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读者看到标题,心头“不以为然”:世卫组织没事关心我家厨房里的盐巴干嘛?你可能不知道,看似普通平凡的食盐,却与健康息息相关。
事情是这样的:2025年1月,世卫组织正式发布《低钠盐制品使用指南》,呼吁各国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目前厨房里的普通食盐,仍是食用主流,会因为长期摄入过高的钠,引起多种严重健康风险。
换句话说,世卫组织明确呼吁,把家里的普通食盐换掉。

世卫组织还用数据发出警示:全球每年约有800万例病亡案例,与不良饮食有关,其中189万例直接由高钠摄入引起。
食盐是生活必需品,刻进了人类基因深处,不可替代。它是离子型化合物,化学式是NaCl,叫氯化钠,味道咸,是味蕾的“灵魂向导”,是餐饮不可缺少的“调味担当”。它至少有3个特点:
1、双向桥梁,食盐进入身体的后,钠离子+氯离子组合,是血浆、脑脊液、细胞液、关节液等重要体液的“营养剂”和“调节剂”,既能防止身体水分过分流失,还能把细胞代谢废料搬运出来,地位重要。
2、双层维持,食盐的钠离子和细胞的钾离子,形成“浓度差”,利于人体基本功能维持,如心脏跳动、神经信号传递、肌肉收缩运动等,而且可维持血压和血量稳定,作用突出。

3、双面需求,食盐价格长期是平稳的,有两个很重要的需求“矛盾点”——即使食盐的价格涨得再高,民众也要保证摄入量,如果连续不吃盐超过3天,身体就会出问题;即使食盐价格再低,每个人的需求是平稳的,不可能一顿吃半斤盐。
食盐这3个突出特点,一方面凸显了它的作用无可替代,一方面又提示我们“盐”多必失,为什么这么说?
从中国的饮食习惯来说,我们每天吃的盐,是远超世卫组织划出的“警戒线”和“推荐量”的。
世卫组织在2023年3月发布过全球首个“减盐报告”,重申了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推荐量是“不超过5克”。中国摄入估算量是约17.4克/日,远超推荐量的3倍还多。

为什么国人每天吃盐这么猛?一个是每日三餐以热食为主,尤其是午餐和晚餐,喜欢重口味的人不少;一个是隐性的咸味摄入量较多,包括酱油、鸡精、烧烤、咸菜、腊肉、泡面、零食、饮料、虾皮、海带等等。
关键是,国人厨房里的食盐,不少是“普通食盐”,也就是全部为“氯化钠成分”,这些钠离子、氯离子在满足身体必需之后,剩下的开始在血管、体液、细胞里“惹事生非”,时间久了,身体就出现诸多负面影响,包括:
头疼、水肿、易感冒、嗓子疼、皮肤老化、胃肠道溃疡、肾功受损,等等。长期不改善会增加胃癌、肠癌几率。

临床研究证实,大量和长久的摄入普通食盐,会引起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开启“高盐饮食”向“高血压、骨质疏松症、心脑血管疾病”等进阶之路。
不仅是我国大量厨房在使用普通食盐,其它国家也存在类似情况。所以世卫组织呼吁:把普通食盐换掉,改成低钠盐,起码能省下很多医药支出。
低钠盐是在普通食盐的基础上,加入氯化钾等有益成分,把普通食盐变成75%的氯化钠+25%的氯化钾,但咸味是保留的。这样,即使在每天吃盐量不变的情况下,钠离子减少了,钾离子增多了,即减钠、补钾、不损味道,钾离子对血管血压有好处,减缓因高钠冲击引起的多种疾病。
普通食盐掺入氯化钾,变成低钠盐,有5个好处:
一是有效降低高血压风险,一方面是直接摄入的钠减少了,另一方面是钾离子有助于将多余的钠排出体外,双重降压。

二是降低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当前心脑血管意外事件是我国居民病亡的首位原因,坚持低钠盐会改善这个被动局面。
三是降低肾病风险,高盐饮食引起的肾病,占了我国肾病病例很大部分,或者成为肾病的“加速剂”,推广低钠盐能改善被动局面。
四是减少骨质疏松风险,长期过量摄入食盐,钙和钠的代谢一定会出现问题,钙的流失会加快,带来骨质疏松。
五是提升肌肉和神经的功能,得益于每日补充钾元素,既能抑制钠离子的升压作用,又能改善肌肉和神经功能。

既然低钠盐替换掉普通食盐的好处很多,哪些人适合吃低钠盐,哪些人不能吃?
2024年,我国发布了《中国低钠盐推广应用指南》,明确提出能吃的是这些人:
血压正常的健康人、确诊了高血压的患者(吃低钠盐受益最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人群。由于低钠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降压,这是牵住了现阶段多发类慢病的“牛鼻子”,加上它价格便宜,不需要额外吃药,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有2类人要慎用或少用低钠盐:高钾血症患者——吃低钠盐会升高血钾水平,对病情控制不利;肾功能不全或受损的患者——临床缺乏食用低钠盐获益的证据。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不是吃低钠盐,就不用改变每天的高盐饮食习惯了?并不是。
世卫组织推荐成年人每天低钠盐的摄入量,仍是5克以下,能维持人体每天生理必需即可,多吃无益反而有害。要注意结合生活习惯严格限盐,比如:
1、把限盐勺用起来,精确控制,不能搞“概略瞄准”,对于已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要重视。
2、每次做菜时,快出锅再放盐,坚持做下去。

3、炒菜除了放低钠盐,少放酱油、鸡精、豆瓣酱等高盐调味品,日常少吃高盐零食。
4、养成看食品配料表、计算每日摄入盐分的习惯,长期坚持或有好处。
5、减少外出就餐和点外卖的次数,因为它们是高盐饮食的“重灾区”,自己在家做饭或带饭单位吃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