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汉末之“三国”是魏、蜀、吴。
此一称,源于晋陈寿所著《三国志》。
现在的一些艺术作品中,“蜀国”作战,都高举“蜀”字大纛。
实际上,“蜀国”自己从未自称“蜀”。
“蜀国”,从刘备拢聚徒众,从官府剿灭黄巾军起家。真正说得上的官职,是投靠中郎将公孙瓒后,获任“别部司马”,因数有战功,领“平原国相”,又代为“徐州牧”。
为吕布所败后,归附曹操,曹荐为“豫州牧”,进“左将军”。
又因与汉献帝舅董承谋弑曹操败露,逃亡。
之后,往依袁绍。官渡之战后又奔刘表。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卒,子刘琮降,刘备再逃至夏口。
其听取诸葛亮议,联合孙权,打败曹操于赤壁。
然后,取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拒有荆州。
十六年,应益州牧刘璋之请,率军入蜀。然其攻下成都,降服刘璋,夺得益州。
二十四年,战杀曹操大将夏侯渊。曹操率军亲征,无功而返。刘备遂占领汉中。
群下上表汉献帝,请封刘备为“汉中王”。《三国志》载:“遂于沔阳设坛场,陈兵列众,群臣陪位,读奏讫,御王冠于先主。”
按陈寿的的说法,刘备的“汉中王”是自封的。
刘备自己也给汉献帝写了奏表,说我虽然忝列官位,只能算充数的才能,担任“上将军”重任,统领三军,奉命在外,但安抚王室未能实现,我忧虑不安,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云云。
这个“上将军”,大约也属于自封。
同年,关羽被杀,孙权夺走荆州,而“蜀国”规模就此大致确定。
不过,刘备仍然认为自己是汉朝重臣,不认自己为“蜀君”。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1年),曹丕登基称帝,改年号“黄初”。
有传闻说,汉献帝已被杀害。刘备便发讣告且穿上丧服,追加献帝谥号为“孝愍皇帝”。
据说,各地反复有“祥瑞”出现,于是议郎阳泉侯刘豹、青衣侯向举、偏将军张裔、皇权、大司马属官殷纯、益州别驾从事赵筰、治中从事杨洪、从事祭酒杜琼、劝学从事张爽、尹默、谯周等上书,请刘备称帝。
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事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亦奏表复议。
刘备遂半推半就称帝,国号“汉”,都成都。两年后病逝,谥“昭烈帝”。
“后主”刘禅继位,景耀六年(263年)被魏国所亡。
“蜀国”,其实是221年所立之“汉”,共四十三年,历二帝。
陈寿,将汉末“三国”称为魏、蜀、吴。
后人多称“蜀汉”或“季汉”,以别于“前汉(西汉)”“后汉(东汉)”。
总之,刘备和刘禅,包括诸葛亮,从未自称过“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