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中国香港反超新加坡,重返亚洲金融一哥的宝座。
01
香港重回亚洲第一!
全球金融版图,再现“纽伦港”格局
近日,由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第3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显示,全球排名前三的金融中心分别是纽约、伦敦、香港。
这意味着,时隔两年,香港反超新加坡,重回亚洲第一金融中心,全球再现“纽伦港”格局。
经历了连续四期排名落后新加坡之后(约2年时间),香港本期以749的评分超过新加坡的747分。
此外,香港整体评分上升8分,是全球十大金融中心提升最多的。
图源:第3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6)
有人可能会问,香港为何能够反超新加坡?
分析认为,这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强势复苏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优质企业纷纷赴港二次上市,这个优势,是新加坡不具备的。
就在上周,家电龙头——美的集团在港交所二次上市,此次IPO募资达310亿港元,成为港股近三年最大IPO,目前美的集团在港股的市值超5500亿港元,比上市当天又升了1000多亿。
不只有美的,国内还有众多的科技公司在香港二次上市,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美团、比亚迪、小米、网易、京东、海尔、百度、快手等科技公司都有在港交所上市。
中国公司为何纷纷赴港二次上市?
主要是三大原因,一是港交所为吸引中概股回归,近年来实施一系列上市制度改革,降低上市门槛;二是,中概股在美国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要寻找其他资本市场规避风险;第三,可以吸引更多亚洲地区的投资者。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9家中概股回港上市,尤其是2020年以后回港上市数量增加明显。
这里说一段往事,2013年,阿里巴巴寻求在港交所上市,但由于当时港交所不接受同股不同权架构,而阿里采用的是合伙人制度,这一制度不符合港交所上市规则,最终阿里放弃港交所,远赴美国纽交所上市,创造了当时全球最大规模的IPO。
错失阿里巴巴的港交所,进行了反思和改革,2018年4月,港交所发布上市新规,放开了对“同股不同权”和VIE架构的限制,同时允许以大中华为业务重心的公司在港实现第二上市。紧接着,2019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二次上市,成为首个同时在美股和港股两地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还成为当时的港股市值之王。
时隔6年,错失阿里的港交所,再度“迎娶”阿里巴巴,也是一段佳话。
02
香港比新加坡强在哪里?
再说回香港和新加坡的对比,总的来说,二者各有优势。
就金融市场而言,香港以资本市场为主,新加坡以外汇市场为主,因此香港的资本市场要比新加坡大很多,尤其是股票市场。
据界面新闻报道,香港股市市值高达36万亿港元,日均成交额超过一千亿港元,上市公司数量超过2600家;对比之下,新加坡股市市值不足6万亿港元,只有香港的1/6,日均成交额也不足100亿港元,只有香港的1/10。
尽管2023年香港与新加坡的IPO市场表现都差强人意,但香港依然好过新加坡,2023年香港有70家IPO新上市公司,新加坡只有9家IPO新上市公司。
那么,香港的资本市场为何更强?
主要是中国内地企业的助力,30年来在港上市内地企业已超过1400家,占港交所上市公司总数的55%。
如果按市值总值、日均成交额计算,内地企业超过80%,香港已成为中国内地企业首选的国际投融资平台。
03
新加坡比香港强在哪里?
相比香港,新加坡最大的优势是产业结构,尤其是有着强大的制造业,这是其GDP超过香港的重要原因。
据报道,制造业才是新加坡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以2022年数据为例,对新加坡GDP贡献最大的四个行业分别是制造业(21.6%)、批发贸易(18.6%)、金融保险(13.5%)和运输仓储(10.4%)。
新加坡制造业主要包括半导体、化工和生物医药等产业。
数据显示,新加坡制造了全球约70%的半导体引线焊接机,占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的20%;全球前十大收益最高的药物中,有四种在新加坡生产,助听器占据全球30%的市场份额;新加坡还是全球第三大炼油中心。
相比而言,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是金融、旅游、转口贸易、专业服务业,制造业基本空心化了。
据媒体报道,2023年中国香港GDP为3835亿美元(约2.78万亿元),人均GDP约为5.09万美元。
作为香港的重要竞争对手,新加坡的GDP为5013.05亿美元(约3.63万亿元),人均GDP为8.47万美元,总量比深圳还多了1700多亿元。
可以看到,香港和新加坡的差距已经扩大到1178亿美元,相当于8563亿元。
总的来说,新加坡在最近十年的时间里,发展速度确实远超香港,经济总量已经把香港甩开1178亿美元了。
但从金融资源来看,香港仍然有着新加坡无法比拟的优势,凭借中国内地源源不断的支持,其在金融地位上反超新加坡,并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