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回忆:1946年连续失利后陈毅沮丧“我还是去搞文化算了”

呱呱聊历史 2023-10-21 05:10:00

1946年8月,粟裕指挥的华中野战军在江苏中部七战七捷,以区区三万余众切入国民党5个整编师12万人的大军中,连续打得对方屁滚尿流,歼敌6个旅又5个交警大队共5万余人,取得辉煌胜利。

几乎与此同时,陈毅指挥的山东野战军第8师在华中野战军一个纵队的配合下,向据守泗县县城的国民党第7军172师发动强攻。

172师是第7军的骨干部队,第7军则是国民党白崇禧的起家部队,作风顽强,战术狡猾,号称“钢七军”,比较难打。

当时连日大雨,泗县城外的护城河都满了出来,对攻城部队也造成了很大困难,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有许多意见,认为在水大、部队疲困条件下攻城,打桂系均不妥。

但陈毅却相信了军分区领导干部所说的泗县城外壕水深不过膝”的扯淡话,支持时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宋时轮的意见,决定强攻泗县。

随后,华中分局的邓子恢、张鼎丞也来电建议应打蒋军不打桂系,也被陈毅、宋时轮回绝,并表示自己已经做了慎重考虑,部署不宜再变更。

军事压力令陈毅心事重重

结果,山东野战军以22个团的优势兵力在泗县城外打了2天3夜未能得手,伤亡2000多人,不得不暂时撤退。

泗县战斗失利后,国民党军队乘势进入淮北,又于9月上旬准备向华中解放区的首府淮阴、山东解放区的首府临沂两个方向大举进攻,情况对解放军一方已十分被动。

在此之前,陈毅曾以粟裕上级的身份下令坚决执行毛主席原定的山东、晋冀鲁豫、华中3路大军主力南下外线出击的作战计划,要求粟裕将部队西调淮南。

然而粟裕却坚持要在江苏再多打几仗,为此不仅不同意将部队调到淮南,反而要求将淮南的原华中野战军第5旅调到苏中。

眼看两人发生了战略上的分歧,最后是毛主席果断介入,给陈毅发报“似以同意粟裕意见在苏中再打一仗,然后主力西调为有利。”

当时毛主席的出发点只不过是想让粟裕在苏中“试试看”,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封电报的结果就是粟裕取得七战七捷的辉煌胜利,歼灭比自己部队兵力还多的敌人,这在军事史上是不多见的。

对手是粟裕,国军打不赢是正常的

粟裕在战役指挥中展现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敌一路,避免消耗战争取打歼灭战的精神令毛主席十分欣赏,8月29日他专门给陈毅发报,要求山东野战军学习粟裕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路的战法,歼灭一部国民党军。

但是几天之后,毛主席考虑到陈毅之前并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可能缺乏相关经验,准备派徐向前到山东负责鲁南的军事指挥,并正式以电报方式告知了陈毅。

毕竟当时军内真正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经验的高级将领中,刘伯承、彭德怀、林彪都已经各自统率一个方面军了,其他有指挥能力的都去了一线带兵,剩下的也只有在延安养病的徐向前。

  陈毅收到电报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担任山东野战军作战科科长的王德(1964年授予少将军衔,后担任兰州军区参谋长)回忆说:

“有一天夜里,我在值班,陈毅同志走了进来,他心情沉重地对我说:‘我将来还是搞我的文化工作去好了……我们给中央说话也不灵了,提什么意见都不灵了。’”

  尽管如此,陈毅还是致电中共中央,表示欢迎徐向前前来,但等了20多天,徐向前始终没有来,而国民党则趁机大举进攻淮阴,9月19日、22日,淮阴、淮安相继失守。

两淮战役时期的国民党军士气较高,比较难打

当时徐向前没能成行的原因,一个是他1945年夏天得的胸膜炎病还没有养好,如果长途跋涉很可能导致旧疾复发。

后来胡宗南进攻延安,徐向前和“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一起撤离,而比徐向前大23岁的徐特立竟然不顾反对把汽车让给徐向前坐,可见徐帅的身体确实不好。

第二点也是胡宗南正酝酿着向延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此时再从延安向东走很不安全,到1946年11月中旬延安的党政军干部就已经陆续疏散,去鲁南非常困难。

其实当时陈毅的压力是很大的,因为山东野战军指挥不灵,下级也有抱怨,战士们说:“明明上面是要求我们集中兵力两个打一个的,为什么真打起来的时候变成我们一个打两个?”

