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三国后期的第一谋士,统兵灭蜀却只换来身败名裂!

秦岭一白 2021-07-23 10:09:26

222年,72岁的钟繇双喜临门。

他是颍川的超级世家,半辈子追随曹操功勋卓著。曹丕篡汉创建大魏集团,任命钟繇担任三公之一的太傅。

老爷子堪称文武双全,一手好字被尊为楷书鼻祖,经人介绍又娶了个小妾,对方是大户人家出身的张昌蒲。

那一年,小张才22岁,喊声钟爷爷也不吃亏。

娘家没人,万事只能靠自己。

张昌蒲的父母早逝,自身才艺和颜值呈正比关系。这在钟繇的眼里是优点,在后院妻妾看来简直罪大恶极。

女人喜欢各样的男人,有才或者有财都算是特长。男人大概喜欢一种女人,年轻漂亮而且还能够善解人意。

喜欢是个感性词汇,本身便具备比较级的属性。如果周围没有新事物出现,比较优势自然会显得坚实稳固。

自从小张嫁进钟府,后院整日里鸡飞狗跳。

孙氏常年管理后院妻妾,仗着自己和太后关系好,光明正大的刁难张昌蒲,警告她晚上最好别给老爷留门。

钟繇每天操持完公务,颤巍巍地回到家也不安宁。作为曹魏的智囊谋臣,瞅瞅众人脸色就知道发生过什么。

唉,真是委屈你了!

家和万事兴,和兴二字何其艰难。

五口之家尚有口舌之争,钟府上上下下百十号人,家业和情感的复杂交织,并不是光靠有理有据就能持平。

人在年轻的时候最幸福,一无所有也敢胡求折腾。年老后随着体能的衰退,权势显赫也没有力气肆意享受。

一生夫妻债,半世儿女奴。

钟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家里不出大事就好,他已经远远活过平均寿命,说不定哪天躺下就起不来了。

善解人意的张昌蒲,从不主动哭诉自己受气的事,她用名门大户的聪慧涵养,温暖着老钟最后的人生时光。

一天夜里,老夫少妻卧床长谈。

小张:我有...

老钟:你又被欺负了?

小张:不是,我有了...

老钟:啥?!

小张:你不信啊?

老钟:我今年都75了。

小张:老爷威武。

孙氏听说张昌蒲怀孕了,换张脸跑来向妹妹道喜,回去就派人在饭里下毒,想将对手连同腹中的胎儿毒死。

小张吃下有毒的饭菜,当天晚上吐得直不起腰。丫环吓得要去向钟繇举报,却被面色惨白的张昌蒲拦住了。

她敢给我下毒,肯定已经做好应对。

聪明的人不一定聪慧,聪慧的人乍看不一定聪明。

张昌蒲以身体不适为由,接连数日关着房门不出来。老来得子的钟繇着急了,在家支起公堂严查来龙去脉。

张妹妹不按套路出牌,孙氏演练十八遍的方案失效。眼见所有证据指向自己,情急之下说这是生儿子秘方。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钟繇给孙氏颁发了一张休书。

随时进入分家产环节,孙氏不甘心拿张废纸出局。她请求卞太后场外援助,宝刀未老的钟繇表示拒绝协调。

孙氏哭哭啼啼地走了,三公家眷的养老计划泡汤。贾氏接手管理后院妻妾,对待张昌蒲简直比亲妹妹还亲。

吃瓜群众爱看宫斗剧,豪门大院天天上演宫斗剧。权势和宠爱的复杂交织,智慧水平不够只能用血泪弥补。

小张的肚皮一天天隆起,钟繇万分庆幸老天的眷顾,偶尔还会略微责怪命妇,询问她为什么不找自己申辩。

张昌蒲淡淡地说道:这不都过去了吗?

225年,张昌蒲生下一名男婴。

钟繇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再次体验当父亲的感觉。别人如果能活到这把年纪,看到的婴儿通常都是重孙子。

一代代人之间的辈分,或许就是这么累积出来的。小家伙第一口奶还没喝完,好些大人见他都得叫声二爷。

听说老年生子很聪慧,那你就叫钟会好不好?

