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实验班/试验班、双学位复合人才、微专业……等等词汇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高校招生的宣传之中。实际上,这些都是高校结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所做出的探索,以便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众多做出尝试的高校中,华东理工大学始终紧跟时代发展,大力推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类招生”目前已经成为高考志愿填报的趋势,该项模式的一大突出优势就是能够减少志愿填报的盲目性,避免考生在“最慌乱的状况下做出影响一生的决定”。华东理工大学则是在这一基础之上,鼓励个性发展,实施“双向选择”的转专业政策。据悉,该校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提出转专业申请,按照一定的筛选规则和程序批准转入所选专业学习,让优秀学生和确有专长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在擅长领域真正有所建树。
充分考虑学生能力、兴趣和意愿之外,大类招生和转专业条件的放宽也是在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培养更多可用之才。因此,各大高校也就衍生出了培养国家战略人才、顶尖人才的特殊班型和贯通培养通道。
目光聚焦于华东理工大学,该校立足国家发展亟待解决和攻克的关键核心技术,设置了“智能与机器人”“生物医药”“智慧化工”“能源与环境”“机械智能化”“新材料”6个工科试验班或实验班,培养未来国家战略必争领域的人才。
并且,为培养拔尖人才,还开设了本硕博贯通培养通道。对于选拔上的学生实行“一对一”全程导师制,单独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有效推进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华东理工大学的这两大人才培养方式能够让拔尖的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获得最佳的学习和发展环境,通常情况下还能够更容易地获得推免资格,这对学生的学术发展、职业规划和人生成长都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此外,在学科界限逐渐模糊的当下,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华东理工大学还设置主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专业,开设10余个微专业来助力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小编在这里简单为大家区分一下,辅修专业和双学位专业都能拿到证书,但区别在于辅修是发辅修证,双学位是发学位证。一般情况下,双学位要求通过毕业答辩,辅修只要求修满学分。而微专业则是在主专业的学习之外,围绕特定方向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微专业在完成相应课程并达标后,所拿到的微专业证书与学历证书无关,也不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这三种模式更具体的规定可能根据各专业不同都有所区别,同学们感兴趣可以自行前往官网了解。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每位学生从“象牙塔”走向成熟的桥梁。华东理工大学紧跟时代发展而又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站在国家的立场,还是学生的角度,该校可以说都交出了优秀的“答卷”。