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地级市跟进,准备过紧日子

江南雨福 2024-07-15 12:54:33

现在日子过得怎么样?我相信大家自有体会,好与不好不必多言。

不管什么时候都有过得好的与过得不好的,但从整体来说,现在大家都在过紧日子。

01

在7月初,苏州市发布的一个文件引起了大家来很大关注。

在这份题为《苏州市深化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十条措施》要通知当中,明确规定了党政机关一些日常的开支约束。

这里面有很多措施都要求节衣缩食。

比如高铁沿线公路出行原则上不安排公务用车和租车保障。

公务接待要安排在机关食堂,而且原则上要跟职工提供同餐次的菜品,言外之意就是不能特殊对待。

对异地交流干部,挂职干部,原则上不安排在宾馆招待所居住,已经安排的要在一周内退到其他住所。

党政机关原则上不得新增租用办公用房和业务用房,已经租用的,要及时退出。

对于公务用车使用年限未达到10年或行驶里程未达到10万公里的,原则上不予更新。

另外这个文件还提出了很多有关节省开支的措施,比如维修改造项目拆除的设施设备要深化再利用;办公用房要共享等等。

除了节约开支之外,文件当中还提到了一些盘活资产的办法,比如对于具备条件的机关停车位要积极向社会开放等等。

看完这个文件,大家第1个想到的是苏州是准备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了。

看到这,广大网友似乎觉得味道有点不对。

苏州是谁?他可是中国最强的地级市,江苏第一大经济城市。

2023年苏州的经济总量达到26922.79亿元,位居大陆第6位,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和重庆这些巨无霸城市。

另外2023年苏州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达到2456.8亿元,位居全国第五的位置。

不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财政收入或者人均数据来看,苏州都是当之无愧的最强地级市。

按照苏州的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他们似乎并不差钱,但为什么现在却要节衣缩食了呢?

只能说现在各地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02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各地的财政收入也跟着迅猛发展,很多地方并不差钱。

所以政府部门各方面的开支都是相当大方,比如在很多地方最豪华的往往是政府大楼。

再比如有些地方的公务车很多都是高档货。

这么做符合地方政府的形象,彰显地方政府的实力。

但是当前行情不一样了,风向也不一样了。

一方面是很多地方财政都面临财政增长压力。

最近几年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都开始放缓,甚至是下降。

尤其是前几年疫情发生,各地为了保障企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减税降费的措施,这进一步导致各地方的财政增长受限。

最近两年时间,有不少地方财政的两年平均增长都是负的。

虽然在后疫情时代,各地的财政收入增长有所恢复,但相对前几年而言,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不少。

以前很多地方每年的财政收入增速都可以达到10%以上,但目前真正能够达到10%以上的城市已经很少。

另一方面是基金性收入降幅明显。

除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外,各地有一个很重要的财政来源就是基金性收入。

在基金性收入当中,最大的一块来源是国有土地出让收入。

但最近几年楼市面临着深度的调整,开发商拿地的积极性大幅下降,无论是土地的成交量还是单价都出现了明显下降。

近几年全国国有土地出让收入降幅非常明显。

从2021年到202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分为87051亿元,66854亿元,57996亿元。

对应的增速分别为3.5%,-23.3%,-13.2%。

进入2024年之后,随着各地陆续放开楼市的各项政策,原以为土地市场会有所恢复,但实际并不乐观。

2024年1~5月份,全国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只有12810亿元,同比下降14%。

在土地财政收入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各地的财政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毕竟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发展,到基础设施投资,再到政府部门自身的开支,买哪个领域都需要钱。

如果财政收入增长跟不上,很多地方就会比较头疼。

03

面对这种环境,很多地方都开始积极转变,开始开源节流。

一方面是想方设法增加财政收入。

在财政收入来源当中最大头是税收,但目前很多地方税收增长都面临较大压力。

这时候很多地方就开始“算旧账”,以前那种偷税,漏税,欠税的行为就成为了重点盯上了对象。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加强征收力度,该缴纳的税,要想尽一切办法收拿上来。

所以我们看到,进入2024年以来,已经有多个上市公司发布了补缴税款的通知。

这些企业补缴的税款有可能横跨几年,甚至30年,补税的金额从几百万到几个亿不等。

比如7月9日晚间,盐湖股份就发布公告,他们已接到税务部门通知,需要补交资源税等各项税款及滞纳金合计6.66亿元。

对于这种补缴税款的做法,大家不要觉得大惊小怪,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补税的。

当然除了加强税收环节的征收力度之外,一些非税的收入也成为地方征收的来源。

比如2023年有不少城市罚没收入同比增长都达到10%以上,罚没收入占当地财政收入的比重都是比较高的。

但这些措施终究只是权宜之计,解决不了地方财政压力的根本问题。

节省开支或许才是最好的出路。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机关数量众多,人员庞大,对应的每年用于行政开支的费用也是非常庞大的。

至于每年各地用于行政机关的开支费用是多少,我们没有看到具体的数据,但可以确定绝对不是一笔小数。

以前在财政收入增长比较可观的背景之下,很多地方都是大手大脚的花钱,甚至都没有节约的意识。

如今面临财政收入增长压力,很多地方都在悄悄的转变观念。

不仅要开源,关键的还是要节流。

所以我们看到这两年已经有不少地方推出了关于过紧日子的相关政策。

在苏州之前,实际上已经有多个省份推出了厉行节约,过紧日子的相关措施。

早在2022年4月,安徽省财政厅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的若干举措》。

2024年4月,陕西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印发了《进一步厉行节约过紧日子的十条措施》。

2024年5月份,江苏省就发布了《江苏省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实施意见的通知》。

从这些省份发布的通知内容来看,厉行节俭涉及的面很广,从日常的办公用品,再到公务车采购等大项都有相关规定。

而且有不少省份都直接下了指标。

比如根据陕西省的规定,2024年省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带头压减一般性支出5%以上,政府采购支出总体压缩3%以上。

江苏泰兴市则要求“三公”等一些经费要在上年度执行基础上压缩5%到10%不等。

另外从各省文件的规定来看,还有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盘活各类资产。

除了腾退一些不必要的办公场所之外,对一些政府类资产,该卖的就卖,该对外出租的就对外出租。

从中也可以看出,目前很多地方都铁了心要过苦日子了。

当然除了过苦日子之外,不排除未来一些地方有可能会对机关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压缩一些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

比如前段时间河南省编委就发布了文件要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

按照河南省编委的规定,除了学校医院外按照“531”比例进行精简。

即事业机构按不低于50%精简,事业编按照不低于30%精简,其中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10%,而且原则上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

我相信河南不会是第1个对事业编进行改革的省份,未来其他省份也可能跟进的。

总之,从长期来看,各地财政收入面临增长放缓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这时候各地就不能像过去那样大手大脚的花钱了,得学会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

0 阅读:0

江南雨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