钟会咯咯笑了一声,旁边的亲属和仆从们吓了一跳。张昌蒲静静地搂着儿子,想到他的命运不禁有些担忧。

钟繇已经七十五岁了,是娘俩在大院里唯一的依靠。钟会作为庶出的小儿子,未来也不会有娘舅给他撑腰。

张昌蒲只有二十五岁,在大院争斗活动中毫无根基。如果钟繇哪天寿终正寝,她和儿子凭靠什么继续生活?

钟会,希望你真的足够聪慧。

据说,孩子的智商大多源于母亲。

一个好女人可以旺三代,除却不太稳定的先天遗传,后天言行的耳濡目染,对孩子成长更起着决定性作用。

张昌蒲面对孙氏投毒,并没有像傻白甜般当街厮打。回想起凝聚智慧的书本,她列出学龄前必读书籍清单。

别人家的老汉养花遛狗,钟繇带着小儿子出入高级场所。

老钟作为当朝太傅,府邸大院自然处于高档社区。隔壁四邻住的不是司马懿,就是像蒋济和陈群这些元老。

钟繇不一定被每个人敬服,但是生儿子的水平有目共睹,蒋济称赞小钟:观其眸子,足以知人,非常人也。

老钟微笑着连连摆手,心里想着这家伙真会说话,儿子才学着写一二三四,看看眼珠子就敢说不是寻常人。

钟会将来是不是寻常人,最终还得看他自己的造化。钟繇尽着做父亲的本分,只能将他推进自己的关系网。

太傅繇小子也,少敏惠夙成。

钟会五岁那年,八十岁的钟繇死了。

大哥钟毓接管家业,一路从散骑侍郎做到青州刺史。他和幼弟没有多少感情,对于张氏母子俩也不大过问。

张昌蒲主抓儿子学业,完全不相信什么快乐教育。真正的学习肯定无比痛苦,因为要运化认知以外的事物。

孩童时期学会多少不重要,但是养成的好习惯受用终身。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摊开各种课本立马鸡飞狗跳。张昌蒲尽着做母亲的本分,经常是边哭边打着督促学习。

母子俩熬过阵痛期,钟会随着年龄增长日渐成熟,先天聪慧外加后天习性,让他沿着筑起的堤坝一泻千里。

7岁诵读《论语》,8岁诵《诗》。

10岁诵《尚书》,11岁诵《易》。

12岁诵《春秋左氏传》、《国语》。

13岁诵《周礼》、《礼记》。

14岁通读钟繇撰写的《易记》。

15岁被送进太学深造。

...

钟会走进太学大门,母亲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作为朝廷最顶级的学府,才华和人脉圈往往交织在一起。

王公子弟结伴出行,钟会始终找不到自己的标签,他是超过保质期的公子,缺少父兄当朝领政的庇护加持。

钟会好像什么都有,又好像什么都没有。

玄学,魏晋最火爆的学科。

钟会主修玄学专业,是结合个人兴趣和社会潮流。他想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常年浸泡在图书馆里当钉子户。

舍友们参加各种社团,在清谈辩论赛中唾沫横飞。有些同学做太学会主席,还没走出校门就摆起领导架子。

喧嚣和寂寞,追捧和独守,时常侵蚀着钟会敏感的神经。

谁不喜欢鲜花和掌声?绝大数人却没有筹码支撑。钟会异于寻常人的身世,让这些光环总是离他似近似远。

一卷卷浩瀚枯燥的典籍,压制住浮想联翩的思绪,一天天夜以继日地苦读,逐渐撑开拨云见日的聪慧神识。

老天不会亏待任何人,按照起因准备好对应结果。舍友们的文化课不及格,钟会已经出版好几本学术专著。

《老子道德经注》、《周易尽神论》、《周易无互体论》,《四本论》更是引发“才性之辩”的学界研讨。

他们一同走进太学,在失去约束的校园里放飞自我。他们又一同走出太学,钟会从边缘人物变得万众瞩目。

及壮,有才数技艺,而博学精练名理,以夜续昼,由是获声誉。

有人出门找工作,有人等工作找上门。

年仅23岁的钟会,从秘书郎一路升迁到中书侍郎。身处各种势力交织的朝堂,钟会感觉再次沦为边缘人物。

司马懿作为曹魏管家,每天下班后召开家庭会议。在解聘老板这件事情上,他和两个儿子的观点高度一致。

成功的两条途径:强大自己和削弱对手。

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到处招揽人才充当幕僚,自幼被看着长大的钟会,第一时间收到司马师的邀请函。

