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毛主席亲戚回家乡后不服从政府管理,主席知道后如何处理?

呱呱聊历史 2023-10-23 05:05:00

1953年11月初,毛月秋、毛泽荣、文东仙、文九明一行四人抵达北京,住在一个宾馆里。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四人的身份:毛月秋是毛主席的族叔,1879年生人,1925年帮助毛主席在韶山搞过农会工作,大革命失败以后为了逃避军阀的追捕不得不远走他乡,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回家。

毛泽荣是毛主席的堂弟,早年毛主席在韶山搞农民运动的时候他也曾经积极支持,并担任韶山特区第一乡农民协会通讯员。

文东仙是毛主席的表弟、文九明则是毛主席的表侄,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是唐家圫人,文家在唐家圫是湘乡县里的大户人家,毛主席小时候在唐家圫生活过很长时间,对于母亲家里的亲戚们感情很深。

可以说,毛主席整个家族为了革命付出了巨大代价,不仅6位亲人牺牲,还有很多亲人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有的颠沛流离,有的很早就去世了。

大概是在这一年的9月份,因为毛主席六十周岁的生日即将到来,毛月秋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想在12月份带一些乡里的特产到北京给他祝寿。

韶山·毛主席故居

毛主席收到信后,在10月4日给毛月秋回信,严肃地写道:

“毛月秋同志,你给我的信收到。为了了解乡间情况的目的(不是为了祝寿。为了节约,无论哪一年均不要祝寿,此点要讲清楚),我同意你来京一行。”

在信中,毛主席还请毛月秋代为寻找建国以后给他来过信的毛翼臣(实为毛锡臣,毛主席的远房叔祖,在革命时期资助过毛主席)、文东仙二人,如果找到了,请他们一起来北京。

10月中旬毛月秋收到毛主席回信之后欣喜万分,他很快找到了文东仙,二人商定在10月底就启程出发到北京去。

10月25日,毛主席又给表侄文九明写了一封信,表示之前的信已经收到,因为他有关于农村的意见需当面告知,请他带上之前想要来京看望的毛泽荣,二人自备路费来京,到京后路费找自己报销。

信中又强调:“你们来时如可以不找省统战部则不找,如无路费,可以持此信找统战部同志帮忙。路上冷,每人要带一条薄棉被。不要带任何礼物,至嘱。其他的人不要来。”

毛主席母亲家乡唐家圫

韶山、石城两个乡政府听说毛月秋等人要去北京,便委托他们带了基层政府的汇报材料,请他们一起带给毛主席。

毛月秋等人在北京的招待所里等了两天,中南海的工作人员就开车过来,说毛主席已经在丰泽园等他们见面。

四人忐忑不安地上了车,来到丰泽园门口下车,只见那个身形魁梧的中年人从屋里走了出来,正是那个已经20多年未见的“毛润之”,如今的国家主席。

四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毛主席和他们挨个握手,“主席,您好!”

说起对毛主席的感情,四个朴实的乡下汉子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毛主席是他们的亲人,当年在韶山时一起搞农会,一起上夜校,一起斗地主老财的一幕幕恍若昨日,依稀可见。

那一瞬间,为了闹革命吃的苦受的罪,几十年的背井离乡,现在想来都不算什么了。

丰泽园菊香书屋:毛主席的卧室兼客厅

但另一方面,毛主席现在是国家元首,也是他们传统观念中的“一国之君”,因此几个人之间已经隐隐地有一层距离,让他们感觉拘束,不复当年的亲切了。

国家元首是什么概念啊!毕竟平时想要见乡长、乡党委书记都不容易,现在一下子见到国家主席,这让他们都不知道该坐哪儿了。

正在手足无措间,毛主席亲切地说:“你们这么远来了,真是不容易啊!快进屋坐。”他一边说,一边带头把客人领进了丰泽园的会客室。

  毛月秋那年已经七十有四,白发苍苍,他一生经历了清王朝、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新中国,堪称中国近代史的见证者,他一坐下就忐忑地问道:“主席,您还认得我吗?”

  毛主席笑着说:“当然认得,你给我写过信,你是月秋同志嘛。”

毛月秋一听不免有些激动,他颤抖着拿出了毛主席给自己的回信,只见那信叠得整整齐齐,封面上“毛泽东”三个大字龙飞凤舞:“要不是您的御书,我们可来不了啰!”

丰泽园外景

因为毛月秋是“贻”字辈,和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谱名毛贻昌,字顺生)同辈,毛主席开玩笑说:“那你还是我的叔老子啰!”

毛月秋急忙说:“不敢不敢!你是一国之君,我是一介草民。”几个人之间的距离瞬间就拉近了不少。

  这一天,毛主席在丰泽园和毛月秋等人拉了很久的家常,当他知道文九明已经当了乡里的农业初级社社长,便饶有兴致地向文九明问起了农业合作化发展的情况。

文九明说:“现在土改结束了,区里、乡里的干部们没有好多事做,结果就发下来很多表格,表格的内容包罗万象,比如种了多少蔬菜,养了多少猪、多少鸡。”

最离谱的是,表格里居然连积了多少肥,其中土肥多少,人粪畜粪多少,到来年春插还能积多少都要统计。

说到这里,文九明苦笑笑:“现在是区干部催乡干部,乡干部催村干部,干部们捧着表格,一户一户追着填。我说,这么多表格要填,我每天就守着尿桶茅厕房,还有猪屁股牛屁股,什么也别想干啦!”

