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手工时代的艺术设计
第二章|外国部分
第八节17世纪欧洲的巴洛克艺术设计巴洛克艺术风格概述● 名称来源:源于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为 “不规则的珍珠” 或 “畸形之珠”。
● 风格特点:气势磅礴、运动感强、色彩绚丽,与文艺复兴古典含蓄风格迥异。
● 时代背景:17 世纪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壮大,意大利教廷衰落,法国成为欧洲中心,艺术为满足君主贵族荣耀、权力、享乐需求,以宏伟建筑为核心带动多领域设计发展。
一、家具与染织设计1.家具设计风格演变
● 早期:较文艺复兴晚期简洁,用织物或皮革包衬代部分雕刻,回廊柱腿代复杂椅腿。
● 后期:奢华繁缛,腿部有球茎形等装饰,融入东方元素,如乌木、中国题材、漆艺。
2.各地家具特色
● 弗兰德斯:大型橱柜为代表,正面有厚重檐下凸线、半附柱,“耳” 形雕刻,腿部仿 “牧羊神” 脚。
● 荷兰:外形单纯严谨,细部装饰华丽,受中国明代家具影响,出现漆绘家具、刻绘屏风。
● 法国:路易十四设国有制造厂,如戈贝兰家具工厂。设计师勒・布朗、安德烈 - 夏路・布尔等,布尔创 “布尔镶嵌法”,作品综合多种装饰手段,尽显奢华;桌、椅、床等 “豪华型家具” 有代表性作品。皮耶罗・高尔风格类似,擅综合工艺,有中国风装饰。
● 意大利:注重形态对比、工细技艺与豪华效果,橱柜或桌子底部沉稳上部轻盈,有雕像、动植物等装饰。
● 西班牙:造型简单整体,用黑檀、象牙等镶嵌,有植物、人物等纹样雕刻。
二、陶瓷工艺以荷兰德尔夫特为代表:
● 1.发展背景:荷兰海运发达,成立东印度联合公司,因中国瓷器出口减少、日本瓷器昂贵,德尔夫特窑借仿制中国瓷器崛起;当地有优质陶土与画家参与装饰。
● 2.工艺特色:早期 “中国样式” 白地蓝彩,模仿中国青花瓷纹样;1670 年后烧制五彩陶瓷,依欧洲人习惯设计造型,获成功。
三、建筑设计1.风格特征:有占统治地位中心空间,如大剧院;动感夸张造型,用戏剧性手法;综合建筑、雕塑、绘画,重色彩光影,显气派豪华。
2.代表作品
● 意大利:詹・洛伦佐・贝尼尼(圣彼得大广场、圣彼得大教堂室内装饰),广场以方尖碑为中心,廊柱环绕,光影变化大,雕像众多;教堂室内装饰极度豪华,雕塑、镀金、图案雕绘丰富。弗朗西斯科・博洛米尼作品风格类似。
● 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建筑具古典与巴洛克综合特征,如凡尔赛宫,东西向轴线象征太阳运行,镜廊用多种大理石、镀金装饰,光线反射绚丽,浮雕、吊灯尽显富贵。
典型例题一、选择题1、“巴洛克” 一词原意是( C )A. 华丽的珍珠B. 规则的珍珠C. 不规则的珍珠D. 珍贵的珍珠
2、17 世纪欧洲巴洛克艺术风格的中心在( B )A. 意大利B. 法国C. 荷兰D. 西班牙
3、巴洛克时期,以下哪个国家的家具设计早期相对简洁,后逐渐奢华,还融入东方元素?( D )A. 法国B. 意大利C. 西班牙D. 以上都是
4、创造 “布尔镶嵌法” 的家具设计师是( B )A. 勒・布朗B. 安德烈 - 夏路・布尔C. 皮耶罗・高尔D. 詹・洛伦佐・贝尼尼
5、巴洛克时期欧洲陶瓷工业以( B )为代表。A. 法国的德尔夫特B. 荷兰的德尔夫特C. 意大利的德尔夫特D. 西班牙的德尔夫特
二、填空题1、巴洛克艺术风格具有气势磅礴、运动感强、色彩绚丽等特点。
2、17 世纪荷兰的巴洛克式家具在外形设计上更显单纯、严谨,但细部装饰丰富华丽。
3、德尔夫特窑最初的 “中国样式” 陶瓷是白地蓝彩,模仿中国青花瓷纹样。
