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如果说起“勇过贲育”,想必对三国了解为进阶级别的朋友,应该能首先想到一位猛将。
那就是曹仁。
其实,在三国之中,相关史书里的记载,被评价为“勇过贲育”的,总共有3人,均在魏国。
今天,就来聊聊这三位勇士吧。
曹仁在所有宗室将领中,曹仁应该说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存在。
八虎骑中,他的地位仅次于夏侯惇,但硬实力在其上不容置疑。
年轻的曹仁,尽管弓马娴熟,但是不修边幅。在被社会毒打后,他逐渐成长为奉公守法的大将。
人们都以守江陵和樊城为先入为主,认为曹仁是守将。
实际上,曹仁前期是曹营的冲锋陷阵的攻坚手,比乐进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曹营拥有越来越多猛将之后,曹仁也逐步转型为统帅。
有关于曹仁关联贲育的评价,是出自傅玄之口:
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
这句话翻译过来,大白话就是,孟贲、夏育和张辽的勇猛均在曹仁之下。
曹仁能得到这样的评价,主要还是在守卫江陵城的时候,率少数骑兵血战周瑜先锋队数千人,救出牛金的三百人马!
那个表现,确实是张辽来了,也要说一声猛男是也!
程昱程昱的定义实质确实是曹魏集团的谋士。
但是,他的官职却实实在在多数都是武官类型,甚至前中期曹操也把他当做武将来对待。
在曹操亲征徐州的时候,程昱和荀彧留守根据地,在为保守幸存的三城中,程昱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曹操在处于困境之际,曾一度想要送质子,屈身于袁绍,还是程昱坚定地劝阻。
官渡之战前期,程昱主要任务是守着鄄城,但由于前线作战需要,留给他的仅有700守兵。
那时候,袁绍派人在黎阳转移部队准备南渡,似乎打算进攻鄄城。
曹操很急,想派两千人去支援。
但是程昱跟他说,别急,不用。袁绍自以为兵多,所向无前。他知道我兵少,不会轻易来进攻。但如果得知我有援军,那么他势必会派一支生力军来,届时,局面对我们都不好。
希望主公相信我!不用派援军来!
后来果如程昱所料,曹操听闻这个事,向贾诩说:程昱的勇气和胆魄,可是胜果孟贲和夏育啊!
这是来自曹操的评价,含金量还是相当高的。
袁涣袁涣的家世背景还是很好的,父亲袁滂官至司徒。
刘备担任豫州牧的时候,曾经举荐过袁涣为秀才,算是对他有知遇之恩。
后来,暂时屈身袁术的袁涣有一回被吕布扣留。
当时,吕布和刘备的联盟破裂,前者打算让袁涣写一封信去痛骂羞辱刘备。
袁涣不答应。吕布用刀剑架到他脖子上威胁他,不写信的话就要取他性命。
袁涣一点也不怂,反而笑着对吕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得吕布最后自觉惭愧,只得放弃。
吕布败亡后,袁涣顺势而为加入曹操,成为一位政绩出色的名士。
他心怀天下,主张用品行和仁义来影响和感化他人。
曹丕称帝后,从袁敏口中得知袁涣以前不屈吕布的行为,很有兴趣,并追问他袁涣实际为人怎样?
袁敏回答说:主公,您别看袁涣平日里温和谦逊,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危难当中,即使是古代的孟贲和夏育,他们的勇气与胆魄也是比不过袁涣的!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在你看来,曹仁、程昱和袁涣,被评价为“勇过贲育”,是否名副其实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友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