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战斗中,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十分重要,而这一座“崖山”,明显并不是宋军最佳的据点。用近代的战略家的观点,既然南宋已经逼近湛江,又在小岛上筑起了堡垒,照理说,宋军应当在小岛上筑起堡垒,借此抵抗大敌。然而,让所有人不解的是,宋军竟然朝着崖山相反的方向而去。这种战术上的转变,不啻为宋军一只绵绵不绝的绵羊进入了一只老虎的口中,恰巧把自己送入了元兵的包围之中。另外,他们从湛江到崖山,一路上都是顺风,明显是有意为之。宋军的所作所为,让我们有了一个疑问。为何宋军高层,会作出如此荒唐之事?直到今天,历史学家们还没有达成共识。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宋军上层认为,不管是在陆上拼死一搏,或者是在岛屿上拼死一搏,都注定了南宋的灭亡,再也没有回头路可走。
由于已经没有了胜利的可能,所以,当时的统治者们便决定返回大陆,在他们的最后领地上与敌人进行一场战争,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乡土情结”。这个观点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过于主观。就算是出于“乡土情结”,明知道无法取胜,却还要在湛江群岛上筑城,明知道无法取胜,却还要去打仗?若是宋军只剩下寥寥数人,那么被后面追来的元兵一举歼灭,也是情有可原。但是,事情并没有按照他们所想的那样发展,在他们退入崖山之后,他们的军队依然还在,而他们的军队只剩下了宋军的十分之一。按照资料上的说法,那时候的宋军足足有二十万之众,数百条战舰,而后面的蒙古军队不过是二十万人,连宋军的一小半都没有。纵然蒙古人的个体实力很高,而大宋军队的整体实力却稍逊一筹,但这二十万也非是一个少得可怜的数字,为何竟给蒙古人杀了个落花流水?
在人类的历史上,以一敌二的战斗数不胜数,但像这样的战斗,却是闻所未闻。这一次的战争,双方都是在海战之中,蒙古铁骑的实力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如果这是一场水战,那么双方的实力就会大大降低,为什么二十万宋军,会被二十万蒙古兵打败?纵观崖山之战,宋军统帅的形象,可以用“可笑”和“无力”来形容。而此时,南明方面的领军人物,正是被誉为南明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张世杰。那时,宋军的粮草全部从海南岛运到宋军手中,这条粮草供应线路成了宋军生命的“生命线”。身为统帅,张世杰必须要派出军队,牢牢的把持住入海的道路,保证后勤的畅通,如此,他就可以进可攻,退可守。
然而,张世杰做出了一个很傻很傻的决定,他让那些战舰全部朝着港口靠拢。可以说,张世杰的统帅之路上最大的一次失败,也正是因为这一次失败,才导致了他的失败。南宋的兵力和舰船都远远超过蒙古,与其在海上与其在地理位置狭窄的港口对峙,还不如直接开赴海外,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开赴海外。张世杰好歹也是一支军队的统帅,怎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失误?今日,让我们从一个更加客观的视角,对崖山之战进行再审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场战争中,宋、元两国都有多少人参加。之前我们已经说过,宋军此次调动的军队足足有二十万人,还有上千艘的战舰。这支军队并非直接隶属于皇族的正规军,乃是来自于各个地方的“勤王军团”。在宋初皇帝退守崖山之后,宋军便从四面八方迁往崖山,以构筑南宋的最后一道防御。
元一方共有二万人。但是,这二十万人却并非全部都是蒙古士兵,只是一些来自于不同种族的“杂牌部队”。其中有一千多人是蒙古人,还有一万多人是汉,金,契丹,西夏。由于蒙古人在崖山之战之前就已吞并了众多的各族,因此,元朝军队中的各族构成是相当复杂的。看过了双方的兵力,接下来,就是双方的士气了。别看宋军只有二十万,却是从各地的援兵中打过来的,指挥不一,难以团结在一起。其时南朝连战连胜,自浙江直下广东,连战连胜,连胜数次。别看这二十万大军数量很多,但实际上却是一群残兵败将,根本谈不上什么斗志。而与之相反,此次崖山之战,元兵虽只有二万余人,但每一名都是久经沙场的精兵。要知道,这支军队从浙江到广东,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因此,尽管他们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是他们的斗志还是很高昂的。
因此,这一次崖山之战,宋军被区区二万余人击败,虽然有些匪夷所思,但也能够理解。 此时,南宋已经沦陷十分之九,宋军对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记忆犹新,犹如噩梦一般。这二十万的宋军,大部分都是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崖山之战尚未开始,宋军的士气就已经低落下来。双方交手之后,宋军要么望风而退,要么束手就擒,很少有反击的。其次,就是双方的作战方式。我们所知,这20万人的军队是由四面八方而来,在崖山之战以前,他们从来没有共同战斗过。因此,由于各地不同,语言不同,习惯不同,难以形成统一的队伍。而对于一个统帅来说,要调动这么多人,也是很困难的事情。而且,这一次的“崖山之战”,说是“海战”,其实更多的是一场刀光剑影的战斗。武器对船只的威胁并不大,因此双方交手后,仍以近身搏斗为主。众所周知,宋军不善于近身搏斗,因此,元代的士兵占据了很大的上风。
说到这里,让我们来看一下战争的全貌。如崖山之役这样的海上战争,在中国古代军事发展史上是极少的。这一次的崖山之战,到底有多少人伤亡?因史籍与各地县志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各种材料的说法众说纷纭,无一定论。总之,对于这样一场海上战争,两个阵营之间到底有多少兵力存在着分歧,一个阵营如我们之前提到过,两个阵营之间的兵力大概在三十万上下,另一个阵营的兵力大概在五十万上下。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判断,南朝很少会派出三十万以上的军队,因此,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前阵子我从文献中得知,历史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我觉得他们的分析也是有道理的。事实上,所谓的“二十万”,很有可能只是一个虚假的数字。因为这一次的战事关系到整个南宋的生死存亡,所有有实力的人都投入到了这一次的战斗之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平民,一部分是将士的家属。
按照资料上的说法,这二十万人之中,真正能打的不过是数万人而已。这也是为何,当时的南宋军队,只有20万人,却无法战胜2万人的原因。另外,还有将近千条的战船,这些都是空壳,还有一些是从民间临时招募来的商船和渔船,根本没有任何战船该有的战力。简单来说,那时候大概有七百多艘战舰可以战斗。至于元军有二万人,则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数目。这一次,从他们派出的四百多条大船就可以看出。我们都知道,在战斗中,每个船只都需要大量的舵手和水手,他们必须留在船只上,不能在船只靠岸后与敌人近身搏斗。因此,真正参与战斗的,应当不止二万。但是,因为资料的缺乏,我们也没有办法得到确切的数据。
在崖山之战中,元人取得的战果也不算太大。开战之后,元军先是用火烧宋军的船只,结果被大举进攻,被大举进攻。但因宋军人多势众,又是在港口开战,因此扑救的火势很快,使得元兵的火势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火烧未果,便改用强弓远程攻击,但因为有了宋军的掩护,强弓的攻击效果有限,未能给宋军带来多少伤亡。最终,元军与宋军登船交手,进行徒手搏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漂泊
写了个乱七八糟,数字都没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