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宋佛像塑造成本工时
1、文本资料
1、上述所说欧阳修提到的商贾李迁之”作释迦佛十六罗汉塑像皆备,用钱二十万。自景祐二年十二月癸酉,讫三年二月甲寅以成“。可见,李贾请人雕塑释迦牟尼及十六罗汉,花费二十万文,也就是两百贯,耗时为半年。
2、至道中, “怀安士人李廷裕,得佛像于京城卜肆,鬻以五十千钱”,可见,北宋至道年东京汴梁市场上请一尊佛像,花费五十贯。3、嘉祐年间有官员施钱两千贯,在常熟县乾元宫“塑三清圣像及真人十有五躯” 。可见,三尊主像以及十五尊侍从塑像,花费两千贯。4、苏轼兄弟曾施舍绢100匹,托辩才禅师为其父母造地藏菩萨1尊并座,以及侍者 2人,提及 “菩萨身之大小,如中形人。所费尽以此绢而已,若钱少,即省缕刻之式可也。”可见,一尊菩萨以及两个协侍,主尊如中形人大小,花费一百匹绢。北宋每匹绢价约在1000—1500钱之间,也就是一贯多,所以,苏轼兄弟塑造三尊佛像花费的钱财大致为一百贯到一百五十贯之间。也差不多平均一尊三十到五十贯。5、元祐八年,临安县九仙山元量院募集资三百贯, “雕造八尺弥陀像。”可见,一尊八尺高的阿弥陀佛,花费三百贯钱。
辽代持物铜人 老赵收藏 摄影:王俊
6、嘉泰年间洪州城外山中的澄心寺大殿建成,有善男信女 “出钱五十万,塑大雄尊像于中,菩萨善神,翼卫于旁 ” 。这次由于塑造了佛尊、两侧菩萨善神,为数不少,所以花费五百贯。
7、宋理宗前期,有施主向湖州报国寺 “施财壹百贯文,装塑佛殿涌璧罗汉一龛 ”,可见,这次塑造一龛罗汉,花费一百贯。
8、徐州荐诚禅院,建有“铁浮屠十有三级,高百二十尺”。继而又建造“五百罗汉”,花费“钱五百万”,可见,大致平均每尊罗汉的造价为1万钱,也就是十贯。罗汉到了五百之数,也许未必个个都精致,价格略低些,也可以理解。苏轼还为此作《荐诚禅院五百罗汉记》。
9、湘潭县药师院建造“释迦佛、十八罗汉塑像”,欧阳修说 “凡用钱二十万”。(《湘潭县修药师院佛殿记〈景祐三年〉》,可见,这次塑造的费用是二百贯,不在少数。但是平均到每尊塑像,也不过十几贯,由于释迦牟尼是主尊,理应大于精于胁侍罗汉,所以释迦佛的造价,估计要高些,比如三十贯五十贯。10、《夷坚志》“贺观音”故事中,也有观音画轴费用的描述:海州朐山贺氏,世画观音像,全家不茹荤。每一本之直率五六十千,而又经涉岁时方可得,盖精巧费日致然。传至六待诏者,于艺尤工。正据案施丹青,一丐者及门,遍体疮癞,脓血溃出,臭气(明钞本作“秽”)不可近,携鲤鱼一篮,遗之求画。贺曰:“吾家绝荤累世矣,何以相污?”其人曰:“君所画不逼真,我虽贫行乞,却收得一好本,君欲之乎?”贺喜,洒扫净室,延之入。至即反拒户,良久呼主人,贺往视,则已化为观音真相,金光缭绕,百宝庄严。贺唤子弟焚香敬礼,遽(疑有脱误)所在室中异香芳馥,历数月不散,由是画名愈益彰。在这个故事中,海州朐山贺氏是祖传的画观音供奉像的匠人,每本对外的价格竟然达到五六十千,也就是五六十贯。可见其画艺之高精。
北宋大观二年新密平陌壁画“泗州大圣”题记2、文物铭文资料
1、万安禅院1窟题记云:”绍圣三年(1086)二月五曰,清心弟子周万,发心 作菩萨一尊、弥勒佛一尊,自舍静(净)财壹佰贯.......镌佛人介端。”
