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在连队带兵多年的我,非常渴望能有机会到机关接受历练,硬着头皮向大领导汇报思想,没想到一次失败的“送礼”,却彻底改变了我的军旅生涯。

军校毕业后,我在基层当了三年多的排长,提升当了连队副指导员,同批毕业的不少人都去了机关,那时的我一腔热血、干劲十足,特别渴望得到领导的赏识,唯有到上级机关学习历练,才会更宽广的舞台。
那几年,因为改革调整,旅机关干部积压了不少超编干部,像我这样的基层小干部,想要到机关去几乎不可能,哪怕帮助工作都十分困难,老的出不去,新的就进不来,竞争十分激烈。
不仅如此,当年借调基层干部到机关,也有不少硬杠杠,比如学历要高、年龄要轻、思想要好,还要能写会画,我是士兵考学毕业的干部,年龄学历都没有优势,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思想端正、激情满格。
然而在基层多年,我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干部,虽说喜欢写写画画,在报刊上出过几篇“豆腐块”,但算不上成绩、影响力有限,除了营里领导表示肯定外,上级机关和领导根本就不认识你。
那会儿,连队指导员对我比较关心,力推我到机关学习锻炼,每次旅机关来检查,他都把我推向前台,毫不吝啬抬高表扬我一番,即便如此我还是很难寻到机会,进机关依然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梦想而已。

2003年12月中旬,年终总结、老兵复退前,机关派工作组到基层蹲点帮带,恰好一位大领导住在我连队,顺着这个机会,向来关心我的指导员让我负责大领导的日常保障工作,为的也是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领导。
大领导日常事务繁忙,白天大多在机关上班,只有晚上时间住在连队,第一天晚上他先同营连主官谈心,第二天起基本上由营里领导陪同散步,我也难有机会时刻跟在大领导身边。
第三天上午,指导员提醒我,要主动到大领导房间去汇报思想。虽说我这个人不善交际,但经这么一提点,我也大致理解了指导员的方向意图,当天下午我赶紧到城里买了两瓶好酒、两条好烟,随时准备公关行动。
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次干这样的事,心里确实很紧张,当天晚上熄灯后,趁着大伙儿都就寝休息了,我拎着个黑色塑料袋,心里砰砰直跳地来到连部,站在大领导房间门口,轻轻敲了三下门,随着大领导一声“进来”,我才轻轻推开房门,红着脸走进房间。

进了大领导房间,我轻轻把黑色塑料袋放在一旁,按大领导指示坐了下来,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谈心问话,本来我想好了一大堆心里话,要向大领导汇报,可是心里一紧张,所有想说的话都忘了个精光,好在没把自己想去机关锻炼的想法忘记掉。
这次汇报思想持续不到十分钟,大领导问完话后,我就很快闪了出来,回到排房匆匆洗了把脸,躺在床上思绪翻飞,庆幸自己硬着头皮走出了第一步,而且大领导没有拒绝我送的黑色塑料袋,憧憬未来能够得到大领导关心。
然而,一个星期后,大领导在连队蹲点结束,回去的那天晚上,大领导的驾驶员悄悄找到我,把那个黑色塑料袋原封不动地还给了我,没有留下任何话语,只是说领导交代的任务,至今回想起来,那一刻我真的有一种深深挫败感。

经历了这么一次“送礼”失败,确实让我难受了很长一段时间,作为一个小干部,更搞不清楚大领导的行事想法,那时我也做好了思想准备,没有机会到机关或者更进一步,就早点转业回地方。
难受过后,一切归于平静。2004年春节后,营里受领了一项重大工作规范试点任务,因为我时常写点报道,文字基础较好,赋予我牵头撰写解说词和经验材料的艰巨任务,那段时间我加班加点参与推演、组织串词、准备材料,找不到合适的男解说还让我客串解说解说员。
试点观摩会上,机关和营连主官齐聚营部操场,前期在我们连队蹲点的大领导也来到现场指导,综合演练非常顺畅,营长的经验介绍的到肯定,结束后大领导走到解说席,微笑着对我竖起大拇指,表扬我解说得很好。

通过这场试点观摩,让早前默默无闻的我一时间出了名,受到大领导的关注,关于我的各种传言风声不少,同事战友有的传言我要到司令部当参谋,有的说我被政治部领导看中,只是短暂风光过后,我依然在连队原地不动。
当年7月末,我突然被借调旅政治部组织科帮助工作,先前毫无征兆信息,直到借调通知发到营里,我都还不太相信这是真的,到了机关我才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借调组织科,那是曾经在连队蹲点大领导的有意安排,我暗自庆幸遇到了好领导。
此后,在组织和领导的关心下,我在机关基层来回打滚,靠着勤奋努力和踏实肯干,一步一个脚印从副连干到正营,不仅进步时间没耽误,而且提升发展从来没有耍过“小聪明”,更没有用过“盘外招”。

至今回想起来,要是没有当初的“送礼”失败,或许我的军旅生涯将是另一番模样,其实无论在哪里、干什么,都要素质为先、勤奋为要、实干为本,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信任、获得赏识,干出一番出色出彩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