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城厢镇深山里的村庄,为何带有都安县口音?

巧云聊旅游 2024-04-29 16:27:15

喜欢爬山,喜欢深山里的某个山坳,要是山坳里住上几户人家最好,感觉居住在山坳里的村民生活淳朴,比起山外生活的人清净,而且没有生活压力,活得比神仙还舒坦。前段时间有朋友说原小林乡旺中村就有几户人家生活在山区的一个山坳里,对这几户人家的羡慕和敬仰,此次就趁闲来走一番。

经过一番打听才找到进山的路,原来隐藏在深山里的村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山外已经有硬化公路直通山里,与世隔绝、世外桃源、人间天堂的梦境亦被这条公路所打断。不过不得不感慨,山上的风景就是好,最起码是原生态,而且空气跟山下的清新。看到进入山口的一刹那,感觉心情非常的舒畅。

或许,这段时间呆在家里太久,心情非常的郁闷,当进入山坳的那一刻心情的愉悦性忽然飙升到极点。绿油油的农作物一望无边,远方连绵的青山重重叠叠,若隐若现的民房,此时内心想着生活在这里的人真会挑地方,选择在这么隐蔽的山坳里落叶生根。正所谓小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野,想必落业在此的先祖是某位隐士。

看到民房时对于深山人家又有新的认识,村民们的居住环境非常地好,并不是老认知的石头房、者泥巴房、茅草屋,而是楼房。隐藏在深山里的这个村庄叫龙叠自然村,原小林乡东安村15组,小林乡并入城厢镇后现在是城厢镇东安村。内心很是疑惑,龙叠明明很靠近旺中和大林两村,龙叠为何是划归东安村。

龙叠为何划归东安村管辖,这可得从民国时期说起。民国时期龙叠这个小山坳并没有人居住,前来此地落业的则是外县迁居而来。为何有外县的村民落业,可能跟附近很多村庄从都安迁居的情况类似,那就是躲避抓壮丁。龙叠的村民说话带有都安县口音,如果情况跟王中村东兴屯、还有丁当镇陇乔、陇音的情况相似,龙叠的村民是都安县迁移而来是毫无疑问了。当然,只是个人猜测,并无实际依据,去龙叠屯时没遇见上岁数的老人,问老一辈的人才懂得,年轻一代的人一问无知。

龙叠目前有40多户近上百人口,其中有几户人家贫困移民至县城。上百的村民当中有韦、蓝、兰、覃、谭五姓人家。兰和蓝来源于同一姓,源于古代实行户籍制度,登记姓氏时蓝字写的麻烦就写兰。谭与覃同样来源于同姓,谭改覃的原因跟蓝改兰同个道理。龙叠五姓当中韦姓人口最多,感觉韦姓落业之时一定是领头人,民国时期迁来时有可能是大户人家。

以前发表过都安县韦氏土司的文稿,其中就提到韦、谭、蓝三姓的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我以前发表过的文稿。生活在这里的村民非常的安逸,因为田地少,作为农民来说田地少就意味着非常的清闲。山里的村民干活少,不像山外的村民田地多,长年晒太阳皮肤黝黑,山里的村民则是皮肤较白。以前都羡慕山里的村民,干活少,不用长年晒太阳。

不可否认山里的村民生活的非常的清闲,过得相当的安逸,以前真的很羡慕这里的村,没有攀比心,生活上没有太大的压力。当然,那是20多年前的事,自从硬化公路开通后龙叠的村民外出方便,同时也给这里的村民带来巨大的变化,生活压力随之增加。生活压力的增加体现在消费水平和子女教育上。20多年前适龄儿童上学翻个山就能到东安村就读,现在却得跑到县城去。

子女到县城读书,山区的公共交通资源紧缺,不能说是紧缺,几乎是没有。家长为了周末接送孩子,不得不购买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又不能太次。摩托车,路途遥远不安全,只能购买四轮车。购买四轮车又是一笔大开支,子女到县城就读又是一笔开支。尽管学费很低,但学生的生活费不低,光子女的教育支出都占据村民的一大半。龙叠是人多地少的小山村,平均一亩多的旱地,支撑这么大的开支,脱贫也只能依靠壮丁外出务工。龙叠有上百的人口,但常住人口不足一半,大部分都是老人。看来硬化公路的开通加快龙叠与外界的沟通,同时也加具村民的开销压力,更要命的是打乱了龙叠村民原本的安逸生活。

龙叠这里没有水田只有旱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只有苞谷和甘蔗,可能是性价比的原因,村民们更乐意于种植甘蔗。种植玉米为的是保持口粮,但多余的口粮想出售得自己拉出山去卖,甘蔗就不同,砍完甘蔗就有代购点收购,现场结账。对于龙叠的羡慕也许只有20年前清闲、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公路开通后感觉对于龙叠村的羡慕降到极低,因为这里的村民也被快节奏的社会因素影响,村民淳朴还有,但以前的安逸没有了,或许现代化对龙叠最大的冲击。

原创文字,抄袭必究。

0 阅读:1

巧云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