4、意大利巴洛克建筑代表人物有詹・洛伦佐・贝尼尼和弗朗西斯科・博洛米尼。
5、凡尔赛宫镜廊的柱身用绿色大理石,柱头和柱础是镀金铜铸。
三、判断题1、巴洛克时期的家具设计风格从始至终都保持奢华繁缛的特点。( × )
2、荷兰的德尔夫特窑陶瓷在造型和装饰上完全模仿中国瓷器。( × )
3、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建筑只强调巴洛克风格的宏大华丽,没有古典风格的元素。( × )
4、西班牙巴洛克家具造型复杂多样,装饰简单。( × )
5、圣彼得大教堂室内装饰有大量夸张的大理石雕塑,色彩和光影效果强烈。( √ )
四、名词解释1.巴洛克艺术风格
定义:“巴洛克” 一词来自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思是 “不规则的珍珠” 或 “畸形之珠”。这是 17 世纪在欧洲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具有气势磅礴、运动感强、色彩绚丽的特点,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和含蓄形成鲜明对比。这种风格的产生与当时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势力壮大、意大利教廷权威衰落,法国成为欧洲中心有关,艺术成为满足君主或贵族荣耀、权力、享乐和兴趣的方式,在建筑、家具、陶瓷等多个设计领域都有体现。
2.布尔镶嵌法
定义:由法国巴洛克时期家具设计师安德烈 - 夏路・布尔创造。是将金属片和龟甲重叠在一起,然后镶嵌在橱柜家具表面的一种装饰方法。这种方法体现了当时巴洛克家具奢华繁缛的风格特点,通过综合性装饰手段,如与镶嵌、金属包裹、雕饰等相结合,使家具呈现出异常奢华的视觉效果,代表作品有《布尔镶嵌法式的衣柜》。
3.德尔夫特窑
定义:巴洛克时期欧洲陶瓷工业的代表,位于荷兰。荷兰因海运事业发达,1602 年成立东印度联合公司,在进口远东瓷器的同时,由于中国明末清初战乱使瓷器出口减少、日本瓷器昂贵,德尔夫特窑得到发展机会。当地有丰富优质陶土,且有众多荷兰著名画家参与陶瓷装饰。其陶瓷最初的 “中国样式” 接近中国青花瓷纹样,白地蓝彩,后受康熙五彩和日本彩绘瓷影响开始烧制五彩陶瓷,以欧洲人的生活和欣赏习惯进行造型设计,常见锡釉色料有黄、紫、黑、绿、茶、红等,产品大获成功。
4.圣彼得大广场(巴洛克风格)
定义:意大利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品之一,由詹・洛伦佐・贝尼尼设计。以 1586 年竖立的方尖碑为中心,平面呈横向长圆形,长轴 198 米,与圣彼得大教堂之间用梯形广场连接。梯形广场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便于教皇在教堂前为信徒祝福时全场都能看到。两个广场都由廊柱包围,廊柱有 4 排粗重的塔斯干式柱子,共 284 根,间距小,光影变化剧烈,檐头上立着 87 尊圣徒雕像,整体气势雄伟,体现了巴洛克建筑具有占统治地位的中心空间、动感与夸张造型、运用戏剧性处理手法,以及重视建筑、雕塑和绘画综合运用,强调色彩和光影效果的特点。
5.凡尔赛宫(巴洛克风格)
定义:法国 17 世纪路易十四时代建筑的代表,具有古典与巴洛克的综合特征。其建筑及园林布局采用东西向轴线,象征太阳东升西落。宫中的镜廊长达 76 米,用白色和淡紫色大理石贴墙面,壁柱为科林斯式,柱身用绿色大理石,柱头和柱础镀金铜铸,柱头上装饰着路易十四的徽章 —— 展开双翅的太阳;檐壁上塑有花环,檐口上坐着天使,都用包金装饰,拱顶上绘有 9 幅国王的史迹画,还有各种富丽的浮雕、繁复的大吊灯等。光线通过 17 扇大窗照进,又被 17 面镜子反射,营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富贵绚丽效果,展现出与路易十四专政集权相一致的 “秩序之美”,以及宏大的规模、集中性、盛大华丽的装饰和辉煌的光影效果。