三国时期的谋臣风采,随着三家自立逐渐褪去光环。十八路诸侯的相继陨灭,也带走运筹帷幄的黄金时代。

钟会,好像发现属于自己的标签。

249年,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扫墓,曹爽兄弟带着兵马全程护送,司马懿抓住时机促使郭太后签署剿匪文件。

原本平起平坐的托孤大臣,司马懿常年被曹爽肆意打压。这位冢虎回头长啸时,直接将竞争对手夷灭三族。

两年之后,司马懿病死了。

有人爽了,有人就会不爽。

司马师继承父亲的官职,牢牢握紧曹魏的军政大权。魏帝曹芳对此意见很大,准备找人半道上弄死大将军。

参与密谋的成员太多,连司马家的厨子都听到风声。司马师直接让曹芳滚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新皇帝。

一系列政权交接活动,隐隐约约都有着钟会的身影。13岁的曹髦拿起花名册,按照司马师的意思照词说话。

高贵乡公即尊位,赐爵关内侯。

32岁的钟会晋升侯爵,对自己的人生前途充满信心,经常还能获得领导的深情夸赞:此真王佐材也!

毌丘俭心系曹魏皇室,对篡权的司马师相当不爽,率领六万淮军出兵讨伐,迫使司马兄弟不得不亲自督战。

司马师清点战略物资,钟会的名字出现在第一行。他们在军营里日夜谋划,将老毌三兄弟打得躲进芦苇荡。

毌丘俭作乱,大将军司马景王东征,会从,典知密事。

司马师平定淮南叛乱,却因眼睛流脓疼死在许昌。朝廷派人送来嘉奖文书,命令司马昭交还兵权暂守许昌。

父兄两代攥起的兵权,司马昭当然不愿白白奉献。钟会看见领导需要背锅侠,挺身而出劝司马昭带兵入朝。

景王薨於许昌,文王总统六军,会谋谟帷幄。

一将之怒,威震三军。

司马昭继承兄长的官职,握紧枪杆子也没人敢反对。朝廷只好继续追加奖品,封他为大都督兼领辅政大臣。

钟会作为司马昭的谋臣,各项奖金加起来收益颇高,不但侯爵级别得以提升,还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封地。

会迁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邑三百户。

钟会的事业风生水起,面对生老病死也只能干瞪眼。张氏看见儿子学有所用,无比欣慰地走到了人生终点。

常人羡慕的高门大院,张菖蒲这辈子却并不开心。钟会凭借苦学筑起的堤坝,在母亲去世后逐渐崩出裂缝。

学识转变为谋略,出人头地而争相算计。

学识转化为思悟,谈天说地而空洞无物。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平衡才是大道。

钟会在家守孝期间,没有具体对象供他练习算计。聪慧和才华衍生出的思悟,引导他走进竹林深处觅知音。

司马父子眼前的红人,有些隐士对他极尽吹捧,有些隐士则对他爱答不理,嵇康便是后者阵营的典型代表。

竹林七兄弟里的山涛,积极接受司马昭的邀约。自己发达之后不忘嵇中散,经常写信劝说小弟出来干事业。

嵇康不胜其烦,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

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

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

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

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五不堪也。

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

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烦其虑,七不堪也。

...

一点都不懂我,还好意思说是我兄弟?

赤日黄尘厌垢纷,竹林深处寄幽欣。

钟会带着一帮文人雅士,谈笑自若地走向竹林深处。他们临时组团拜访嵇康,想听听传说中的神曲广陵散。

嵇康正在树下打铁,光着膀子敲打得乒乒乓乓。向秀蹲在炉灶前添柴烧火,使劲拉着风箱也不管满脸煤灰。

没有人理睬他们,气氛逐渐变得有些尴尬。

钟会围着锅台转圈圈,时而拿起半成品假装在欣赏。装了半天依然没人理睬,冷哼一声愤然转身准备离开。

嵇康作为补刀圣手,缓缓放下手中的打铁小榔头。他朝着怒气冲冲的钟会,再次施展一句话憋死人的技能。

嵇康: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嵇康:呵呵。

钟会:呵呵。

钟会回到家里,连喝三大碗蜂蜜水之后心情平复。他还派人通知秦岭一白,以后不许再给嵇康送土蜂蜜。

老家的小事鸡毛蒜皮,朝政大事关乎生死存亡。司马昭想削弱诸葛诞的实力,征召他前往京城担任司空。

钟会觉得这招棋太烂,提前收假跑回去劝领导。司马昭神秘地笑笑不说话,表示已经发出的消息无法撤回。

策诞必不从命,驰白文王。文王以事已施行,不复追改。

诸葛三兄弟,掌握风险对冲的精髓。

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诸葛瑾在孙吴官至大将军。诸葛诞在曹魏战功卓著,给个位列三公的司空都不干。

