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蛋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商品、食品、补品,一般是指“鸡蛋、鸭蛋、鹅蛋”三类。很多人说起“蛋”,没有特别说明,一般默认是鸡蛋,鸭蛋也能经常买到,奇怪的是,鹅蛋属于“稀罕物”,很多人没见过,更不用说吃过了。
鹅蛋就是大鹅产的蛋,又叫“鹅卵”,外观多呈青白色或乳白色。与鸡蛋、鸭蛋相比,鹅蛋最明显的特征是“个头大”,类比起来大致是这样的:鸡蛋像保龄球,鸭蛋像排球,鹅蛋像篮球。

鹅蛋虽然比较稀罕,但它的“负面评价”却不少,常见的有:鹅蛋比较腥、鹅蛋营养价值低、吃鹅蛋“勾起暗病”等,流传比较广的是“鹅蛋是发物,轻易别乱吃”。鹅蛋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传统中医认为,鹅蛋味甘、性温,无毒,入胆经、胃经、肝经,可食用可入药。鹅蛋入药分为4部分:
1、蛋黄:又叫鹅蛋黄,呈鲜黄色或棕黄色,性温质润,滋阴扶正,润燥安神,是补中益气的上品。
2、蛋清:性寒而清凉,安神定惊,养胃润肠,助排便和止咳喘,烫伤时可外用涂抹,缓解肿痛。
3、蛋壳内膜:介于蛋壳和蛋清中间的“保护膜”,比鸡蛋鸭蛋都要厚,性温,止咳养阴清肺消肿。
4、蛋壳:性平、味甘、淡,通常研成粉末炒熟备用,可对付痈疽疮毒,排脓止痛消肿。

可以说,鹅蛋从里到外都能派上用场,烹饪煮熟能升中气、养胃气、疏肝气、利胆气、清肠气、敛肺气、降火气,配伍外用能拔毒、排脓、生肌、止痛。
中医在长期实践中,总结了鹅蛋不同的用法:青少年人群——提气护目健脾益脑;孕产妇——养胎固胎清胎毒;体虚人群——调和阴阳驱邪外出;中老年人群——温阳散寒提升中气。
在一些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孕妇和老人定期吃鹅蛋的习俗。孕妇吃了能达到个人和胎儿“双重养肤”,胎儿出生后减少黄疸。老人吃了滋阴降火,益气安神,减少“老人斑”。其实古籍也有记载,鸡鸭鹅三种禽蛋,只有鹅蛋有“贵族身份”,是皇室和大臣宴席上的名菜。
当前三四月份,春色满园,不少农村有“春天吃鹅蛋,一年不头疼”的说法。主要是用鹅蛋搭配春天馈赠的诸多野菜,既满足口腹之欲,也调补的身体。常见的做法有:

荠菜配鹅蛋——养眼护胃;香菜配鹅蛋——提气补气,防止中风;紫苏配鹅蛋——升阳化湿;车前草配鹅蛋——缓解炎症和尿频尿多;鱼腥草配鹅蛋——止咳平喘消炎;蒲公英配鹅蛋——清热逐邪,等等。
最为人熟知的“野菜+鹅蛋”的搭配,是香椿配鹅蛋,对吃货来说是“无上美味”,对老一辈来说是“防病保健”,香椿的药性加上鹅蛋的温性,能有效缓解“春困”、“春乏”,补养身体。香椿炒鹅蛋是一些地方的传统美食和养生项目,错过要再等一年。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鹅蛋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卵磷脂、胆固醇、烟酸、维生素等成分,微量元素钙、锌、铁、磷等可有效被人体吸收,转化率比较高。
讨论鹅蛋,一定要说“鹅”。鹅蛋是大鹅的“得意之作”,大鹅的原型是“野雁”,被人类驯化后,虽然丧失了翱翔天空的本事,但仍留存了大量的野性。

在农村,大鹅是第一号“村霸”,攻击的手段是“扇翅膀”、“用嘴拧”,不少人有过被大鹅偷袭的“惨痛经历”。但大鹅对主家忠心耿耿,而且还能防蛇、看家、产卵,所以长期受宠。
问题来了,既然大鹅能产蛋,很顾家,较得宠,意味着它的生存环境是有保障的,鹅蛋也有诸多功效,但为何市面上难以见到鹅蛋?大致有5个原因。
第一,鹅能下蛋,不过产量较低。
鹅蛋有好几个重量级,如100克—120克/个、120克—150克/个、150克—180克/个。同等条件下的鸡蛋、鸭蛋有多重?鸡蛋大约是40—50克/个,鸭蛋是60—70克/个。几种蛋放在一起,很容易能分辨出来。