五、简答题1.简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特点。
答案:“巴洛克” 一词意为 “不规则的珍珠”,用于形容 17 世纪欧洲广为流传的艺术风格。其特点为气势磅礴,常通过宏大的规模和夸张的造型展现;运动感强,线条多为动感、扭曲、旋转的形态,营造出动态活力之感;色彩绚丽,大量运用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营造华丽氛围。与文艺复兴时期古典、含蓄风格迥异,更强调激情、华丽与戏剧性,反映当时法国君主贵族追求荣耀、权力、享乐的需求,在建筑、家具、陶瓷等多领域均有体现。
2.说明巴洛克时期家具设计风格的演变。
答案:早期巴洛克家具相对文艺复兴晚期更为简洁,采用织物或皮革包衬替代部分雕刻装饰,如以回廊柱腿取代复杂的圆形旋木与方木相间椅腿。后期则走向奢华繁缛、饱满丰腴,带有卖弄炫耀意味。家具腿部流行球茎形、交织漩涡的植物纹及人像等隐喻形象装饰,表面还常嵌入东方元素,像乌木、中国花鸟人物形象、漆艺等,整体风格从简约实用向华丽装饰转变,以迎合当时贵族阶层的审美与炫耀需求。
3.列举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家具设计的特点。
答案:路易十四为保证宫廷奢侈品供应设立国有制造厂,如戈贝兰家具工厂被封为 “皇家家具制造厂”。代表设计师有勒・布朗、安德烈 - 夏路・布尔等,布尔创造 “布尔镶嵌法”,将金属片与龟甲重叠镶嵌于家具表面,作品多采用镶嵌、金属包裹、雕饰等综合装饰手段,尽显奢华。桌、椅、床等 “豪华型家具” 特色鲜明,如凡尔赛宫路易十四寝室的床,罩华丽织锦,四柱和顶盖镂刻精细;还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的《豪华型椅子》,带曲线扶手,部分金银装饰,罩精美织物,皮耶罗・高尔风格与之相似,部分装饰图纹有中国特征。
4.阐述荷兰德尔夫特窑陶瓷发展的原因。
答案:荷兰海运发达,1602 年成立东印度联合公司,主要运输远东瓷器。因中国明末清初战乱致瓷器出口锐减,日本瓷器昂贵,欧洲王公贵族对瓷器需求又旺,荷兰商人决定就地生产,制定仿制中国瓷器方针。同时,德尔夫特蕴藏优质陶土,还有众多荷兰著名画家参与陶瓷装饰,将本土艺术与瓷器工艺结合,使得德尔夫特窑陶瓷既在装饰上模仿中国青花瓷纹样(如白地蓝彩,题材丰富)吸引欧洲人,又以符合欧洲人生活、欣赏习惯的造型设计,成功发展起来。
5.指出意大利巴洛克建筑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品。
答案:风格特征为具有类似大剧院的占统治地位的中心空间,造型动感夸张,运用戏剧性处理手法,打破传统建筑的静态感。重视建筑、雕塑和绘画综合运用,使建筑空间丰富立体,强调色彩和光影效果,用强烈明暗对比、鲜艳色彩营造豪华气派氛围。代表作品有詹・洛伦佐・贝尼尼的圣彼得大广场,以方尖碑为中心,长圆形平面与梯形广场相连,廊柱环绕,光影变化剧烈,雕像众多,气势雄伟;还有圣彼得大教堂室内装饰,大理石雕塑夸张、镀金装饰奢华,扭动柱子、繁复图案雕绘让内部空间绚丽跃动、富丽堂皇,以及弗朗西斯科・博洛米尼的相关作品也体现类似风格。
六、论述题1.论述巴洛克艺术设计在不同领域(家具、陶瓷、建筑)的相互关系及对当时社会的反映。