诸葛诞眼见好友被杀,自然不愿上交兵权坐以待毙。他占据寿春对抗司马昭,还派人去东吴谈判请求援助。

司马昭催促曹髦亲征,并清点筹备各项战略物资。钟会作为最重要的谋士,当然得追随自己奔赴前线战场。

及诞反,车驾住项,文王至寿春,会复从行。

寿春之战历时半年,诸葛诞战败后被夷灭三族,数百位亲兵誓死不降,临刑前奋力高呼:为诸葛公死,不恨!

司马昭是最大赢家,利用淮南三叛斩尽敌对势力。钟会平叛期间的出奇谋划,在朝野内外被誉为张良再世。

寿春之破,会谋居多,亲待日隆,时人谓之子房。

曹魏皇帝拉拢钟会,隆重授予他担任太仆职位。钟会的头脑比眼睛更加清亮,宁愿在司马昭身边当办事员。

镜头前的代言人们,口中的标点符号都是元老意志。他们身后的一道道暗影,汇聚着翻江倒海的恐怖力量。

迁为太仆,固辞不就。以中郎在大将军府管记室事,为腹心之任。

曹髦,不甘心当个代言人。

司马昭往前走一步,年轻的皇帝就得往后退一步,发现自己退无可退时,愤愤然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髦想要弄死司马昭,却被成济用长戈刺穿胸膛。14岁的曹奂被拎上龙椅,成为大魏集团的最后一位皇帝。

司马昭是最大赢家,钟会对自己的前途更有信心。

朝廷事务到官员任免,钟会的建议常被领导采纳。这位年仅38岁的少壮派,无论心神如何荡漾也不算过分。

有些老成持国的重臣,提醒钟会做人要低调,只有善终才是终极智慧: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

一次胜利欣喜若狂,一次次地胜利却容易让人迷失。谋士作为一个辅助职业,永远根植在时机和武力之上。

他们用算计当作武器,浸染过深同样会伤及自身。仅凭思维口才断生死成败,很少触及落实推进有多残酷。

钟会说了一句话,司马昭便杀了嵇康。

262年,曹魏筹备攻打蜀汉。

蜀汉经济濒临崩溃,朝中各个派系还内斗不止。姜维以曹魏降将身份领兵,只能用以战养战方式攥紧兵权。

老姜常年没事找事,不是北伐就是在准备北伐。司马昭想要彻底推平巴蜀,除了钟会之外几乎没有人支持。

惟会亦以为蜀可取,豫共筹度地形,考论事势。

司马昭当场力排众议,任命钟会担任镇西将军,统领十万兵马沿西路挺进,邓艾和诸葛绪各自才领兵三万。

朝堂之上一片反对声,质疑钟会的人品和水平。司马昭神秘地笑笑不说话,吩咐各部门按照计划合力灭蜀。

钟毓听说小弟领兵,连夜仓惶跑来见司马昭。

钟毓:会挟术难保,不可专任。

司马昭:你知道我媳妇咋说的吗?

钟毓:...

司马昭: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

钟毓:...

司马昭:你知道羊枯他妈咋说吗?

钟毓:...

司马昭:会在事纵恣,非特久处下之道。

钟毓:那我...

司马昭:放心吧,如果出事不会牵连你。

谋士突然间变成主帅,钟会孤零零站在三岔口。吃败仗肯定要上军事法庭,打赢后扬名立万还是功高震主?

