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唯一的开国上将,1967年突发心脏病逝世,中央:我军一大损失

史说新读 2023-11-09 09:37:20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到1958年,先后有57名高级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们被称为“开国上将”,在这57名开国上将中,来自贵州的只有一位,他就是杨至成,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杨至成的故事。

1903年,杨至成出生在于贵州省三穗县八弓镇木界村的一个侗族家庭,早年时期,杨至成主要在家乡读书,曾就读于贵州省甲种农业学校,在校期间,杨至成接触到进步思想,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逐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6年,杨至成考入著名的黄埔军校,随后在周逸群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到贺龙任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任连政治指导员。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宣告失败,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气馁,于8月1日在南昌发动了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杨至成在南昌起义的队伍当中。

南昌起义失利后,杨至成跟随朱德、陈毅来到井冈山,成为红四军的一员,1929年4月,红四军在福建长汀进行整编,朱德任军长,毛主席任党代表,杨至成则担任红四军副官长,主要负责红四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后勤工作生涯。

当时,我党在南方各省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苏维埃政权,蒋介石仍不罢手,对苏区不断进行围剿,杨至成身为军队的管家,充分发挥他在物资保障与调度方面的才华,在他的努力下,先后打退了国民党的四次进攻。

1934年,受“左倾”错误的影响,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杨至成也被降职为供给科科员,随中央红军进行了万里长征,1935年1月,中共在遵义召开了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杨至成在这次会议后重获重用,担任中革委先遣工作团主任,想尽一切办法为红军调集物资,保障了长征的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杨至成主要活跃在陕甘宁边区,再次发挥在后勤方面的才能,保障了陕甘宁边区的物资供应,甚至还在延长炼油,解决了中央机关的用油困难,时人说杨至成:“在延长炼过油,他会鼓捣这一套!”

长期的战争岁月,再加上工作的辛苦,让杨至成染上了高血压、肺结核、癫痫等疾病,为此抗战中后期,杨至成被送到苏联进行治疗,顺便在伏龙芝学院学习,补充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后勤工作的专业理论。

解放战争时期,杨至成被派到东北,成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后勤部政委,然后又担任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为东北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杨至成随四野挥师南下,一直打到两广地区,被任命为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

随后,杨至成又先后担任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等职务,并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开国上将。

然而,长时期的战争损耗加上建国后在后勤与军校建设方面的操劳,让杨至成的身体每况愈下,心脏病病情逐渐加剧,1967年2月3日,杨至成突发心脏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

杨至成去世后,中央军委的悼词有一句是这样说的:“他的不幸逝世,是我军的一个损失。”

0 阅读:89

史说新读

简介:喜欢历史,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