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俗称脑缺血,是一种因心脏、颈部或者全身原因产生的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大脑出现功能障碍的疾病。
脑供血不足常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记忆力减退等。根据病程来看,脑供血不足有可能是脑栓塞的先兆,必须提高重视。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确认是否存在脑供血不足。
什么是脑供血不足?
大脑体积虽小,但对血液需求量很大。人体约有五分之一的血液流向大脑。
相关研究进一步证实,每100g脑组织每分钟大概需要40-60毫升动脉血。
如果人体供应的动脉血不能满足脑组织的需求,就会出现脑供血不足,导致临床症状。老年人血管退化,更容易发生脑供血不足。
相关数据显示,70岁以上人群脑供血不足较为普遍,80岁以上患者半数存在脑供血不足。所以,老年人或者家里有老年人的朋友一定要重视本病。
脑供血不足的危害,到底有哪些?
脑供血不足分为急性脑供血不足和慢性脑供血不足。
急性脑供血不足,主要表现为一过性黑蒙、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等。慢性脑供血不足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烦躁、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心烦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
脑供血不足症状较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长期慢性脑供血不足还会导致脑部代谢发生变化,从而出现认知障碍。
加上脑供血不足还有可能是脑栓塞的先兆,脑栓塞可以导致感觉失常、不能言语、偏瘫等,危害极大。
所以及时有效识别脑供血不足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鉴别脑供血不足。
如何鉴别脑供血不足?从2点可以入手
1.症状鉴别
脑供血不足的鉴别首先是从症状入手,比如要关注自己有没有出现头晕、一过性黑蒙的缺血症状,或者嘴眼歪斜、手脚麻木等情况。
如果有以上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确诊。
2.实验室鉴别
来到医院后,医生主要会通过以下手段来确诊是否存在脑供血不足。
比如做脑电图、脑部超声检查,或者脑CTA,通过这些专业的检查,医生能够很快获得大脑血流情况,从而判断有没有脑供血不足,及相应的缺血区域,并给与针对性的治疗。
脑供血不足,该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
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来改善脑血流,如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血管扩张剂(如尼莫地平)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预防血栓形成,扩张血管,从而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
2.生活方式改变
改变生活方式也是治疗脑供血不足的重要措施,这包括戒烟、限制饮酒、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水平,从而减少脑供血不足的风险。
3.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这包括按摩、针灸、理疗等。
4.手术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手术可能是治疗脑供血不足的必要选择。对于严重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可能需要进行血管成形术或搭桥手术来恢复血流。
5.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恢复受损的脑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这包括语言训练、认知训练、运动训练等。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如果您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脑供血不足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其危害较大,所以要积极的对老年人进行体检,尤其注重脑血管检查。
老年朋友也要多了解相关知识,认识到识别某些缺血症状的必要性。
除此之外,普通人也要从饮食、运动方面进行强化,做到科学合理均衡膳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强化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积极治疗颈椎病等疾病,以减少脑供血不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