虽然鸡蛋、鸭蛋较小,但鸡蛋是一窝窝地下,鸭蛋是一堆堆地捡,鹅蛋只能是一个个地拿。关键是,鹅的年产蛋量与鸡鸭相比,根本不在同一个水平。一只鹅每年下蛋约50到60个,而且需要养8个月以上才会产蛋,冬天不下蛋、天气不好不下蛋、受到惊吓不下蛋、饲养不好不下蛋,这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鹅蛋就更少了。
换成鸡鸭,年产蛋量是多少?鸡一般4个多月就能下蛋,每年产蛋不低于150个,鸭子养5个月产蛋,年产蛋量在100—150个。比较起来,鹅蛋数量根本不占优势。
第二,鹅特别能吃,限制了养殖规模。
有的人想:既然鹅下蛋少、产量低,我多养几群,用数量弥补产量不足总可以吧?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打脸。养鹅其实很不容易。

鸡鸭鹅三种家禽,鹅的体型最大,一只成年大鹅相当于3只鸡、2只鸭,由此带来鹅蛋的个头也很大,国内描述美人脸型,一个重要提法是“鹅蛋脸”,证明鹅蛋确实较大,但从没听过“鸡蛋脸”、“鸭蛋脸”。
大鹅的食量惊人,有“三只鹅抵得上一头猪”的说法,但鹅的产蛋量,有“一袋米三个蛋”的说法,意思是鹅吃得多,但产蛋不多,大量养下去可能亏本。所以在乡下,你能看到成群的鸡鸭,但大鹅通常是一只或几只。
第三,养鹅花费精力大,养好不容易。
养鸡、养鸭、养鹅是近些年来较热的养殖话题,从养殖成本看,养鹅大于养鸭和养鸡,换句话说,养鸡鸭的难度,小于养鹅。

养鹅难在哪?必须有干净的水源和良好的光照,有充足的饲料配制,有足够的养殖区域,养殖地温差不能过高过低,要非常注意养殖过程的消毒。鹅有个习性叫“吃百样草”,对鲜嫩程度和种类有严格要求,达不到就不下蛋。
这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大大拉高了养鹅成本。如果说养鸡如同“毛坯房”,养鸭是“简装房”,那么养鹅必须是“复式豪华精装房”,还不能偷懒。
第四,鹅蛋价格高,限制了推广普及。
在超市、集市,最常见的禽蛋是鸡蛋,其次是鸭蛋,鹅蛋很少见,有时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一次。这背后的逻辑,是鸡蛋、鸭蛋的普及率,远远高于鹅蛋。
很多人以为,鹅蛋比鸡蛋、鸭蛋大,贵一点是正常的,但不知道鹅蛋有多贵。换算和类比一下就知道了:

鸡蛋一般是5元一斤,每斤10个左右,相当于5毛钱一个。鸭蛋稍贵一些,相当于8毛到1块一个。鹅蛋每个通常不低于5块钱,普遍在7—10元/个,有的甚至超过12块。所以鸡蛋鸭蛋可以一袋袋、一箱箱地采购,鹅蛋只能一个个卖。
第五,鹅蛋口味评价不一,众口难调。
如果说鸡蛋口感是滑、嫩、香,鸭蛋是咸、清、凉,那么鹅蛋的口味评价,众说纷纭,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论断。
有的人说,鹅蛋煮熟后,乳白的蛋清鲜嫩、黄色的蛋黄醇厚,但也有人认为,鹅蛋混杂了油腻、草腥等奇怪的味道,一言难尽。而且,鹅蛋个头大,成年人都难以吃完一个,搭配的蔬菜吃起来味道怪怪的,印象不好。
鹅蛋的食用禁忌也不少,如不能与豆浆一起煮,不能和鲤鱼、柿子、蜂蜜、豆腐等一起吃,肝病患者不能吃,有实热症状的人不能吃,等等,也让人敬而远之。

这5个因素综合起来考量:鹅不好养、产蛋不多、鹅蛋较贵、口味奇怪等,成为鹅蛋传播扩散的“致命伤”。也有人很好奇:既然鹅蛋很少见,那么鹅产下的蛋去哪了?
要么是在养殖场直接回炉孵化,要么是小范围内流通,在至亲好友之间流传。尤其是当下春季养生,孕妇去胎毒,老人补气提气,鹅蛋更是“一蛋难求”。
总之,鹅蛋是不错的补药,如今很少有人吃,也很少有人买,多见于5个因素。但不影响它作为优等补品、食品继续存在。正确合理吃鹅蛋,确实有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