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的座谈会,照片已经传遍了各大微信群。
朋友圈还出现了有趣的“认脑壳”比赛,有人甚至用上了人工智能图像识别。
某家没出现老板的上市公司,股价一度跌了7%,有大v戏称:“谁没出现,很重要”。
可以说,出席的各位老总,都是当前最重要的产业龙头。
华为,腾讯,比亚迪,宁德时代,新希望……
很有意思的,坐在C位的,居然是一位1990年出生的企业家——宇树科技王兴兴。
熟悉体制内的朋友都知道,位次是很重要的,排在C位,说明机器人产业非常受重视,在国家战略中的份量非同一般。
今天,股市也给出了非常惊人的反馈,宇树产业链集体爆发,带动机器人产业ETF(159551)暴涨了6.69%,创出历史新高。
我查了下王兴兴的资料,差点怀疑自己看错了。
上海大学毕业,没在大厂工作过,凭上海市机器人设计大赛的二等奖,2016年融资了200万元开始创业。
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就像当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的无数90后创业者一样,涌向了大海之中。
不同的是,他选对了赛道,坚守了自己的热爱。
王兴兴身材瘦削,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说话轻声细语,看起来更像一位程序员,而非人们印象中“硬核”的机器人创业者。
但正是这位看似文弱的年轻人,带领宇树科技在全球四足机器人领域异军突起,成为行业领军者,也成为了座谈会上最年轻的那个人。
一位宇树的投资人说过一个细节,王兴兴“喜欢一个人吃饭”,因为他觉得和别人吃饭浪费时间。
这种内敛,和梁文锋何其相似。
也许新一代的大成企业家,都是靠的深度思考,而非纵横捭阖的资源整合。
是啊,时代变了,模式创新的果子早已被摘完。
接下来的生产力提升,靠的无非就是AI、机器人、生物医药、商业航天几个领域的重大科技突破。
前两者,A股都有大哥带头,全球级别的链主企业。
后两者,领军者仍然还在美国,期待有新的英雄站出来屠龙。
相比于AI,机器人的产业链更长,传统企业更容易借机找到机会突破。
比如机器人产业ETF(159551)里有部分汽车零部件龙头,能力可以直接复刻过来,设备都不用投很多新的。
摇身一变就成为了人形机器人龙头,业绩估值戴维斯双击。
根据《瞭望》2024年第34期,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虽然装配线上不少流程环节已经由工业机械臂完成,但仍有不少特殊环节需要人工完成。
人形机器人可以率先在工业领域实现示范应用,在特种领域将逐步替代人类,并将于成熟度较高后,在民生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
说到这里,不得不感叹,祖国的发展是有大运护佑的,每次产能过剩之时,都能找到新的需求方承接。
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战略上乐观,遇到困难时,永远从长期主义的维度思考。
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