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戏曲,花一分多钟就唱了10来个字,以前的人还这么喜欢听?

远易爱提问 2025-01-30 13:28:35



以前的人们听戏,并不只是听戏这么简单,以前的戏台子\戏园子,对于绝大多数人(除了少数能把戏班子叫到家里唱堂会的权贵)的作用,等同是现代人的露天电影院+庙会+集会+皮影戏+电视机+长短视频+手机+历史传说科普+塑造道德价值观+其他。

用电影《霸王别姬》的一句台词可以概括听戏的人群。

看到了没?在以前,不听戏曲,连“人籍”都被剥夺了,你敢不听戏?一个人,但凡是没有其他爱好(以前的生活水平,想有其他爱好也难),还是乖乖随大流去听戏吧,一分多钟唱十来个字算什么,一分多钟唱几个字也得受着!

戏曲在扮演露天电影院+庙会+集会+皮影戏这类活动时,台上哪怕拴条狗呢,也不耽误台下的人扯皮八卦嗑瓜子。正如2000年左右流行的小情侣一起去看电影,电影内容不重要,能跟心上人一起待着,说说悄悄话,很重要。

以及,我说一个比较冷门的知识,京剧里的丑角,可以现挂,还替代了一部分相声和滑稽戏的功能(相声比京剧出现的晚,比戏曲出现的更晚)。

这种现挂,可是很刺激的,丑角有时候为了一句现挂,命都可以不要了,比如那句著名的“再不听话,就去掉你的顶戴,拔去你双眼花翎,褪去黄马褂呀!”讽刺李鸿章甲午战争惨败被摘掉双眼花翎。说这句话的艺人刘赶三,当场就挨了顿打。另外,这货还讽刺过慈禧,真是拿着全家人的性命在搞笑。

电视剧《天下第一丑》里,也有这个桥段,夏雨扮演的那个角色,历史上确有其人,拿着全家人性命来娱乐台下的观众, 能不吸引人吗?理解不了的话,去听一下姜昆的相声《特大新闻》,想象一下你就坐在台下,你会不喜欢这段表演?

总结,戏曲在以前,就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再配合一丢丢对于时事的擦边现挂,就已经很劲爆了,更别说还有“粉戏”,出生在以前,不喜欢的戏曲的人,大概率是不存在的。

这种贴地气的言论,在以前戏曲里太常见了,把以前的戏曲代入成《我爱我家》,味道就对了。

以上。

0 阅读:0
远易爱提问

远易爱提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