毛主席

这让毛主席十分生气,因为就在半年多之前的3月19日,中央还专门下发了关于清理“五多”(“五多”,就是任务多,会议集训多,公文报告表册多,组织多,积极分子兼职多)现象的文件,要求从省级政府开始,下到各县、乡,都要全面清理“五多”问题,减少对正常农业生产的干扰。

他吩咐秘书叶子龙说:“你要中央办公厅查一下,在对待中央文件上,看哪些人当了耳旁风!”

  看看谈话到了中午,毛主席又请客人在自己家里吃便饭,几个人上桌一看,桌上也没有什么山珍海味,满汉全席,就是简单的韶山风味,有个扣肉就算大菜了,剩下的就是什么辣椒、茄子,还有毛月秋他们从家乡带来的火焙鱼。

这让四人感到十分意外,他们本以为毛润之做了国家主席,就算生活谈不上穷奢极欲,那也一定是了不起的大场面,什么鸡鸭鱼肉、绫罗绸缎那是要多少有多少。

结果到了中南海一看,毛主席穿的衣服和家乡人也没有多大差距,衬衫上还有补丁,房子装饰里面压根没有描金画银,连书画瓷器都没有,吃饭也不过是粗茶淡饭。

这让性子直爽的毛泽荣很不理解,他劝毛主席要注意保重身体,生活过得好一点,并说:“听说当年慈禧太后一顿饭要花八百两银子呢。”

毛主席的食谱:红烧肉、马齿苋、辣椒炒苦瓜

毛主席听了这话,深感这样的思想要不得,便严肃地对堂弟说:“五弟,我们国家底子薄,人民生活很不富裕,我们当干部的是人民的公仆,要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不能贪图安逸和享受呀!”

说着,他还引用了唐代李商隐的诗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告诫毛泽荣说“现在全党全国的各级干部都要带头厉行增产节约,这样国家才能建设好!”

过了几天,毛主席又特地约文东仙谈话,问起唐家圫的情况。文东仙非常“官方”地说:“有您和共产党的领导,贫苦农民翻了身,乡下的情况比起过去好多了。”

  毛主席又追问:“现在乡下还有闹粮荒的没有?”

  文东仙答:“基本上没有了。”

毛主席听了后笑笑说:“怎么可能没有呢?我知道的,湘乡平均每人有1亩2分田,韶山才只有9分,产量不高,面积又小,除完成国家征购外,留下的粮食就不多了。”

50年代的农村

他摇摇头,把目光投向窗外,若有所思地说:“现在全国怎么会没有缺粮的呢?我们政府一定要想办法提高粮食产量,解决好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不解决好这个问题,让老百姓饿了肚子,我们就会面临危机。”

说着说着,毛主席又想到文东仙患了眼病,在韶山看不好,到北京来才看好的事情,话锋一转说:

  “除了解决吃饭问题,我们还要解决一个医疗问题。据说现在农民生了病请郎中要称肉打酒,送情送礼,花了不少钱,药还没进口,还要花钱,这怎么行?今后,我看一个区至少要建一个医院,一个乡要有几个流动医生。”

他的话说得文东仙频频点头,心潮澎湃:毛主席是真的把老百姓放在心里的当家人,自己做了国家元首,还时时刻刻想着去解决民间疾苦,不容易啊!

过了几天,毛月秋等人向毛主席辞行,要回韶山去,毛主席给四个人每人送了100万元旧币,一套新衣服,蚊帐,因为毛月秋年纪大了,另外送了他一件大衣、一支钢笔和一副眼镜。

随后,主席又让秘书送亲戚们去车站,在路上秘书悄悄地对他们说:“你们这次来北京从食宿到看病,还有送的东西,都是主席自己出的钱,他的钱并不多,这个月还用亏了。”

50年代末毛主席回韶山时的影像

几个人听后嗟叹不已。

这次接待结束之后不久的1954年4月,毛主席又收到了一封从石城寄来的信件,写信的是表哥文南松的次子文炳璋。

信里反映说:文家个别人从北京回到家乡后,便不把当地政府放在眼里了,建议毛主席引起注意。

毛主席看了信之后深感这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想法要不得,“皇亲国戚”的思想更是非常危险,隔天就给湘乡县政府写了一封信,让他们转交给石城乡党支部、乡政府。

信中开宗明义地写道:“我的亲戚唐家圫文家,过去几年常有人来北京看我。回去之后,有些人骄傲起来,不大服政府管,这是不对的。”

毛主席同时强调说:“文家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人一样,服从党与政府的领导,勤耕守法,不应特殊。请你们不要因为文家是我的亲戚,觉得不好放手管理。”

伟人风采

毛主席的态度是:第一,因为他们是劳动人民,又是我的亲戚,我是爱他们的。第二,因为我爱他们,我就希望他们进步,勤耕守法,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完全和众人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

第三,如果他的亲戚们有落后行为,应受到批评,不应因为他们是我的亲戚就不批评他们的缺点和错误。

  毛主席嘱咐石城乡党支部、乡政府,一定要将这封信及文炳璋的信给唐家圫的人们看,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和错误。

不徇私情,不讲关系,不走后门,这几件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非常困难,特别是像毛主席这样的国家领导人。

但正因为这样做十分困难,才更加凸显出毛主席的人格伟大和光明磊落。

0 阅读:57

呱呱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