答案:在家具领域,早期简洁形式适应新兴资产阶级初期需求,后期奢华繁缛风格受贵族追求荣耀、享乐影响,融入东方元素展现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各地域风格又因本土特色而异,如法国国有制造厂打造的皇家专属家具尽显尊贵,荷兰受中国明代家具启发出现特色样式。陶瓷以荷兰德尔夫特窑为代表,因海外贸易契机、中国瓷器影响及本土资源优势,从仿制中国青花瓷起步,后结合欧洲审美烧制五彩陶瓷,满足欧洲市场对精美瓷器的渴望。建筑上,意大利和法国的巴洛克建筑或强调戏剧性、动感,或注重与专政集权结合的 “秩序之美”,都以宏大、华丽、综合艺术手段彰显宗教权威或王权统治。
这些领域相互关联,建筑的宏伟风格引领潮流,家具、陶瓷设计围绕建筑风格配套发展,为建筑内部空间增色,满足整体空间装饰需求。它们共同反映出 17 世纪欧洲社会变革,法国等新兴资产阶级壮大,取代意大利教廷成为中心,社会上层追求权力象征、物质享受,对东方文化既好奇又吸纳改造,艺术成为展现社会阶层、宣扬统治力量与满足审美趣味的工具,推动巴洛克艺术风格在多领域全面开花。
2.比较意大利与法国巴洛克建筑的异同。
答案:相同点:都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典型特征,强调宏大与华丽。重视建筑、雕塑、绘画综合运用,内部空间装饰丰富,色彩绚丽、光影效果强烈,通过镀金、浮雕、壁画等手段营造豪华气派氛围,以彰显宗教或王权权威。如意大利圣彼得大教堂室内金碧辉煌,法国凡尔赛宫镜廊极尽富贵,都让观者感受到震撼视觉效果。
不同点:意大利巴洛克建筑更具动感与戏剧性,如詹・洛伦佐・贝尼尼作品圣彼得大广场,以独特的梯形广场连接教堂,地面渐升、廊柱环绕、光影剧烈变化,雕塑众多,动态感十足,仿佛大型舞台场景;弗朗西斯科・博洛米尼的建筑在空间形态上也多有创新与夸张变形。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建筑在追求华丽同时强调 “秩序之美”,与专政集权呼应,凡尔赛宫及其园林布局采用东西向轴线象征太阳运行轨迹,建筑布局规整对称,在古典对称美学基础上融入巴洛克装饰元素,有更强的规整性与纪念性,展现出法国王权统治下的严谨秩序。总体而言,意大利重艺术的动感活力表达,法国兼顾秩序与华丽,二者均是巴洛克建筑经典代表,展现不同国情下的风格演绎。
3.分析巴洛克时期艺术设计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答案:巴洛克风格的气势磅礴与宏大叙事为现代大型公共建筑、商业空间设计提供灵感,现代展览中心、酒店大堂等常借鉴其夸张造型、强烈视觉中心营造手法,吸引人群注意力,创造令人印象深刻的空间体验。动感线条与戏剧性处理,影响到现代产品设计,如一些灯具、家具采用流畅曲线、不规则形态,打破传统呆板感,赋予产品活力与个性,激发使用者情感共鸣。色彩运用方面,其绚丽对比色彩搭配在时尚、室内设计领域广泛应用,为追求个性、时尚的现代人所喜爱,用以营造活泼、热烈氛围。
此外,巴洛克时期对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运用理念,启示现代设计跨领域融合,如建筑与环境艺术、室内与产品设计协同,打造整体化、沉浸式体验空间。同时,其对细节装饰的极致追求,转化为现代设计对高品质、精致工艺的注重,在高端设计品上体现精湛技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尽管风格有所简化,但巴洛克精髓仍在现代设计多元发展中有迹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