为抗日作战提供极大的帮助。

何香凝很有未雨绸缪的思慧,那一年第一阵秋风吹起之际,何香凝便思考起了前线战士们的御寒问题。

想到这个问题,何香凝立即着手在妇女界发起了缝棉衣运动不,不过是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便是取得了惊人的50万件棉衣成果,这也让无数的战士们冬衣有了着落。

1938年1月初,因为日本人的猖獗,何香凝不得不迫离开上海,去往了香港暂居。可饶是如此,何香凝依然将救国运动搞得有声有色。

这个时候以是六旬年龄的她,而且还是在体弱多病情况下,何香凝还是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献给了呼吁海外同胞支持国内抗战工作中。

何香凝是因她的画作而成名,且她为人德行端正,在海外有着一定的声誉,老一辈的华侨对她的号召给予了充分的响应。

众人将现金,医药,通讯设备等到物资,全部悉数捐出;有些人捐献的是食品,罐头,瓶装水;有些侨胞则是自己过得也很清苦,可是他们这得知国难后,还是把自己身上穿的棉衣脱下,捐给了国内,已尽绵薄之力......

何香凝流着眼泪收下这些华侨的募捐,之后她又亲自组织人手去包装,运输,确保可以如期运至共产党所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

等到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又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挑起了内战,此时的何香凝再次出手,她多次帮助共产党击退敌人,并且亮明了自己的立场,她多次公开致电蒋介石:“请立即颁布永久停战之令,与民休息。”

何香凝自参与同盟会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她将自己的半生时间都用在了革命事业奋斗中。

等到新中国成立后,组织鉴于何香凝在革命年代做出的贡献,自然就受到了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的极高礼遇。

1958年6月27日,这天迎来了何香凝的八十寿辰。早上,周总理、邓颖超以及陈毅等领导人带着几十个年轻女同志一同来到了她的住所,专程为何香凝祝寿。

已是年近八旬的何香凝十分的感动,她没有想到周总理这么忙碌也会亲自过来给自己过生日。在那天的生日宴会上,氛围十分的欢乐,作为寿星的何香凝也很是高兴地给每个人都分了一块西瓜。

聊着聊着,众人便唱起了歌,陈毅元帅唱了一首《马赛曲》。他唱着唱着,邓颖超便从桌子上拿起了糖果,然后装入了自己的口袋中。

这个举动让周总理心中十分疑惑,邓颖超见状解释道:“我这是拿回去给孩子们吃”。

周总理一生没有孩子,邓颖超说的带给孩子们,实际上说道是他们夫妻二人所收养的烈士遗孤。

何香凝也了解周总理等人的难处,她知道周总理虽作为一国总理,可是他的家中却是十分的节俭。因此,何香凝还让周边的工作人员将一些点心包了起来,然后递给了邓颖超。

1968年6月,在何香凝度过自己的九十大寿后,他的身体忽然急转直下,精力也变得大不如前。

得知消息的周总理,曾多次让人进行探望。

1970年4月,何香凝在外出的时候,一个不小心摔倒在了地上,见状工作人员赶将她送去了医院。

这时经过医生的全面诊断后,发现此时的何香凝已是患上了肺炎,需要感觉治疗。在周总理和宋庆龄的关注下,医院放心展开了全面的抢救,这才让何香凝转危为安。

1971年,何香凝再次病重,此时的她也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于是何香凝便主动向周总理提出了自己的请求:死后她不想被火化,想把自己的遗体运至南京与丈夫廖仲恺合葬。

实际上在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就签署了火葬的相关决议,周总理作为政务院总理,更是所有领导人中第一批主张火化的倡导者。

大家本以为周恩总理会拒绝何香凝的这个要求,没成想周总理却是豪爽地答应道:“今天我代表党中央与毛主席同意您的请求”。

面对众人的不理解的眼神,周总理解释道:“何老太太她革命了一辈子,她为党与国家做出了太多的贡献了,这个要求我们理应满足。”

1972年9月,何香凝离开了人世。过了几天之后,社会各界人士也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她的追悼会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当时是由朱德元帅亲自主持,并且由国家副主席宋庆龄为她致辞,毛主席也在那一天送上了花圈。

宋庆龄在致词的时候回顾了何香凝的一生,对她评价道:“毫无疑问何香凝女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

依照何香凝的临终遗愿,周总理作出了指示,当时廖仲恺的墓是在江苏南京,为此,当时的江苏省还专门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去处理何香凝与丈夫廖仲恺合葬相关事宜。

何香凝与廖仲恺夫妻二人生前便有“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愿望,因此在建造廖仲恺的坟墓的时候,何香凝就要求将坟墓建成合葬墓。

工作人员专程找到了廖承志,询问起他父母合葬意见,廖承志说父亲廖仲恺的棺木可以原封不动,只需要将母亲何香凝的棺木安置时放左侧即可。

9月6日的下午,安葬仪式便在墓地举行了,当天工人们将何香凝的棺木抬入墓穴,接着便用钢筋混凝土把墓穴给封好。

一位很有经验的老石工,他重新为这对夫妻二人镌刻上了新的配文,只见上面写道“廖仲恺何香凝之墓”,自此以后,这对革命夫妻便长眠于南京的中山陵园,与苍山翠柏为伴.......

1 阅读:525
历史的丰碑

历史的丰碑

有些人我们要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