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专家戴旭在近期一次访谈中曾说,中国人在决定谁先动手的问题上一直感到纠结,好像认为谁先动手谁就失去了道义上的制高点。他举例说,就像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纠结谁开第一枪有什么意义呢?日本根本就不是来和我们讲道理的,他们的目的是侵略我们,所以我们纠结谁先动手就失去了先机,被日本人搞得措手不及。
中国确实是个处处“以理服人”,事事讲究“道义”的国家,远了不说,就像中美之间的矛盾,在遏制中国发展的诸多事情上,美国觉得不舒服了,或者认为中国“威胁”到他的“霸权”形态了,便大张旗鼓对中国采取所谓的“制裁”,而我们总是被动“反制裁”。我们称之为“后发制人”。
虽然说美国回回都被其“制裁”大棒的反作用力打伤,但中国的直接和间接损失,也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微乎其微”,虽然美国是“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二”的得不偿失,但你看美国在国际舆论场,哪一次不是“字字血声声泪”,“指责”控诉中国?
贸易战,芯片战,金融战,包括以围堵中国为目的的台海危机,南海争端等等,无一例外,都是。
在遵守“道义”方面,中国确确实实有点“苦不堪言”的憋屈。“和平发展,共同富裕”的倡议不好吗?“尊重主权,共同进步”难道不是地球村集体愿望吗?
当然是,但是,这不符合美国人的“美国优先”。
美国因此要遏阻中国的这一倡议,他于是在中国周边大行“围堵”之势,因为,阻断中国的发展,所有一切的“共同进步”就是泡影。
而这些“围堵”的方案中,挑起战争,是所有美国认为的可行方案中,最符合美国利益的最优模式。
仔细想想看,在台海制造两岸危机,在南海制造中菲矛盾,包括在朝鲜半岛制造“战争”氛围,美国拉起的“三方会谈“”四方机制”“五眼联盟”,哪一个不是剑指中国的军事准备?
台独分子因此蹦高,蔡英文去年“过境美国”,几天前,赖清德再次窜美;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曾说“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菲律宾又在仁爱礁搞事。美国更是叫嚣“不惜与中国一战”。
还有,美国正在进行时的、跨越22个时区的“大规模演习”,目标针对的是谁,不言而明。
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假如,战争是美国的必选项,不论台海还是南海,美国遵守的规则,一定是“先发制人”,而且一上来就是“取命”的态势。
中国不打第一枪,这是我们遵守的“道义”,在被动反击之前,我们在敌军率先挑起战争而打响的“第一枪”下,一定的损失量不可避免,这个损失量有多大,完全根据敌方的突袭规模决定。从这一点说,开战之初,我们的损失大于敌方。
战争既然不可回避,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遵循“不打第一枪”这个并不是国际规则的“道义”呢?
现代战争,追求的是“先、快、狠”三字诀,谁先预设战场,准备充分,谁就能占得先机,这在“有限战争”这个前提下,具有总体规模控制和多种作战预案支持的优势。
有人说,我们不打第一枪,怎么知道敌方在哪打响战争?
这话说的,我们也有总参谋部,也有低调做大事的情报部门,这些战争迹象不难预判。
既然能预判战争的发生概率,我们还纠结谁来打响第一枪吗?你不打,那对方一定会打,你未雨绸缪,也难免会猝不及防。而这个猝不及防,将是用“血肉堆积”来描述的数据。
谁先打第一枪,这在战后清算时,也不是追究对错是非的依据,就一个标准——以成败论输赢。战败了,你有多少理由都不会被人同情;战胜了,你就是瓜分对方的国土,谁又敢来指手画脚谴责你?国际第一组织也不会批评你。
这就是国际社会都认可的法则,不认可也改变不了这个法则,至少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改变不了这个现状。
如今,美国以及他的盟友们,包括日本、韩国和作死的菲律宾都来挑衅我们,可我们还在纠结谁先开第一枪的问题。如果这个世界只要讲道理就能解决问题,那军队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我们一直追求良知和事实的讲究,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但是流氓不会跟你讲道义和良知。
两点认识:
一,我们不能让“谁先开第一枪”的问题束缚住我们,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行动,我们不必在乎其他国家怎么看,尤其是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所谓指责,在处理武装挑衅时,我们需要果断行动,以强势行动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站稳脚跟,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二,不打第一枪,吃亏是必然的,当然也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如果还要坚持这个“道义”,我们就必须在各个方面各个环境提前准备“反击”预案,而且是ABCDEF多套备选方案。
还是那句至理名言: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