他有些看不懂司马昭,莫名觉得有道暗影逼压。纵横捭阖原是自己的特长,如今却像收了神通般挣扎无力。

那一年,司马昭52岁,司马炎26岁。

钟会分配工作,让许仪在前面趟雷开道。

小许带着人遇水架桥,为了赶进度忽略质量意识。钟会的大部队刚刚上桥,战马踩穿桥面而引发交通拥堵。

钟会顿时眉头紧皱,脸色比大风刮倒旗杆还难看。他下令将小许斩首示众,传檄三军让万千将士深感恐惧。

先命许仪在前治道,会在后行,而桥穿,马足陷,於是斩仪。

许仪是许诸的儿子,仅仅因为修桥不利就被斩杀。蜀汉听说过钟会的计谋,命令各个关口不要做正面交战。

钟会大军向前推进,姜维摆脱纠缠奔往剑阁阻拦。邓艾和部将们一路畅通,邀请诸葛绪前来会师奇袭成都。

诸葛绪无视邓艾的热情,腆着一张热脸跑去找钟会。钟会正在剑阁相持不下,转身就甩给他一个大耳帖子。

钟会向朝廷做汇报,造谣诸葛绪领兵作战畏惧不前,将他装进囚车押送回京,并且趁机收编他的三万人马。

会欲专军势,密白绪畏懦不进,槛车徵还。

钟会和姜维隔山相望,凝视对方的眼神颇为暧昧,编写《告蜀中官兵父老书》时,邓艾正在绵竹拼死力战。

姜维调转马头往回跑,一边跑一边让刘禅坚持住。刘禅感觉没有抢救的必要,打开城门欢迎邓艾莅临指导。

没有人想到,蜀汉就这么亡了。

大势已去,姜维向钟会投降。

幸福来得太过突然,曹魏朝堂之上一片喜气洋洋。钟会接到朝廷的大额赏赐,紧皱的眉头却依然没有舒展。

他不担心蜀汉残余势力,与62岁的姜维更像忘年交。想起居功自傲的邓艾,这位沙场老将才是不稳定因素。

钟会又向朝廷汇报,搜集证据污蔑邓艾意图谋反。老邓被装进囚车押送回京,钟会又极其娴熟的收编人马。

因邓艾承制专事,密白艾有反状,於是诏书槛车徵艾。

昔日蜀汉的地盘兵力,如今悉数掌握在钟会手里。姜维静静望着这位暴发户,花白须发仿佛开始剧烈抖动。

司马昭放任钟会折腾,不论谣言或真相统统批准。现在蜀地只剩钟会一人,该是领导出面作总结的时候了。

他派人给钟会送封信,信件的内容极其简洁了当。你钟会有钟会的理由,我司马昭自然也有司马昭的说法。

恐邓艾或不就徵,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

钟会慌了,姜维走过来了。

请君入瓮还是胜利凯旋,正确答案永远只有一个。

钟会出谋划策这些年,见过太多夷灭三族的曹魏名将。其中有不少经典案例,还是他苦思冥想出来的计谋。

事态发展到这等地步,小小偏差就能酿成弥天大祸。每当想起司马昭的笑脸,钟会便不由自主地思维混乱。

你啊,早被人家看透了!

今来大重,必觉我异矣,便当速发。

事成,可得天下。

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

我自淮南以来,画无遗策,四海所共知也。

我欲持此安归乎!

司马昭一招未出,钟会却已经反复推演无数次。主动出击总好过听天由命,奋力一搏总比屈死人手强些吧。

钟会联合姜维反叛,魏兵的骨干将领强烈反对。他们的妻儿老小身在曹魏,没必要跟着没交情的主帅造反。

钟会将反对派关进牢房,继续和姜维编造假诏书。这些人逃出来后带兵反攻,敲锣打鼓的围攻作战指挥部。

姜维昂首挺胸推开房门,看见乌泱泱的魏兵冲过来。白发老将紧紧握着战刀,怒吼着冲进人群里奋力砍杀。

姜维死了,他选择用生命为大蜀国陪葬。

钟会死了,被魏国史书定性为钟会之乱。

邓艾死了,被魏兵的监军派人半路截杀。

这场颇为离奇的叛乱,仅仅历时三天。

众既格斩维,争赴杀会,会时年四十。

司马昭是最大赢家,这道暗影稳步走到台前。

他吩咐曹奂摆好笔墨,认真记录自己口述的内容,确认每一个标点符号无误,司马昭冷然说道:签字盖章!

钟会没有娶妻生子,只有一个养子和两位侄儿。顾及到死去的钟繇和钟毓,放过侄儿将钟会养子斩首示众。

一年后,司马昭病逝洛阳。

两年后,司马炎建立晋朝。

三国,结束了。

0 阅读:50

秦岭一白

简介:白天卖蜂蜜,晚上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