可见,一尊菩萨、一尊弥勒,耗资一百贯。大致一尊主尊耗资五十贯。
2、“毗卢口口,周永舍钱二十贯,李玉舍钱一十贯,元符元年(1098)口月廿一日”。应是说的毗卢遮那佛;右侧两尊立佛中间有题记“逯清舍欠(钱)三十贯 足,作报身佛一尊记”,对应中间立佛。另有题记为“元符三年(1100)十月一日,廊州界直罗县乾揪村弟子赵兴、男 赵玉,造药师佛一尊,舍钱三十贯文”。
可见,这次造毗卢遮那佛和报身佛,药师佛,各花费三十贯钱。
辽金童子押印 老赵收藏
三、僧伽造像的费用初探
从上述记录我们可以明白,大致来说,主尊一尊,费用三十到五十贯,而这也正好是李廷裕在东京汴梁所请一尊佛像的价格。当然也有贵的,比如八尺的阿弥陀佛,浙江的元量院为此筹集了三百贯,而庙沟罗汉堂第1窟的题记中,说明营造释迦牟尼等九位造像以及罗汉,花费了施主整整五千贯,耗时二十年。
所以,我们反过来也可以推测,其实费用三十到五十贯一尊的,尺寸并不太大,大致是民间家中可供奉的规格,到不了八尺这么高,当然,也不是小型的随身携带的护身佛。宋元时,一尺约合30厘米。八尺也就是两米四。属于寺院空间才需要供奉的尺寸了。
那么,三十贯五十贯是什么概念呢,大家要知道,北宋一般的在京朝官,每月也就三千文到五千文,也就是三贯到五贯,所以,北宋京官的货币年收入,也大致在四五十贯左右。虽然在开封仅能“免于冻馁”。当然,北宋官员的“月俸”不仅包括货币,还有粮食、绢、薪、蒿、炭、盐、茶、纸等实物。其中货币收入,最高的“宰相,枢密使,月三百千”,也就是三百贯,最低的吏大约每月货币收入为500钱。
宋太祖过节奉给太后的钱也不过三千,也就是三贯,赏赐皇后的也只有一千五百文。太宗时宫人月料钱最高为五千文,也就是五贯,低的只有七百文。太宗宫人的年钱也就大致六十贯。当然,这是在简朴的宋初。
宋初白银每两价在一贯上下,这与三言二拍中的陈述基本吻合。所以我们可以将三十贯大致理解为三十两银子。十贯钱即一万文在当时无疑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宋太宗召种放赴阙,赐装钱三万,后来其母去世,也是赐钱三万治丧。三万钱也就是三十贯,可见,其实三十贯,在当时是某种档次规格的象征。柳开死于宁边军,真宗赐其子的治丧费也是钱三万,也就是三十贯。当时一幢 旧宅略值二十万,也可以说,二百贯就是中等财产人家。当然,在真实的生活中,一贯对应1000文,只是一个理论状态,”其输官亦用八十或八十五,然诸州私用犹各随俗,至有以四十八钱为百者”。北宋太平兴国二年九月“丁酉,诏所在悉用七十七为百”,通常称为“省陌”或“省”,而一百文仍需实数一百钱的称为“足陌”或“足”。大致流动中“悉用七十七为百”。也就是说一贯在现实流通中大致为七百七十文,大家需要注意。从上述梳理我们可以得知,从一般的费用成本来看,中等的僧伽供奉造像所需要的三十贯、五十贯的费用,大致也不是一般的基层小民可以正常负担的,我们目前所能见的石窟僧伽造像与供奉造像,除了庙宇施供的特殊情景,一般也符合这种费用框架。
北宋宜兴法藏寺地宫中的金铜僧伽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