与此同时,不满陈毅指挥不力的张鼎丞、邓子恢、曾山三人给毛主席发电报,直接告了陈毅的“御状”,电报的用语措辞很不客气:

“陈毅9日电悉,我们对陈此部署决不同意,对陈这几个月在华中指挥亦深表不满……后桂顽已占泗城,陈决攻泗城。我们曾两电建议不应攻泗,陈决心不变,又不亲自指挥,而把如此重任给宋一人主持,结果8师、9纵损失甚重,情绪降低。”

张鼎丞

张鼎丞、邓子恢等又指出,当张灵甫的74师进攻淮阴时,中央曾经急电指示两淮防御关系全局,但陈毅始终不重视,把主力控制于渔沟、来安之间希望伏击桂系第7军,结果一无所获,最终导致淮阴、淮安连续失守。

最后电报总结说:“这些连续的失利完全是由于陈对用兵开玩笑所致。否则,不仅淮阴可保,且可歼灭敌人,改变战局。”

因此,张鼎丞、邓子恢、曾山向毛主席坚决主张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必须联合行动,且由陈毅、粟裕、谭震林三人共同组成联合指挥部,以使粟裕能够在关键时刻帮助陈毅下军事决心。

张鼎丞绝非庸碌之辈,他1927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担任新四军第7师师长,建国后连续做了21年的最高检察院检察长,最后做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副国级领导人。

邓子恢的资格更老,他1921年参加革命,抗战时期是新四军第4师政委,建国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也是副国级领导人。

这两个人的军政才能就算未必胜过陈毅,恐怕也不在陈毅之下,建国之后如果参加评军衔,大将军衔肯定是跑不了的。当年张、邓加上谭震林组合几乎独立在闽西搞出了一个根据地,人称“闽西三杰”,都是军政全才的一流人物。

邓子恢

曾山则是1926年入党的老革命,时任华中局委员兼组织部部长,解放后担任过商业部部长。

张鼎丞、邓子恢都是1945年“七大”选出的中央委员,再加上一个同样是中央委员级别的曾山,这封电报的分量不可谓不重。

收到三人联名的电报之后,毛主席做了好几天的考虑,他审时度势,于10月15日晚上给陈毅、张鼎丞、邓子恢、曾山并粟裕、谭震林六人致电,提出了2点核心意见:

第一,“望你们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决不可分散)歼灭东进之敌,然后全军西渡收复运西,于二至三个月内务歼薛岳7至10个旅,就一定能转变局势,收复两淮。”

第二,“为执行此神圣任务,陈、张、邓、曾、粟、谭团结协和极为必要。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你们六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返电商贻误戎机),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毛主席明确要求“战役指挥交粟负责”,这一及时的指示对拯救华东的战局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后来的华野众将帅

这次会师,对于陈毅和粟裕来说无疑是强强组合,一个有威望能协调拍板,一个善无指挥运筹帷幄,可谓用其之长,避其之短。

11月中旬,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在涟水地区会师,随即击退了74师对涟水的第一次进攻。12月中旬,2大野战军联手在宿北战役中一举消灭了国民党整编第69师2万多人,紧接着又在鲁南战役中连续消灭了整编26师加快速纵队和整编第51师5.3万多人。

1947年2月初,山东、华中两个野战军正式整编为新的华东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作出巨大贡献,脍炙人口的“陈粟大军”时代到来了。

毛主席的知人善任,从善如流,是人民解放军面对强大的国民党大军依然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5 阅读:1094

呱呱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