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安市岳池县与华蓥市交界的中和镇,传说蒙古大汗安葬的地方

巧云聊旅游 2024-04-21 06:36:40

前段时间在罗渡镇游玩,然后发表文稿,有网友留言来中和镇走一遭,这里的豆花饭非常的好吃,为此专程走一趟。来到中和镇后感觉这里跟其他乡镇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就是位于美丽的渠江边,场镇边还有一条非常漂亮的瀑布。不过用简单的文字去书写中和镇感觉有点肤浅,听到中和镇的老地名才知道这里的历史底蕴非常的深厚,本文就带领大家走进中和镇。

中和镇位于岳池县东南部,渠江东岸,东与华蓥市明月镇接壤,镇域面积34.6平方公里,截止2020年户籍人口为3.1万余人。3.1万余人的乡镇在人口大县的岳池来说不算是个大镇,不过34.6平方公里的镇域生活着3.1万人口,想来也是人口密集度非常高的地方。好在现在人口流动大,要不然以中和镇的户籍人口,想来赶场天一定会神热闹,至少得是人山人海。

民国初年并没有中和镇,只有一个黎梓卫场,属资马乡,民国10年(1921)黎梓卫场改为黎梓卫乡。民国18年属岳池县第4区,民国24年(1935)属第3区,民国30年黎梓卫乡改为中和乡,得名于中和寨。很喜欢爬山寨,听说有中和寨就想去看看,无奈当天下雨没能去成,往后有时间再去看看,要是有知情者敬请告知谢谢。

解放初期中和乡是岳池县第10区的区公所所在地,1953年改为第4区,1956年中和乡改为中和镇。集体经济时期中和镇析出中和乡设中和公社,当时的中和镇下管有好几个公社。1966年是一个非常特殊时期,为迎合当时的社会氛围,还将中和镇更名为赤卫镇。1971年赤卫镇复名中和镇。1983年中和镇改为中和区,旗下有中和乡、渠河乡等,1984年中和乡并入中和镇。

1993年中和区撤销改为中和镇,同年渠河乡并入中和镇。打听一下,伏龙和临溪当年是不是中和镇的,知情者敬请告知。说起中和区,据说当年的区长官职相当于现在县里的副手,但权力比县里的副手还大。县里的副手毕竟是副手,但中和区的区长是地方一把手,职权相对要比县里的副手大些。据说当年区长到县里去开会,副手都要给区长倒茶递烟,点头哈腰都有可能。

中和镇的历史沿革只提到民国之后的事,可能对中和镇有点不公平,毕竟中和镇的老地名叫黎梓卫,卫在古代是一个军事单位,相当于现在一个集团军驻地。黎梓卫这三个字就足以证明中和镇在古代就是一个军事要塞,至于是哪个朝代的却是无从考究,而黎梓卫的由来更是无文献记载。最后提到黎梓卫的是清朝雍正9年在黎梓卫设巡检司,8年后黎梓卫巡检司撤销,之后就是黎梓卫场。

唐宋时期设的军事机构,元明时期保留有卫军事机构,清朝之后就没有设卫。唐宋时期没有黎梓卫的记载,沿袭下来的元明时期更没有黎梓卫一说,黎梓卫在古代极有可能是个秘密军事基地。当地有传言位于龙泉寺村1组有座天子坟,这座天子坟就是蒙古大汗蒙哥的坟墓。天子坟是蒙哥墓并非空穴来潮,清代岳池县县志就有龙泉寺天子坟是蒙哥元宪宗墓的记载。

天子坟是蒙古墓说来也有几分可信度,毕竟就在龙泉寺,龙就是皇帝的意思,修建龙泉寺就是守护蒙哥墓。元朝设有钦察卫、贵刺卫、阿速卫等,这些都是为保护蒙古大汗皇陵而设,黎梓卫的设立,极有可能是驻兵保护蒙哥墓。所谓的天子坟在特殊时期被损毁,据当地老人讲蒙哥墓就像蒙古包一样,有20多米夯土,100多人用两个月才摊平。夯土下有墓室,墓室内有石棺材,不过石棺材内并没有尸骸,显然龙泉寺村的天子坟就是一座空坟。

中和镇的天子坟,也就是蒙哥墓显然就是一个民间传说,蒙哥伤于钓鱼城,死于温汤驿,葬于何处是个谜。华蓥山脉方圆百里内都有蒙哥入葬的记载,但具体在哪里至今是个谜,只确定的是就葬在华蓥山方圆百里内。为何这么确定,是因为蒙哥嗝屁时正值炎夏,条件限制只能就地安葬。蒙哥葬于何处是个谜,天子坟是个空坟不假,不过留下黎梓卫这个地名,想来亦是蒙哥为中和镇留下丰富的历史故事。

中和镇的豆花饭好吃就吃豆花饭,遗憾的是大中午的没有饭,好在还有稀饭,只能吃豆花稀饭,就此结束中和镇之旅。很多网友说瀑布是个坑,想来有偏见了,毕竟是免费的何来坑,更何况就是个单一的瀑布,能让它有多好。中和镇听说还是双枪老太婆的安葬地,墓茔就在场镇附近,来到中和镇没能前去看更是一大遗憾,往后有时间再来游玩。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0

巧云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