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欧盟对我国电动汽车开始加征关税后,不仅引起了我国电动汽车企业的强烈不满,同时欧盟还等到了我国的反制。
关于加征关税一事,欧盟自以为捏住了我们“咽喉”,但殊不知,他们将会因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那么,我国针对欧盟加征关税一事,都进行了哪些反制呢?
欧盟对华电车加税引发中方强烈不满(第一段)欧盟单方面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反倾销税,税率分别为:“比亚迪17.4%,吉利19.9%,上汽37.6%。其他合作但未被抽样的中国生产商将被征收20.8%的加权平均关税。”
对此,我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欧盟此举严重违背世贸组织规则,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要知道,这已经不是欧盟第一次对中国产品“下手”了。美国商务部就以所谓的“产能过剩”为由,率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欧盟此番跟风更是让人不禁想问,他们的如意算盘究竟打得有多啪啪响?
殊不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崛起从来不是靠补贴和低价倾销,而是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凭借着性能和质量的不断提升,中国电动车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香饽饽”,出口前景一片大好。
面对欧盟的无理打压,中国车企可谓是“骨头硬、脾气大”,他们纷纷表示,宁可丢掉欧洲市场,也绝不接受不公平的待遇。
不仅如此,一位业内人士更是直言不讳地说:“欧盟想用关税把我们挡在门外,这是痴心妄想,我们有的是办法,不吃这一套!”
事实上,作为世界第一大电动汽车市场,中国完全有能力消化国内产能,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本土车企“走出去”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贸易战中,中国既有理也有利,我们完全有底气也有能力同欧盟进行一场“持久战”。
中方反制措施有理有据(第二段)面对欧盟的“无理取闹”,中国可不是吃素的,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欧盟铁路机车、光伏、风电、安检设备等机电产品领域的贸易和投资壁垒启动调查。
这一反制措施可谓是有理有据、合法合规。据悉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就向商务部提交了申请,要求对欧盟上述做法进行立案调查。
商务部经过严格审查后,认定申请符合相关法律规定,这才正式启动了调查程序。
调查的范围涵盖了欧盟机电产品领域的方方面面,从铁路机车到光伏风电,从安检设备到其他电子电气产品,无一例外。
商务部将全面收集相关信息,深入评估欧盟措施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和损害。
可以看出,这场“反击战”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企业坚决拥护商务部的做法。事实上,中方此次行动完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贸易惯例,根据WTO协定,成员方有权对其他成员采取的违规措施启动贸易壁垒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救济措施。
与欧盟动辄“妄加指责”不同,中方的调查程序严谨规范,证据确凿充分,商务部将通过问卷调查、听证会、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客观公正地评估影响。
这与西方动辄采取的“碰瓷式”制裁和“双标”做法可谓是天壤之别,中方的反制措施是对欧盟违规行为的正当防卫,我们既不过度也不逾矩,可谓是“奉陪到底,点到为止”。
值得一提的是,中方的调查程序是公开透明的。
根据规定,利害关系方可以在规定时限内登录商务部网站,查阅案件进展情况,并提交自己的意见和主张,这充分体现了中方“公平公正”的原则立场。
反观欧盟,在对华电车反倾销调查中,他们对中国企业的合理诉求和抗辩置若罔闻,最后更是不负责任地“甩锅”给WTO仲裁,这种霸道行径岂能不令人愤慨?
总之,在这场贸易争端中,中方完全占据了道义和法理的制高点,我们有理、有据、有节,并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这是任何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尽的责任和担当。
幸福实诚德亮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